复述

2020-09-10 12:35张军志
黑河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张军志

[摘 要]复述不同于背诵,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它比背诵有更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释了低中年级复述的方法,探究引导学生有效复述故事的方法。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次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学习方法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复述”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把别人说过的话或自己说的话重说一遍”,二是“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教学方法之一。”教师教学中,要辨析讲故事和复述间的内在联系,充分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让学生从讲好故事开始,采取不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逐渐推进,进行有效的复述教学,提高复述的能力,把复述落在实处。

一、文字提示,化生搬为活学活用

学生读完一篇文章,要重新讲述读过的内容,第一难就是忘记了文章的内容,此时教师可以进行文字提示复述。这些提示可以是单纯的几个关键词语,可以是几个关键的句子,也可以是由词句构成的示意图或者是词句结合的提示图。

《曹冲称象》中如果只是简单地读好自然段后出示相应的小标题提示语,这无异于“生搬”。学生在复述时,只会看着提示,把它简单地串联起来“读讲”故事,最多再加上朗读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生字新词,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我们更应该“活用”:首先出示课后习题,让学生自由读后,尝试正确排列,进行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教师充当吴国使臣,学生扮演曹操,进行情境表演,学生说出曹操没有说具体的话。用关键词的方式联想出与故事相关的内容,学生自主参与在课文探究中获得了提示语和文本内容的关系,运用在阅读中提取的信息,形成表达内容,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讲得更完整,也更生动。

二、图文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

插图是一种“有意味的视觉艺术”,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组织教学,发挥课文插图的最大作用,提高学生复述故事的兴趣,培养孩子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是进行二次创作。插图作为故事情节的支撑点,可以直接有效地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发挥提醒学生故事情节、梳理课文结构的作用,可以降低复述的难度。多幅图的,需要学生进一步丰富和扩充,展开合理想象,对原文进行补充,从而让讲述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如统编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课后习题,出现了5幅图,小蝌蚪长成为青蛙的不同时期,这些插图既能对文字进行清晰的视觉说明,又能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表达的生动性。学生很快就能把这几幅图按青蛙生长的不同时期排序,串联故事的内容,连贯地讲述故事,这无疑发展了学生语言形象思维的连贯性。单幅图的如统编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插图鲜艳,紧扣主题,小动物们的形象活泼、可爱,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故事的距离。从插图中可以看到,鼹鼠先生要经过刺猬太太和狐狸太太的门前,才来到松树太太家,所以她们的门前开满了鲜花。虽然故事角色众多,但是利用插图,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文中的人物角色,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又可以打开学生的形象思维,想象一路花开的绚丽景色,从而感受“礼物”的神奇与美好。统编教材在二年级上册利用多幅图复述课文的基础上,发展到二年级下册利用单幅图复述课文,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现学生复述能力螺旋上升的目的。

三、“演”“讲”结合,化困难为有趣易学

角色性复述,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来进行的复述。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在故事类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表演式复述,引导学生在“演”“讲”结合的过程中再现故事内容。用表演的形式有效地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如统编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的课后习题,出现了“神气活现”“东张西望”“摇头摆尾”“半信半疑”“大摇大摆”五个词语,要求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试着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表现出来。表演童话故事,要以熟读为基础,教学时,教师应分步骤进行,以降低难度。

1.分一分:回忆故事内容,根据文章角色,将5个词语分成两类。

2.想一想:这些词语出现在故事的哪些环节?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给词语排排队。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语感知它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里活动。

3.演一演:先用动作分别演一演这5个词语,然后分角色连起来表演这个故事。

这样学生讲好人物对话,再加上合适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讲得清楚又精彩,达到了课标的要求,回应了现实生活的要求,也满足了学生自我表达的要求。当然“演”是为“讲”而服务的,不能为了“演”而演,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

四、借助图表,化繁杂为有效有序

图表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的内容结构,有效呈现思考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将信息具象化,让人容易理解与表达。《河马开店》中根据课后的示意图讲一讲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借助示意图抓住故事情节,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内部结构和各关键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和童话结构反复的特点来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针对文本有效表达,为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提供一个广阔的训练时机。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中“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我们有效设计二个教学环节,学生思路清条理明,复述才有趣味性,才能把故事讲清楚、说具体:

1.依据时间变化,提取相关信息,把故事讲清楚。指导学生依据时间变化,找到顾客每天不断变化要求的句子;再指导学生从找到的句子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适当概括,不照搬原文,简单明了地填入表格。依据表格的提示,还要关注裁缝的表现,体会慢性子裁缝这个人物的特点。

由于问题精到,学生动脑、动口,在理清顺序、梳理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上面的表格做到情节与课文基本一致,把故事讲清楚、没有明显语法错误就行。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特点,把故事讲具体。在讲清楚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抓住顾客和裁缝的神态、动作、对话等关键词句,进行朗读指导,尤其是关注标点符号和顾客说话前后的表现,体会人物的心情,指导学生读出人物一个急一个慢的不同语气,把课文理解与分角色朗读结合起来,对照表格加入神态、动作等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同桌、家人听,努力把故事讲得具体一些。这样的图表与训练呈现了学生的思维轨迹,学生浸入到文本中去,潜心梳理文本结构,筛选信息、分析归纳概括,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五、动画辅助,化文字为视听画面

要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要理解语言必须巧妙地抓住牛鼻子,努力发现点睛的字词或关键句,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課教学中,可以借助画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路线图来复述故事:先让学生画出青头话中牛吃食物特点的句子,了解牛反刍的知识;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七至十八自然段,圈画出表示红头在牛肚子里位置变化的词句;此时教师借助简笔画引导学生明白红头在牛肚子里经过的地方,在黑板上画出牛嘴和4个胃的大概位置,让学生结合文字的叙述在相应的地方填入表现红头位置的词句,并用箭头标出其路线。在此基础上播放多媒体视频,动画和解说形象地展现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变静止为动态,变枯燥为有趣,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个路线图以及熟知“反刍”这个现象,有助于说话训练。

总之,中低年级复述课文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不管哪种方法教师都应该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既不拔高要求,也要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引导学生从讲好故事到能学会复述课文,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华.借助教材插图,发展语言形象思维[J].福建教育,2017,(45).

[2]叶福艳.复述,给孩子一把口语表达的金钥匙[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01).

[3]赵舒妮.从讲故事走向复述[J].福建教育,2018,(09).

[4]曹爱卫.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讲故事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J].小学语文教师,2018,(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