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处一灯传 工夫萤雪边

2020-09-10 12:35张丽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32期
关键词:藤野鲁迅情境

张丽琴

辛弃疾在菩萨蛮(送曹君之庄所)一词中向曹君设疑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 进而劝勉曹君“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指出儒家思想的精义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儒学大师承传下来的,它们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须下苦工夫才能学到手。

10月17日—19日,我与学校一行19人有幸参加了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聚焦情境与问题”的大会。会上聆听了十多位全国教育专家的报告,感受到了胡卫平老师的思维型教学团队在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看到了先进学校前沿的教育理念及已取得的骄人业绩;观摩学习了六节以情境与问题为主导的思维型展示课。

会上我明白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学科知识解决在真实情境下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了解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落地必须基于真实的情境,情境与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最重要的条件;感悟到创造性人才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而情境会影响思维和人格,促进认知和非认知因素,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将思维与教学深度融合;记住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教授所强调的“知识越多,不等于能力越强,素养越好。关键能力是能做事,必备品格是习惯做正确的事”的观点。在专家们的报告中也再次回顾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各位大咖的报告不但有哲理的深度,更有思维的广度。不但给了我们先进理念的指引,更给了我们具体方法的指导。同时会议精

选出的优质课,又让我们看到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专家们的思维型教学已经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但我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须精心设计,认真思考,群策群力才能学到手,正所谓“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

明白理念,贵在实践,下边我将自己回来后上的《藤野先生》一文的几个关键环节分享如下,愿与各位同仁共勉。

创设情境 铺垫学文

学生在初一年级已读过《朝花夕拾》,课堂开始我便出示《琐记》中“爬了几次桅,不消说不配做半个水兵;听了几年讲,下了几回矿洞,就能掘出金银铜铁锡来么?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没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所余的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学生明白了鲁迅出国的背景。

巧设冲突  解决疑难

在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概括出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后,我紧抓认知冲突,故作狐疑地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1)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大量的篇幅写和藤野无关的见闻和感受,都有哪些事情呢?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这节课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本文还有一条贯穿全文的暗线,看哪位心思缜密的同学能够把这条暗线给挖掘出来。

个人先独立思考,在自己有了答案后再同小组同学合作交流。在给足同学们自主合作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我请小组派出代表展示回答,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

提供素材  渗透情感

学到这里,文章的重难点都已解决,为了激发学生兴趣,也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鲁迅与藤野先生非凡的师生情,我在课堂最后给学生提供了如下素材:

鲁迅离开仙台后就与藤野先生失去了联系,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异国的恩师。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鲁迅选集》,专门去征求鲁迅先生的意见。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选录进去。”

一个偶然的机会,已偏居乡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别人推荐来的《鲁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他异常惊喜。但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与世长辞了,师生再也没能见上一面。当藤野先生听到鲁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头来,用颤抖的双手把鲁迅的照片高高举起,然后饱蘸浓墨,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

后来当有人问及他当年教鲁迅的心情时,藤野先生说:“少年时期,有一位先生教过我汉文,我尊敬中国,也就觉得对那个国家的人也应该高看的……前后外国留学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帮他寻找住处,学习日语,虽我能力有限,却要尽力关心……我是为了对道德的先进国家表示敬意,而不單为周先生一人……”

“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藤野严九郎

学生读着这些材料,在这对师生仙台一别再不曾相见的遗憾、惋惜、感叹之时,更深入地理解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爱,是一种超越地域、超越国家,甚至超越种族的关心和热望,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形象,进而更能理解,鲁迅先生为何会认为“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为何会“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最后用一副对联结束学习,感受这份超越地域、超越国家的浓浓师生情。

上联:负责严谨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下联:正直真诚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横批:师恩难忘

这次的课堂少了老师出口成章的讲解,苦口婆心的强调;多了学生在老师问题引领、循循善诱下的思考、合作、交流。铺垫学习的情境导入,环环相扣的问题推进,恰到好处的资料补充,饱含激励的静静等待,换来了学生们思维的跳跃、积极的展示。课堂不再是老师的舞台,成为了学生的用武之地。

“圣处一灯传”西安一行,我们取回了真经。如何能让每一节课都开动学生的思维,都让学生充分自主,“工夫萤雪边”,还有待于我们群策群力,精心研讨,殚智竭力,开启思维课堂,共创教育硕果。

行动起来,我们会成功!

猜你喜欢
藤野鲁迅情境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藤野先生谈鲁迅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孔乙己
阿迅一族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