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课、评课”的有效方式

2020-09-10 12:35何柳欣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7期
关键词:听课评课有效性

何柳欣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中的听课、评课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具有良好效果的听课评课既可以帮助听课者汲取经验,又能够帮助授课者总结内容、提高水平;甚至有更多意料之外的收获。那么,这就要求听课评课要有一定的规范和模式。然而,现实中的听课评课却因各种原因而流于形式,未能将其发挥出最大作用。本文将从五大方面来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课、评课”的有效方式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听课;评课;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听课、评课是一种常见的工作模式。从教师层面来说,听、评课既能够让听课教师汲取优秀教师的课堂经验,又能够让上课教师通过听取评课而总结自己的不足;从学校层面来说,听、评课能够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交流与发展,对于形成自己的品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那么,怎么听、怎么评,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呢?笔者将从“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优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要怎么听”“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要怎么评”“线上听评课”“听评课结束后要做些什么”这五大方面来展开浅析。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优点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评课存在的问题

1.制度、方案问题

听评课的问题,既可以是人的问题,也可以是制度、方案的问题。制度、方案问题可以分別以下两个方面:

(1)听课制度不完善,缺少有效的听课标准指引。听课时,如果缺少一个完善的听课制度,或者听课制度比较形而上,不切实际的,则会影响教师的听课方向,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听课。

(2)评课制度不完善,缺少有效的评课标准指引。听课需要有制度引领,评课同样也需要。没有制度指引的评课,容易出现纪律松散、评课内容单一化、随意化等问题。

总言之,听评课制度既是对教师的一个方向指引,也是一种责任与要求,缺乏完善的听评课制度,往往会影响听评课效果与质量。

2.教师个人问题

听评课都是由教师参与,人的主观性较强,就人的问题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旁观者心态,“路人甲”扮演者

这样一类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可能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人群。在听评课的时候,他们的角色似乎只是“充数”和“完成听课笔记”,而评课的任务自然会有领导、骨干教师来完成,自己没资格、也不会有时间轮到自己来发言。因此,只要端坐其中,完成好听课笔记,能够在教学检查的时候,听课本里有内容可检就行。这样的听课者,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参与,安心地做好“路人甲”这个角色。

(2)盲从者心态,“老好人”扮演者

做“老好人”角色的听课老师,在评课时往往一味夸赞,并不会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究其原因,可能是怕得罪授课老师;也可能是态度、能力等原因,未能够从一节课中发现问题、给出方法,只能用“夸赞”的方式来搪塞。同时,这样一类听课教师,容易盲从先评者的建议或意见,有点“拿来主义”,而没有自己的真实的东西。他们不会做指导者、引路人,一般不会主动评课,但也不敢于拒绝评课。

(3)领导者心态,“权威性”扮演者

作为一节公开课的组织者,可能会有意无意间用身份的威严,让参与听评课的教师们听从他们的建议。而听课教师不管师真佩服还是假配合,都要听从他们的修改建议。这样一来,听课者不敢再多发表不同的想法,上课者失去了博采众长的机会。

(4)批评者心态,“高冷范”扮演者

这类老师善于发现课堂上的不足,能够提出问题。但可惜只做“批评家”,不做“引路人”,既不会对课堂进行欣赏,发现其美好之处,也不会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平可时只会一味地批评,可能会对上课老师的信心造成打击,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同时,没有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想提升教学水平的教师而言,也是杯水车薪。

(5)配合者心态,“无奈何”扮演者

这类老师很乐于助人,会尽力做好听课准备,做到”有备而来“,也会认真听课,找出亮点与不足;评课时也会客观、平和、平等对待;但可惜由于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支撑与经验传授,指导的内容不会特别高明,也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听评课存在的优点

1.理论知识支撑

对于有经验的教师而言,他们对《语文课程标准》、教师用书内容相对熟悉,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听课、评课,以判断上课教师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而对年轻教师而言,他们则对新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较有兴趣,勇于利用专业知识去尝试与突破,不容易被桎梏。

2.经验指导实践

一个语文教师团队,年龄段不一、教学经验不一,但无论是哪种教师,都可以在听课的基础上互相分享经验。特别是从历年的教师招聘和比赛多用高年级课文的经验来看,高年级语文教师外出学习、比赛的机会比低、中年级的老师都要多,外派学习多,比赛经验多,能够将别人的优秀经验内化,指导自己团队的上课教师。

3.专业人士引领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团队里,常会有学科带头人或特聘教研员驻扎,他们本身就是在语文教学上的优异者,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往往比普通教师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知识、观看/开展过更多优质课的教学,并且眼界更宽、格局更大,对于组织听评课、责任分工、传授经验等都更具优势。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要怎么听

(一)学校、科组方面

根据小学存在的听评课的优缺点,编者认为,要使我们高年级语文的听课出成效,需要做到:

1.知道为何要组织听课,要让参加听评课的人收获什么。组织者组织一节公开课,绝不能仅仅关注上课教师,也要关注听课教师。也不能因为要完成学校任务而随意拉教师们坐在教室里听一堂课。每位教师的时间精力都有限,那么就要在大家集中的时候,把听评课的作用最大化。

(1)依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听课制度,让每位教师有制度可依。

(2)制定听课表格,让听课教师有表可依,并且能够不断地更新、完善听课表格。

(3)有适当的评价机制,分别针对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充分发挥听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教师个人方面

(1)知道为何要听,明白听课的重要性

每位教师都应该保有一种学无止境的心态对对待听课。教师是一种往外“掏”的职业,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么自己的教师生涯很容易陷入瓶颈、待到自己被“掏”尽时,会发掘教无可教,落伍于他人。高年级的学生,日新月异,人格较独立又敢于质疑,如果仅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当个人的短板出现时,是很难与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提升教学质量的。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是听课是一种汲取力量的“捷径”,不管自己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听课,都应该要有“备”而来,“听”有所成。

(2)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素养

听课有门道儿,理论指导很重要。如果不想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热心听课者,就要求教师要多阅读相关书籍。如,熟读《语文课程标准》《教育学》《心理学》、窦桂梅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如,王崧舟老师的《听王崧舟老师评课》,或者其他相关文献、论文,等等。有了理论支撑,有了名家经验分享,不怕不会“听”。

(3)有“备”而听,不盲目听课

①备师情。教师上课要备教材、备学情,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听课教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上课老师,那就要“备师情”。

由于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与其泛滥地听十节课,不如认真消化一节课。参与听课的教师,可以按照教师的年龄、教龄,教育背景等进行“备师情”。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言:再从教师成长的角度出发,对于新教师,要“听”其是否入门,“听”其重难点是否得以突破;对于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听课时就要看他对教材的创造性处理,等等。

②备课文。除了“备教师”,还要备课文。当然,这里的“备课文”并不是叫所有听课老师都来备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而是至少要了解单元语文要素、看过课文内容、知道该课的重难点。并且先去思考:假如是自己来上,会怎么突破这个重难点?带着问题去听课,往往能够更受启发,有更多收获。

(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盲目自信

听课途中,听到授课教师有何亮点、不足,或者对课堂有任何疑问,都要记录下来。这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接下来的评课环节,更便于自己总结整理。

(5)有文可依,但不唯一

听课时,可以依据听课表进行判断、评分,这样可以较准确地把握课堂;但是,听课教师也不能只唯听课表,必要时要敢于质疑、挑战,这样才更能碰撞出智慧地火花。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要怎么评

评课同样要从学校角度出发和教师个人角度出发。

(一)学校、科组方面

1.设立评课制度、评课表格,让评课有一定的标准和格式;

2.有适当的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3.专业人士带头,引领评课氛围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是“专业引领”下的“萝卜炖肉”,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所以,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

也就是要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引领者要换位思考,站在授课老师的角度看,要知道他希望从这节课中总结什么,收获什么;同时,也要站在评课老师的角度上看,要知道他们从这节课中总结什么,收获什么,再来谈评课的重点。这样就有的放矢、两者皆顾。同时,引领者要有良好的评课氛圍创设,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评课环境。

(二)教师个人方面

1.把握评课的主题,看课堂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解决了重难点;

2.评价师课堂呈现,也就是课堂呈现了什么、学生表现如何、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王崧舟认为,评研究课要抓住这节课研究什么、是否体现了研究主题;评参赛课,要重点琢磨赛课的具体标准和特殊情况,要依据不同层次、规模的赛课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评家常课,要重点关注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效果等的落实情况。

3.授课者有所思,评课者有所得

评课不单单要让授课老师有所收获和进步,也要让评课老师有所收获和进步。评课者要明确:我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这就要求评课者要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去移情体验。

四、“线上听评课”

随着网络平台、移动设备的发展,“线上听评课”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特别是2020年上半年在疫情的阻隔下,教师们不能在现场进行听评课任务,“线上听评课”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线上听评课有它特殊的优势,即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作为听课者,能够通过“回放”对一堂课进行反复研究,更细微地抓住课堂呈现的内容。如,2020年5月21日举办的佛山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及综合性学习专题在线教研活动,它摆脱了场地局限,教师们不再需要长途奔波集中到一处场地进行听课,节省了出勤时间;还扩宽了受众面,参与人数成百上千。教师除了看直播进行听课、评课外,还能在活动结束后回看视频,对课堂进行二次、三次研究,以捕捉更多课堂细节;对于评课环节,设备能够直接清除地切换至评课人的角度,使参与的教师听得更加准备、清晰;当然,这对评课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可以督促评课教师提高评课水平。因此,有效利用线上听评课,也是促进听评课交流进步的一大重要方法。

五、听评课结束后要做些什么

评课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师学习的结束。评课结束后,由学校、语文科组发起,要求教师对课堂的听评课进行总结。授课者写一写教学反思、听课者写一写听评课反思。由于口头评课带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而写出来却能将散乱的评课组织起来,变得更有条理;也是将抽象经验变为显性经验。

参考文献:

[1]窦桂梅.听窦桂梅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6-27.

[3]王崧舟.听王崧舟老师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

猜你喜欢
听课评课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评课如何做到“高、新、深”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如何提高学生高中语文课堂听课的能力
移动版教学督导听课评价系统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