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

2020-09-10 00:45束长平
体育风尚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类生活物质水平的提升,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的发展,气功也成为大部分人锻炼身体的方法。气功养生是指在中医的养生理论指导下,运用一定的方法配合呼吸和意念来调节人体身心健康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可以祛病益寿;哲学思想是对于世界观和方法理论的统一,二者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却密切相连。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将哲学思想和理念融入、体现在气功养生当中。

关键词:养生;中国气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儒家思想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气功至今也已经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气功是一项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直到现在,气功因融入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医学养生背景能作为一种中华文化发展至今,自然得到重视与发展,一些学说和思想体现在中华养生气功的发展过程中。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道家思想家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就包含“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中“天”和“人”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天”表示“道”“法则”“真理”,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在人体这个“小宇宙”中,有种人体自身呼吸运化生命的感觉。“天人合一”表示与自己的先天本性结合在一起,回归大道,归根复命。“天人合一”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这种思想在儒家、道家都有不同的说明阐述[1]。人和义理之天、道德之天的合一是儒家学说的观念,天是自然,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合一则是道家学说的观念,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

总而言之,在中华养生学的发展历程当中,“天人合一”这一思想以唯物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二、养生思想

随着现代文化程度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都想从养生学中吸取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来延长寿命,所以养生学这门特别的科学文化,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我们知道气功养生。养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养生,炼的是“精”“气”“神”,炼的是“心”“意”“性”。衣服不穿得过多,吃饭不吃得过饱,居住的地方不应过于奢华,行为不应过于富态,不应过于劳累,不能过于安逸,不可以过于暴躁,更不要过于欢喜,不要过于追随名利,不能贪慕虚荣,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十大秘诀。

三、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

(一)佛教思想

养生气功还融入了佛教思想和儒家思想。众所周知,佛教是迦毗罗卫国乔达摩·悉达多所创立,属于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河流域,佛教不是中国自己的宗教,虽然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但是将中国的文化与佛教思想相结合,佛教便慢慢的變成了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佛教思想不仅为中国文化、中国建筑、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带来了新的意境和积极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丰富了养生文化的内容,对中华气功养生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佛教讲究的是身心愉悦、心灵纯净,只有身心健康,身体才能健康,这也是佛教对气功养生产生的巨大影响[2]。要想得到一方净土,就要先让自己的本心纯净起来,不被世俗扰乱,做到心静如水,不修行而是要修心;用眼睛看得清清楚楚的事而心不分别,内心平静如水,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由伟大思想家孔子在前五世纪创立的,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孔子是儒家学派思想的祖师,同时也是杰出的养生大师。那么儒家思想对养生气功又有怎么样的影响呢?儒家思想是利用“格物致知”的探索方式来达到心灵的安逸宁静,而气功也是追寻内心、心无旁骛,二者虽然出发点有所不同,但是最后的境界却是相同的。孔子一生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精神告诉后代应该具备乐观豁达的心态、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宽容仁爱的精神境界。因为孔子强调,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是决定身体健康或疾病的重要原因[3]。儒家思想教育,是培养内在外在交融、用心气来交流的人格,而当儒家思想融入在健身气功当中,更能建立起完善的人格,更能促进周围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

(三)老子养生思想

《老子》是老子春秋时期的一本著作。中国古代辩证法的最高成就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我们应用历史、辩证的方式去审视这一伟大的思想。在书中提及了气功文化,将辩证法思想与气功文化相结合,老子的经典著作《道德经》中讲述了许多和气功养生相关的哲学思想和理论知识。包含对气功养生的介绍和一些练习的方法。通过这些练习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功效。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哲学思想,对气功养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哲学思想和练习方法对气功养生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健身气功中调心的方法与老子的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功养生明确了“三调合一”的概念,“三调”包含的是调心、调息和调身。“调心”指的是调节自己的心态,“调息”代表的是调节气息,“调身”是调节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不仅指的是身体上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健身气功的重要目的是调心,调心是气功养生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练习气功的重要方法。在练习气功的过程中,我们要使自己的气息平稳,使心境处于一种平静、安静的状态,不受外界环境所干扰。气功强调的是心灵意识的修炼,只有心无杂念,心灵和身体互相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精神与肉体统一的境界。

(四)道教气功思想

道教气功是道教徒在信仰目标的过程当中,通过亲身经历和无数实践,积累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道教气功的基本特征分别是多元的理论,人本化的养生思想和功、术、道兼容的练习气功的方法。道教的气功哲学思想结合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合一等重要的养生思想,道教气功的哲学思想在气功中的运用,产生了良好的锻炼身体、医疗康复、延年益寿的效果,使道教的哲学思想价值得以体现。

四、阴阳学说

阴和阳之间的对立关系、阴和阳的互根、阴阳的消长以及阴和阳的转化为阴阳学说的四个基本内容。阴阳学说对中国气功学理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阴阳学说早在几千年以前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成为中国医学的一种理论学说。阴阳学说表示:天地间的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二者属于动态平衡、相互制约的关系,正因为这样的联系从而使人体生命得以正常的发展。在孔子看来,“立命”就是使生命得以延长的意思,应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使阴阳达到平衡,因为生命的本质是一个阴阳变化的运动过程,生和死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养生应该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气功养生更应该遵循四季不同的法则,在练功时应灵活的运动阴阳学说。

五、五行学说

哲学、医学和占卜等许多方面都有运用到阴阳学说,阴阳是统一的、对立的。而五行学说相比于阴阳学说更具有普遍性和系统性[4]。五行的五个组成元素分是由金、木、水、火、土,随着这五个要素的兴衰,会让大自然发生变化,这样不但会影响到宇宙间的万物,还会影响到人类的命运。五行学说,描绘了事物的运动方式和结构关系,强调的是整体概念。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角度来说,和人体结构紧密相关,五行之间既是相生的也是相克的,人们通过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可以对人体的内脏器官进行阐述[5]。正因为五行学说可了解人体的结构,以五行配五脏的方式可以对人体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五行学说运用在气功养生中,可以调节五脏的活动、增强身体的内脏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将这种学说运用在养生气功中,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五行学说和阴阳学都对中医学有了一定的贡献。

六、太极学说

太极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它可以对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太极学说也成为中华传统气功学、中医学的一项重要理论基础。太极学说的太极图融合在气功锻炼中,并指导了更早的传统气功[6]。太极学说中的太极拳,也对气功有着重要的影响,太极拳和气功养生从某种意义上看具有统一性。二者都注重运用人体内的“气”来修炼,“气”是气功养生中一项基本概念,是养生气功和太极拳修炼的物质能量基础,通过“气”的修炼,我们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祛病延年的目的。因此将太极学说这种理论运用在中华养生气功当中,也可以产生肉眼可见的效果。

七、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是气功养生的重要理论基础,精气神学说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精气神学说气功对精气神的认知和中医对精气神的认知大概相同,精、气、神,这三者本是同根生,这三者是气功锻炼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气功锻炼的基础,三者必不可少,对于人体十分重要,人们通过气功锻炼,提高了人体的精气神功能,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产生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效果。“精气神学说”是打开通向人体科学的一把钥匙,它可以让人们以积极乐观、平静的心态来享受丰富的人生。利用精气神学说中的“精满、气足、神全”,调节人体系统稳定性,达到精神好、身体棒的养生目的。

八、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主要源于天人合一思想、佛教和儒家思想、老子思想、养生思想,还有一些相关的精气神学说、太极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气功养生对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深远。正因将这些哲学思想融入其中,才使得人们认清自然生命的价值。气功养生是一门学问,它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防治疾病。中华养生气功的哲学思想不仅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方法,还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王米渠,林乔,吴斌.中华养生术相关基因分析:气功调息的基因应答[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020(003):1–5.

[2]应凯杰,王明建.浅析健身气功中道家文化的养生理念[J].中华武术(研究),2017(08):87–89.

[3]姬愛冬,卢俏霖,陈慧靖.现代中医教学对气功养生价值的认知及推广作用研究[C].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医学气功学术年会,2014.

[4]马庆娟,霍鹏翔.浅谈我国养生气功的养生价值和现代功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05(036):230+232.

[5]王米渠,林乔,吴斌.中华养生术相关基因分析:气功调息的基因应答[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3,020(003):1–5.

[6]国克喜.激活生命过程中的能量--一位自然科学工作者对气功的三点体会[J].中华养生保健,2004,000(010):17–18.

作者简介:束长平(1967—),男,汉族,江苏兴化人,教育学硕士,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养生哲学思想天人合一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武术功法运动的养生价值探微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论庄子的养生之道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