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梅兰芳

2020-09-10 07:22
金桥 2020年5期
关键词:京剧院梅兰芳京剧

梅兰芳作为把京剧这门国粹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在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提到中国的国粹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四大花旦”之首的梅兰芳。

1894年,梅兰芳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黴班进京后由演唱黴调、昆腔衍变为京剧的13位奠基人之一,曾被清末画家沈蓉圃绘入《同光名伶十三绝》画谱而流芳千古。父亲梅竹芬沿着其祖父的道路,亦唱青衣、花旦,伯父梅雨田则是京剧琴师,当时著名的皮黄音乐演奏家。

作为大家族中的一员,每曰耳濡目染的艺术熏陶,让梅兰芳顺理成章地接过了传承京剧的使命。

他8岁开始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9岁又拜名旦吴菱仙为师学唱青衣。

吴菱仙十分擅长教学,教唱腔时,他先讲剧情,再解释唱词;学唱腔疲倦了,就教身段;练累了再坐下来学唱;唱得打瞌睡了,就用戒尺轻轻地拍一下。在吴菱仙的教导下,梅兰芳的进步极为神速。

1904年,10岁的梅兰芳首次登台,出演《鹊桥密誓》中的织女,无论扮相、还是唱、念、表演都相当出色,赢得观众们的满堂喝彩。3年后,13岁的梅兰芳出师,加入当时著名的喜连成班,正式参加演出。

迈入舞台表演的生涯后,梅兰芳惊人的才华也日益凸显出来,创新俨然成了他的代名词。本来,在京剧中,不同行当之间彼此界限十分森严,不允许串演。但梅兰芳却创造性地将旦角的不同特点融合在一起,在他所演的角色中,既有花旦的活泼,又有青衣的端庄,细看还有刀马旦的轻灵,让人惊叹。

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年仅17岁的梅兰芳名列第三,成为中国京剧界赫赫有名的新人。1913年,19岁的梅兰芳赴上海演出《穆柯寨》,他塑造的穆桂英形象一时间广受赞誉,轰动上海。第二年梅兰芳再次访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曲目,一连演出了34天,场场爆满。

正所谓“艺术无止境”。尽管当时的梅兰芳已经拥有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他仍在不断思考如何对京剧进一步创新与突破。就在同一年,他遇到了著名的剧作家、戏剧理论家齐如山。二人相识后,齐如山将西方戏剧的理念与梅兰芳分享,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京剧以往只重形式和规范,缺乏情感和灵魂。

在齐如山的建议下,梅兰芳开始在传统的表演中,配合词曲韵律的和谐,注入充沛的感情。从此,他饰演的人物,不再是一个个动作漂亮、外表华丽、唱腔无懈可击,却死板没有感情的活道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突破,既让梅兰芳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京剧表演大师,也对京剧的复兴及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另外,梅兰芳并不拘泥于老的曲目,他大力创编新曲目,寻求艺术上的新突破。1913年,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回北京后,又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随后的几年中,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等。

1918年,梅兰芳移居上海,此时他的戏剧艺术才华已经极为成熟,表演也形成了自己完整的风格,被后人称之为“梅派”的表演艺术流派就是在这时形成的。3年后,梅兰芳被评选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而当时他不过27岁。

众所周知,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剧。然而遗憾的是,在梅兰芳进行海外巡演之前的上百年历史中,京剧从未走出过国门。而梅兰芳作为把京剧这门国粹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在促进中国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9年4月底,梅兰芳首度访问日本,立即引爆了整个日本的新闻界,大批日本记者赶到港口采访,以至于梅兰芳最终被其他演员抬着才冲出了拥挤的人流。同年5月l曰,梅兰芳正式在日本的剧场亮相,表演《天女散花》《御碑亭》《干金一笑》等多出曲目。很多日本观众对梅兰芳的表演如痴如醉,认为梅兰芳一定是一位绝代佳人,纷纷要求梅兰芳卸妆后与大家见面。结果,这些观众看到心目中完美的女性形象居然是个男人扮演的,顿时目瞪口呆。当时日本报纸甚至发表评论说:“有梅兰芳的这双如玉般的美手,其余女人的手尽可剁去。”1924年,因为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死亡失踪人数达到了数十万人,梅兰芳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前往日本进行赈灾义演,再次受到日本方面的大力欢迎。梅兰芳的两次访曰演出,虽然时间不长,却接连轰动日本。当时东京汇文书店还专门卖过《品梅记》一书,里面全部是日本学者、名流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分析。

就在梅兰芳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一名很有爱国心的演员,在战争期间,他再也没有去访问过日本,也拒绝登台为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演出。后来著名画家丰子恺谈起梅兰芳的气节时,称赞说:“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又有几人?”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重煥艺术新生,回到北京出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等职务。1961年8月8曰凌晨5时,梅兰芳因患心肌梗病逝于北京,时年67岁。梅兰芳在舞台上度过近60个春秋,演过无数经典剧目,公开演出的曲目约有200部之多。而梅兰芳生前却一再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确实,梅兰芳是一个平凡人,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平凡人。

链接:当代京剧名家

1)生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

宗法余派(余叔岩),兼学其他流派的精华。他嗓音高亢脆亮,唱念韵味纯正,是老生行当中能文能武的出色人才。

子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

以文武老生传统戏打底,数十年来固本守正,复排数十出老戏:同时,求新求变,从《兵圣孙武》到《丝路长城》,创造十余出新编剧目。

王佩瑜(上海京剧院余派女老生)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京剧女老生,余派第四代传人,她在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

2)旦

李维康(国家京剧院京剧名家)

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李静文(武旦名家,沈阳京剧院副院长)

她武功扎实,扮相俊美,善舞能唱,把子、出手、跟斗均佳。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她的表演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欢迎,而且受到国外观众的赞誉。1996年曾赴韩国参加“春川国際”戏剧节,主演的《盗仙草》荣获“无穷花”最高奖。

张火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程派青衣)

她嗓音婉转独特,细膩清晰,身姿优雅端庄,柔美大方,无论是表演功底还是演唱功底都非常深厚,是时下京剧表演艺术的领军人物,被观众称为“梨园第一人”。

3)净

孟广禄(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著名铜锤花脸)

宗裘派艺术,在传承裘派艺术上,功力深厚、基础扎实。他在唱腔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其声腔音色悅耳,其用腔劲头节奏能做到声情并茂,在唱腔的技术上更是收放自如,其艺术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杨赤(大连京剧院院长)

嗓音宏亮浑厚,工驾优美,文武兼备,兼工铜锤、架子,唱念作打俱佳,基本功扎实,尤以架子花脸深得袁世海表演艺术三昧,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酷肖袁世海,被誉为“小袁世海”。

4)丑

朱世慧(湖北省京剧院院长,丑角名家)

他戏路宽广。能演擅唱,应攻丑行又不囿于丑行,表演既有丑行的神韵又亦有生行的气质,所创造的角色均出神入化,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表演被评价“以达仙境,是当今中国京剧第一名丑”。

猜你喜欢
京剧院梅兰芳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
京剧的起源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