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校运动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

2020-09-10 13:27沈虹
体育风尚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

沈虹

摘要: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大学的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在大学阶段学习运动心理学,由于缺失运动员常规的训练、比赛,大部分的课程仅仅是学习,因此课程的实践应用较差。运动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其应用不能脱离实际的训练和竞赛。在体校中专阶段开设运动心理学课程,由于体校的中专学生大多是长期训练,不断参加竞赛的青少年运动员,因此可以选择自己实践应用的相关课程内容,通过课内学习课外延伸辅导,初步掌握若干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提高自我效能(自信心)训练方法、应激应对及控制方法和比赛状态调节等方法。通过运动心理训练的若干练习,有助于青少年运动员提高运动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应对、解决训练和比赛中问题的能力,也就实现了该课程的若干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运动心理学;自我效能;运动心理技能训练;应激;比赛状态调节;比赛心理定向

一、前言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该课程是大学体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是可以学习后实践应用在训练、比赛中的。可惜的是,在大学阶段缺失常规的竞技比赛及相关训练,使运动心理学课程的实践应用纸上谈兵。在现代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中,许多运动员,尤其是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心理技能的较量。现在的青少年运动队训练、比赛中,面临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不多或者是缺失,无法满足运动队的需要。有些运动心理学工作者的运动经验不足,无法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解决实际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长期的,系统的教育,帮助青少年运动员适当掌握运动心理学的知识体系,进而衍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机制。在体校开设运动心理学课程,就可以在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实践课程中的若干应用。青少年运动员需要通过运动心理学课程中相关的一些练习,学习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调控自身行为发挥良好的竞技水平。

二、运动心理学可实践课程内容的简介

体校运动心理学课程中内容根据教学经验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运动心理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只需讲解教学。第二部分是青少年运动员可实践应用的课程内容,需要教授方法进行练习交流体验。第三部分是运动心理量表。运动心理量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青少年运动员完成,用于评价运动心理状态。青少年运动员可自己用于实践应用的内容如下:

(一)自我效能理论及自信心训练

自我效能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是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也可以简单地说,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和能力可能产生的效能的认识,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自信心。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个体在目标追求过程中面临某项特殊任务时,对完成该项任务的动机强弱,将取决于个体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自我效能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广义上来说,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狭义的来说,是指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控自身行为的过程。心里技能训练方法有放松训练、系统脱敏训练、生物反馈训练、模拟训练、表象训练、合理情绪训练和暗示训练。

(三)注意技能训练方法

注意技能训练是一个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来提高运动员注意的选择、注意的集中、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等注意技能的训练程序。

(四)应激控制技术

应激,通常被称为压力,是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应激包含应激事件、认知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因此,对应激的控制需要从环境控制、认知控制和反应控制这三方面来进行。

(五)良好比赛心理定向及比赛状态的调节方法

良好的比赛心理定向应坚持过程定向、当前定向和主位定向三大原则。在比赛前和比赛中,运动员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最佳,可根据情境和个体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采用以下比赛状态的调节方法:呼吸調节、活动调节、表情调节、宣泄调节、表象调节、暗示调节、转移调节、音乐调节、颜色调节。

三、运动心理学课程内容实践应用的教学指导

(一)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方法

1.启发青少年运动员运用自己成功动作的表象训练,或比赛成功地表象训练来进行表象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动作成功率有所提高。2.帮助青少年运动员根据项目特点和自身状况,设置适宜的训练目标或比赛目标,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自信心。3.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对训练和比赛中的成败原因进行正确归因。4.根据不同的青少年运动员情况帮助设立可用的积极暗示语以自我鼓励等。

(二)可应用的运动心理技能方法

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中重点细化青少年运动员通过练习可以应用的方法上。放松训练:重点学习和课后练习渐进性放松放松和自生放松法。可用于运动员消除疲劳,同时为其他心理技能训练打下基础。表象训练:不同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根据自己的实际训练比赛情况,各自找到需要练习的运动成功表象,并加以练习。合理情绪训练:青少年运动员找出自己曾经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进行合理认知改变,以便形成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训练和比赛成绩的顺利发挥。暗示训练:暗示训练主要通过暗示语来进行的,因此青少年运动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项目情况,寻找各自必要的暗示语来帮助自己更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

(三)注意集中的训练

要更好的发挥运动水平,注意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改善提高的。课程重点帮助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注意集中的训练。对抗比赛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可以在暂停或中场休息时用采用腹式呼吸法。射击队和射箭队青少年运动员可采用弹壳叠加法、单腿站立法、燕式平衡等训练方法。大部分运动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可采用方格练习法进行的注意力集中练习。设置线索词,青少年运动员可以通过指导找出运动技能完成的线索词,以助于更好的完成运动技能。建立行为程序,青少年运动员可以建立自己在特定情境中使用的例行系列动作,用以帮助集中注意。

(四)应激的控制需要从环境控制、认知控制和反应控制这三方面来进行

首先环境控制:尽量减少训练比赛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减少青少年运动员应激事件的发生。其次认知控制:主要通过控制运动员对应激事件的消极认知评价,可以用思维阻断和否定思维的方法。例如射箭队的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可以在身上右边口袋中放置一定量的纸片,当出现不良的消极思维时,取一纸片放置左侧口袋,阻断后继续训练,当一轮训练结束,数数右边口袋有几个纸片,从而量化消极思维并及时阻断。课上结合不同项目,尽可能引导青少年运动员了解并尝试找出自己项目可适用的具体方法。第三反应控制:通过调节呼吸、放松训练、冥想等方法调节应激的不良反应。

(五)比赛状态的調节方法

教师解释课程知识,让青少年运动员参与讨论九种调节方法(呼吸调节、活动调节、表情调节、宣泄调节、表象调节、暗示调节、转移调节、音乐调节、颜色调节),交流在实际训练、比赛中的应用,引导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灵活运用调节方法。

四、小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项目都可实践应用的运动心理训练内容进行细化教学。让青少年运动员在各自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中慢慢摸索,慢慢体验,寻找自己需要并且适合自己的运动心理训练方法。在课外,青少年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项目特点与我进行探讨,找到可以尝试或可以使用的若干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运动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自信心有所提高,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学会降低焦虑的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学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调节比赛状态,发挥比赛水平。经过该课程多年的教学辅导,发现体校青少年运动员学习运动心理学课程的知识进行实践应用,可以适当帮助调节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不良状态,帮助青少年运动员获得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胡桂英.运动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 RobertS.Weinberg,Daniel Gould著,谢军,梁自明译.体育与训练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3]理查德 H 考克斯著,王树明等译.运动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4]黄志剑.体育运动心理学[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
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对高职英语学习提高的策略性分析
动机模式在《初级日语阅读》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健美操比赛中运动心理之自我效能
大学生网络学习拖延与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
自我效能感在职业学校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卧床患者照顾者预防压疮自我效能和认知水平的影响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大学生专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