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摭谈

2020-09-10 07:22姜婷婷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姜婷婷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积极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高效阅读,拓宽阅读渠道,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文章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几点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本文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很多课文中包含一定的场景,需要教师认真挖掘。课文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场景却是熟悉的。所以,如果将纸上陌生的信息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会发现,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仅限于熟读文章,而对于书本中的故事却不是很明白,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深意,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只装有大半瓶水的瓶子,以及一些能够放入瓶子的水果切块。当教师拿着这些东西走进课堂时,学生都感到好奇,教师趁机提问:“如果乌鸦渴了,想喝这瓶中的水,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带着疑惑的眼神看着教师,希望得到问题的答案。此时,教师说:“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一只非常聪明的乌鸦,让我们阅读课文,看一看它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真阅读课文,读完之后,教师再问:“谁能告诉老师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你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吗?”很多学生举手,希望能够上台展示,他们将水果切块放入瓶中,瓶中水慢慢升高,最后升到瓶口,这样的情境创设法能够真实还原课文中描述的事件,让学生明白原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乌鸦的智慧。

二、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文本中,结合切身体验理解文本内容,从而达到共鸣的效果,实现深入理解、透彻感悟的目标。结合自身的体验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深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篇阅读文章,找到文章的重点词句,然后用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鸟儿为什么可以开心地生活?”联系上下文学生可以很快得到答案。最后,小组交流讨论,说出疑惑。比如,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有两种生活习性不同的鸟儿可以共同生活在大榕树内呢?它们不会打架吗?”也有学生提出:“作者经过大榕树两次,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还有学生提出:“作者用‘颤动’来形容树叶,这样有什么好处呢?”对于小组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全班一起思考,逐步解决这些细节和关键问题,从而深入解读主题,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引导学生理解长句子,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小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能够理解简短语句,但理解长句子就比较困难,不知道从何处切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长句子,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出现了长句子,并将长句子学习作为教学的重点,如《四个太阳》《我多想去看看》《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些文章中都有长句子。再如,《彩虹》和《端午粽》中也有长句子,把这些长句子读好、读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章中心思想,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端午粽》这篇文章出现了大量的长句子,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彩虹》中的长句子集中在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彩虹》中长句子的句式相似,而且《彩虹》在《端午粽》之后。教师在学习《端午粽》这篇文章时要指导学生学习长句子的技巧,掌握读长句子的方法,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带头作用,指导学生熟练掌握阅读长句子的技巧和方法。例如,可以将长句子的分解成多个部分,以诗歌的方式让各个分句独立成行,注意每个分句的节奏,注意停顿、语调,理解各个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将分句连接起来。这样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容,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阅读效率事半功倍。

四、阅读积累语言文字,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在积累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会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内容分析和问题思考,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但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什么收获。统编教材着重强调,要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创新教学方法,如在积累词语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将词语换一换,比较两个词语在同一个地方的用法和意义有什么不同,分析哪一个词语更加适合,从而培养学生语感,加深学生对词语的认识,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在“识字加油站”环节中,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字词,自主寻找字词规律,大家一起交流沟通,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不但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动力,一举两得。在学习重点语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读一读,寻找句式的特点和规律,加强记忆效果。例如,在学习《寓言二则》时,课后安排了比较两组句子的练习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读一读两句话,比较两句话的特点,找出两句话的不同之处,说一说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好在哪里。在其乐融融的讨论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同时记忆效果也得到了保证,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挖掘课文德育元素,在阅读中开展德育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阅读的过程也是学做人的过程,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开展德育,带领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感受人物内心之美,从而让学生具备美的心灵。在学习《詹天佑》这篇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从这句话中能感受人物心灵的崇高,感悟中国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让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激发内心美的行为。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天荣.简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J ].吉林教育,2015(31):96.

[2]王曉平.小学阅读教学情况的实证研究:基于阅读能力培养的视角[ J].教育学术月刊,2009(02):56-58.

猜你喜欢
有效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