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10 07:22刘丽红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刘丽红

摘要:小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对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尝试,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以期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维能力 培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突出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问题创设情境: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站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两人面对面行走,思考这两名同学的行走方向是什么样的。一段时间过后,两人之间会发生什么结果?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情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相距”“相遇”“相向”的概念含义,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力。

二、联系生活问题,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的生活教育思想。这一思想强调了生活与教育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数学规律,尝试将数学规律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游泳池设计问题:已知游泳池的体积为200立方米,现在有甲、乙两个水龙头,已知甲水龙头灌满游泳池需要10分钟,乙水龙头灌满游泳池需要5分钟。如果同时用甲、乙两个水龙头灌游泳池,需要用多长时间?学生很快就能给出正确的答案,使用的方法也是常用的解题方法200÷(200÷10 + 200÷5)≈3.33。随后,教师改变游泳池的体积,让学生重新计算,结果学生得到的答案依然是3.33。接着学生自己又换成其他数计算,结果依然不变,这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教师让学生将甲水龙头单独放水灌满游泳池的时间和乙水龙头单独放水灌满游泳池的时间变换一下进行计算,学生发现答案发生了变化,如甲水龙头用时20分钟,乙水龙头用时10分钟,再将计算的答案和之前的答案对比,找出规律。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数形结合,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想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对知识内在联系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体系,将相关图形和抽象的知识内容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數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在学习复杂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定义时,可以引入相关图形,提高数学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拓展思维深度,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数学模型,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摆放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两个图形的特点,正确认识边和边的关系,然后再结合之前学习的图形对相关知识进行汇总融合,从而形成数学思维。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研究分析和数形结合相关的题型,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发展个性思维,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高效的学习活动必定是活泼生动的,可以突出学生的思维个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个性思维的学习空间,使其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图文类型应用题”的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给出的图形和图片,发挥自主探究精神,收集图形中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总结出来的信息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处理加工,思考解题的方法,验证自己的解题过程是否正确。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解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快速掌握解决同一类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实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开展运算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运算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运算,提高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此外,运算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而且能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比如,教师可以随机点名四位学生,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说一说自己的年龄是多大。接着,教师问:“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你们想知道吗?”此时,教师也不着急公布年龄,而是先让学生猜一下教师的年龄,然后教师再告诉学生,自己的年龄比某某同学的年龄要大多少岁,让学生根据加减法运算规则计算一下教师的年龄。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开始自主设计问题,如已知甲同学和乙同学的年龄,问两人年龄差多少岁。这样的运算教学可以将运算算法和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法则,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既是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表现,又是数学知识实用价值的体现。此外,教师可以拿出课前几分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在运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改变题目条件和问题,通过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而且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发现、总结规律,不仅可以自主设计问题,而且能不断改进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训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思维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提升,突出数学教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新课改能力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石华琴.在数学实验中培养数学思维[ J].小学教学研究,2019(33).

[2]魏敏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策略[ J].甘肃教育,2019(2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