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训练研究

2020-09-10 07:22桑园张婷
体育时空 2020年8期
关键词:考核评价公安院校技战术

桑园 张婷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86-02

摘  要;基础体能训练是公安院校学生体能素质的基本需求。分析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训练现状,发现存在学生对基础体能认识淡薄,学校课程、课时的安排不足,教学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体能的发展。本文提出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训练的建议:利用科学、精准、实用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自主训练的兴趣;完善体能考核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校就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关键词:基础体能;公安院校;技战术;考核评价

一、基础体能训练对公安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一)增强身体素质

公安院校学生的基础体能训练有助于身体健康、体适能的良好发展,具体表现在:1.力量素质,力量训练会提高肌肉的爆发力、肌肉耐力、绝对肌力,同时影响着速度、耐力、柔韧等其它身体能力的发展。2.速度素质增强有助于学生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的提高,对不法分子的动作做出瞬时的判断并快速出手控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3.耐力素质即抗疲劳能力,在执行较长时间、高强度的任务时耐力素质将决定任务制胜的机率[1]。

(二)有助于技、战术技能运用与提高

1.公安院校学生及国家警务人员的技、战术技能,是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与各种动作技能综合协调的表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警务技、战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更省力、更迅速、更协调地表现出来。

2.警察在执行任务时难免会有身体接触和对抗,基础体能的训练增强了身体素质,有助于在实战中灵活、有效地应用各种技、战术,在对抗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警察职业对基础体能训练的社会性需求

从目前全国各地招警考试报名条件来看,执法勤务主要面向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招考,通过考试进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警察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暴乱、集体突发性等危险任务也日益剧增,从警务实战来看,警察的身体能力要达到较高的要求,基础体能中尤其是力量、速度、耐力对实战的需求最大[2]。

二、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体能培养体系不完善

目前公安院校基础体能训练的课程安排、内容选择、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效果评价等体系没有整体性的规划,缺乏指导性的培养相关制度规章去参照落实,同时会影响到学校课程设置、体能教师的选择、学生主动训练的意识,直接打破各环节直接的动态平衡。培养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将决定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否达到警察职业的标准。

(二)训练课程和课时安排不足

科学合理的基础体能训练课时安排是保障学生良好体适能效果的主要因素,据调查研究表明,公安院校的体能课学时相对较少,重技、战术的训练课程较多,轻基础体能课程的开展;且缺乏系统、规范的基础体能训练相关的教学内容。在基础体能课的授课过程中均出现以理论讲授和训练方法的传授为主要内容,留给室外的跑步、跳跃、障碍、负重等力量、速度、耐力、灵活性等身体素质训练的时间不足。很少的学校开展了基础体能训练的选修课。这些都是造成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无法系统训练的主要因素[3]。

(三)自主训练意识不强

1.大部分学生认为进入高校应该以理论课的学习为主,仅把基础体能训练当作学校课程的一部分,练习的目的为了通过考核顺利拿到学分,而没有考虑到警察职业的长期需要,更缺乏了对警察未来发展基础体能的需要进行规划思考。

2.学生在基础体能训练时教师的指导有依赖性,很少同学能有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的意识。如果缺乏自我提升的基础体能训练,仅靠上课时间的锻炼,对形成良好身体素质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四)训练方法模式化与评价的单一性

训练方法的模式化是指公安院校的教师基本采用普通院校的普通体育课的训练模式指导学生进行基础体能的练习,针对性不强,多样性、灵活性、多层次的训练方法缺少,很少学校、教师能结合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开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创新式训练。评价手段的单一性,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训练的兴趣,更会影响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4]。

三、针对公安院校学生基础体能训练的现状提出的建议

(一)提高对基础体能训练的认识,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

首先,公安院校的学生正确认识基础体能训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增强自觉训练的能到性,认识越深刻、内驱力越强,越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付诸行动。警察职业需要具备多项体能素质综合发展的全面型后备人才,基础体能训练的目的不仅是增强体质,更應有效地提高对战斗能力,促进力量、速度、耐力及专项体能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循序渐进的提升各项综合体能的素质;其次公安院校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基础体能训练方法,创设游戏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课堂上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另外,学校可应适时开展基础体能素质竞赛、比武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训练,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在学校、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培养学生终身锻炼、自主训练的意识,使他们逐渐养成经常锻炼、主动训练的好习惯。

(二)制定科学、精准、高效的训练方法

在进行基础体能训练前,充分利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解剖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学生个体差异性、警察职业的特殊需求等制定科学、精准、高效的训练方法,例如:力量训练时可采用静力训练法来提高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动力性训练法如卧推、负重蹲起等动作练习;或超等长练习提高学生的爆发力。速度训练时应注意发展腿部的力量 ,多采用拉伸的方法提高身体的柔韧性等。在耐力训练时区分无氧耐力素质和有氧耐力素质对学生训练的作用,如无氧耐力训练中常采用影响机体乳酸堆积或耐受能力的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训练等方法;而采用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素质。公安院校学生的基础体能训练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研究新成果、新方法在训练中运用并把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5]。

(三)注重基础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和区别性

公安院校学生的体能训练内容是由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和综合体能训练三部分组成的,学校课程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三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关系,合理分配课时以保证学生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警察职业的特殊体能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6]。

特别重视基础体能训练中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等多种机体能力的全面性发展,才能更好的为其他体能训练和实战提供服务。区别性则表现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和各警种对基础体能需求的不同,因此在组织基础体能训练时要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选择性,才做到有的放矢。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校通过特定警察职业特点建立标准和学生现实情况制度详细的考核指标,每学期对学生的基础体能训练进行评价;教师运用规范、严格的基础体能考核得出的结果对学生的体能、实战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提高进行正面引导、针对性指导和督促。考核的制定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成绩,而是以激发公安院校学生积极进行基础体能训练[7]。

除了新生入校、每学期的体能考核外,还应加强对公安院校毕业生的体能考核,学校应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达到全国统一的体能考核标准或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输入”和“输出”学生基础体能的良好状况,更好的为国家输送合格的警察人才。

四、总结

基础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公安院校学生最适宜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水平,以助于在未来任务执行中出色的完成。基于警察职业的特殊工作性质要求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高度重视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注重教学内容的开发,强调内容的选择要做到全面性,并区别对待个体差异性和各警种不同对基础体能训练内容选择不同;全面树立正确的终身基础体能训练观,加强学生自我训练的意识的培养。

另外,公安院校还要注重心理素质和基础体能训练的有机结合的培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基础体能训练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全面、高素质的警察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334-345.

[2]王鑫.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方法及策略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07).

[3]殷红.公安院校警察體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4]刘心丰.对我国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训练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08).

[5]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15-230.

[6]曹超.警察体能训练问题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10).

[7]田文学.公安民警在职培训中体能训练问题的探讨[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9(03).

作者单位: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公安院校技战术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