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

2020-09-10 07:22韦权锋
启迪·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重在情感教育,着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完善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的重要形式。当今高中语文教学正趋于“荒漠化”,教学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将重心放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一、宣扬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

(一)丰富课堂内容

翻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课本,文言文、古诗等传统文化精髓点缀其中,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用词间的魅力,通过古诗词再现诗人所见之景所悟之感,领悟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之美,感受不同时期的风土人情,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语文教学课堂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忽略传统文化,不再传颂古代将士文人为国捐躯、甘于奉献的动人故事,不再宣传我们的优秀传统,那么语文教学将变得枯燥乏味,语文将失去其固有的魅力。

(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底蕴上,都在世界上享有瞩目的地位。中国的飞速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大好时光,高中语文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地了解传统文化的框架和内容,培养他们了解历史文化的热情,赞赏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民族自豪感,为今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奠定基础[1]。

二、当前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问题

(一)课堂模式单一

受到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高中语文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真正用意,对传统文化的把握自然少之甚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在学生不理解文言文发生的背景和字词理解基础上,反复施压学生死记硬背默写,使学生开始惧怕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产生排斥,进而对古代文学经典产生厌恶。其二,古诗词之美需要学生自己感悟,强行灌输古诗词中的知识并规定所谓答题模式,即便学生有再多的兴趣,也终究会在这种反复机械式的答题模式熄灭。

(二)传统文化淡漠

互联网推动全世界文化相互交流,在中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下,不少学生推崇国外超级英雄主义,沉浸国外电影所營造出的科幻世界。推崇西方文化本身无可厚非,但在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盲目跟风,这便是文化淡漠的重要体现[2]。产生文化淡漠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当代教育通过升学压力等压制学生的情感;同时学生遭受网络流传的西方思潮的冲击后,自然而然被西方文化吸引,从而难以融入正面积极的传统文化当中。再加上我国在传统文化的宣扬上限于表面,无法达到深刻的情感文化交流层面,使学生在东西两方文化之中选择了似乎更容易接受的西方文化从而产生严重的传统文化淡漠情绪。

三、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语文素材

在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值得教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素材,例如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等句,教师首先要在学习课文内容前讲解当时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通过对刘和珍及等人的英勇不屈精神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抗战烈士的爱国情怀和伟大牺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奋斗热情。其次教师要将相关文章列举在一起,通过比较同时期诸多文学著作,发现其中所传思想的同与不同点。进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接受文章中的背景设定,学习效率自然提升,加深中国传统文化和发展历程的了解[3]。

(二)丰富课堂活动

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并非局限在课堂传统的教学上,也可以在相关活动中获得。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中部分适用于活动的文章举行小型活动。在古白话小说的情节理解上,教师可以选取学生充当文章中的角色,在课堂上表演课本情节。比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教师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本中故事情节,通过查询网上资料、翻阅工具书等方式了解人物形象,在课堂上演绎烛之武与秦穆公对谈的情节,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故事的印象,又能通过演绎故事情节展现出烛之武的勇敢与机智,以及为了家国不计前嫌的大义形象,使课堂颇具趣味,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了解古人的家国情怀,从而向古人学习。

(三)科学设计课堂,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文章中通常包含了各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当注重科学的提取关于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学知识点,帮助快速的引导学生塑造正确文化价值观。在很多文章中通常都含有大量的铺垫,教师应当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直击主题,抓住核心,快速掌握传统文化精华所在。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培养中应当重视这一点。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培养当代学生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基础。随着教育体系重要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弘扬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当前教学模式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远远不够,但我相信,通过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秉承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发展原则,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必然能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融合在一起,培养出极具民族自豪感的学生,提升语文教育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邹健.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8, 000(006):23.

[2] 严军.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 读写算:教师版, 2015(39):124-124.

[3] 陈志琴.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及渗透[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 No.674(02):224-224.

韦权锋 藤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核心素养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