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2020-09-10 07:22杨建华范伟
今古文创 2020年43期
关键词:仿生设计生态美学绿色设计

杨建华 范伟

【摘要】 随着我国政府扶贫脱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文创产品也逐渐成为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更高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人类对盲目生产导致资源浪费与污染环境所带来惨痛教训的反思,掀起了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为目标的生态化设计浪潮,随着“人—自然—产品”的生态逻辑系统完善,生态美学思想也逐渐清晰。本文将基于生态美学思想分析影响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生态因素,探讨生态美学思想下文化创意产品在材料、形态、功能三个方面的创新设计表现手法——绿色设计、仿生设计、关怀设计。

【关键词】 生态美学;文创产品;绿色设计;仿生设计;关怀设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53-02

基金项目: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二十四节气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活态传承’研究”(20YJA760012)的阶段性成果。

一、概述

(一)“生态美学”的概念。“生态”出自古希腊,用以形容人类生活的环境,也可喻指和谐、自然的事物。[1]生态美学顾名思义,即生态学与美学,它是生态学和美学相融合的一门学科,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去研究美学问题,在传统的审美因素当中增加了生态因素,融入了环保、绿色、生态等概念,创造了一种和谐共生之美,形成了一种崭新的美学形态,是美学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2]从产品设计上讲的生态美学是研究人—自然—产品三者处于和谐共生的审美状态,涉及人类、自然、产品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和审美状态。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认为:“艺术诞生于人与自然相互间的密切关系。”[3]生态美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视觉美感和人文精神享受。可以依据“人—自然—产品”三者之间的关系将“生态设计”分为三种:一是理念上的“生态设计”要求可持续发展,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设计,二是视觉形式的“生态设计”,要求产品回归自然,提倡产品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仿生设计,三是产品体验上的“生态设计”,要求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相互交融的关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我国文创产品创新设计发展现状。文创产业标志着一个国家综合设计水平和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起步稍晚,创新之路曲折而又艰辛,我国现阶段的文创产业发展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设计构思不成熟。文创产品只有达成消费目的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但是部分企业在设计开发前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选材用材完全依照设计者既往的经验或理想化的状态进行,导致产品无法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甚至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2.创新形式缺乏新意。文创产品作为融合地域文化的特殊产品,对设计创意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文创产品种类有限、创新形式缺乏新意,不能充分体现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地域特色,无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导致文创产品不能走进消费者,从而无法推动其销售。

3.实用性和文化特征难以兼顾。传文化、促消费是文创产品设计的初衷与目的。但是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总是忽略了兼顾产品的实用性和文化属性,产品在强调文化特色之后,弱化了产品的实用性功能,导致文创产品难以获得长期稳固的市场。[4]

二、生态美学思想下影响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的因素

(一)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属性。自人类社会文明开始,人类就凭借自身的智慧开发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来生产制造最原始的产品,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过渡生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各种因废弃材料而形成的生态问题。最终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人类因此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属性概念随之兴起。对于文创产品设计而言,材料的选择是设计构思的重要环节,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设计过程中运用节能环保材料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生产出的文化产品,无污染、低能耗、有利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这类文创产品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满足了消费者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需求。所以,从生态理念出发将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属性和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把材料属性作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主体,也是打开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二)和谐自然的形态特征。产品的形态是影响人类视觉映像和情感共鸣的客观因素,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以及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形式美集合了产品的体态动感、色彩色温、材质肌理等诸多视觉要素。在美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中,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不断探索人类对美的统一认知规律。从“回到自然中去”“向自然学习”等倡导形式美的口号,不难看出人类找到了一个生产满足人类永恒追求的“形态加工厂”——自然界。文创产品的设计意味着产品既要有实用功能又要有文化属性。设计师通过对文创产品主要消费群体的调研分析,以独特的造型语言,赋予产品特定的文化属性来表达设计情感,使文创产品既能满足人们的实用功能要求,又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生态美学思想引导我们从自然界中学习、参照、模仿、推演出来各式各样的形态特征,为形态设计创新开辟新思路。

(三)以人为本的功能原则。设计活动始终是为人类服务的综合性活动。功能是提高产品价值,促进产品占领市场的主要因素。所以产品设计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功能原则,设计应当具备关怀性。产品设计首先应该考虑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为其带来安全、舒适、便捷的使用体验,另一方面在产品的精神文化内涵上达到与使用者的追求相和谐。以人为本的功能原则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体验上,如今随着“数字媒体”“vr虛拟”“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为设计产品提供了更系统、更准确、更全面的技术手段。

三、生态美学思想下的文创产品创新设计表现手法

(一)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掀起的一场旨在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运动,是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回归后形成的一种设计理念,同时也作为设计批评的重要依据。绿色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设计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伤害,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影响了诸多与设计相关的行业。而在生态美学思想下讨论的绿色设计只作为产品创新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以节约资源、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发展等理念为设计第一要义,从选材用材上为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寻求新的创新点与突破点。比如选用竹、藤等具有独特质地和韧性的自然材质,再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将其编制成家具、灯具等产品,这些天然环保材质不但契合了人们返璞归真的渴望,也满足了人们对有益于健康的绿色产品的迫切需求,让使用者心情愉悦。

(二)仿生设计。人类作为自然界的守护者,在漫长的文明历史活动中人类不断改变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仿生设计就是人类对大自然模仿和借鉴的设计方法,它可以是从视觉形态上依据叶子的形态来制作灯具和餐具的仿生设计;也可以是从功能属性上模范动物掌纹来设计手套和轮胎的仿生设计。[5]基于生态思想下文化产品创意创新设计主要讨论产品视角形态上运用仿生设计手法使产品形态与文化属性更加融合,它从产品形态的动感、色彩、肌理等设计要素出发,结合特定的文化在自然界中寻找设计灵感,创新设计出富有感染力的生态美学形态。依照植物的形态来构思文创产品的形态,比如像胡萝卜、竹笋等植物形态的文具设计,不仅可以很好地嵌入地方特色文化,还能在不损毁产品功能性的同时为文创产品的形态添加趣味性,从而促进消费实现文创产品的商品价值。

(三)关怀设计。产品是为人类生存提供便捷功能而产生的,基于产品设计中“人—自然—产品”的生态关系以及和谐生思想,作为人造物的产品应具有关怀属性。设计师在设计构思时对产品使用者的体验享受体现了人文关怀,因此产品本身就具有生态性。[6]生态美学思想下的关怀设计是在文创产品设计前期设计师对文创产品所包含功能属性的思考,在不抹杀文化特性的前提下,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地让使用者享受更好,更舒适的功能体验,来创造完美功能的创新设计。根据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人体工程学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当中,创造出兼具人文特征和智能化的文化创意创产品,在体现设计关怀之情的同时也有利于文创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四、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市场经济和运营管理机制,为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保驾护航,加上几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更是为文化产品创意设计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結合当前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相信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将为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打开新的篇章。生态美学思想给人们的创新设计提供极大的启示,为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指明了方向,未来文化创意将基于生态美学思想下不断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地挖掘创新思维和方法,朝着低碳节能、自然环保、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从而设计出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精神文化追求的文化产品,使创新设计将更加迎合人类保护生存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沈超.绿色壁垒下包装的生态化设计及其法律制度研究[J].设计,2017,(14):102-103.

[2]吕艳飞.基于生态美学下的绿色室内设计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106.

[3]刘利敏.生态美学视域下广西壮族传统图案的解读[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30.

[4]朱晓军,刘昕语,何倩倩.非遗文化创意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研究[J].农家参谋,2020,(22):180+197.

[5]黄坤峰,苗艳凤.基于仿生设计的儿童家具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87-88.

[6]赵晗肖,周橙旻.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家具形态设计[J].家具,2020,41(05):55-58+62.

作者简介:

杨建华,第一作者,男,汉族,湖南醴陵人,湖南师范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范伟,第二作者,男,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仿生设计生态美学绿色设计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食品机械中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分析与阐述
基于绿色室内设计的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探究仿生设计在包装容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