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

2020-09-10 07:22吴庆英
南北桥 2020年7期
关键词:多样化解题小学数学

吴庆英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更是以培养学生思维系统化为重点的重要学科,是学生对包括数学在内的抽象数理进行学习的开始。小学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更是我国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从重视知识掌握到重视能力培养,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解决课题多样化方面的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多种路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探究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若干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样化  解题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7.006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从过往的应试教育、唯分数论转变到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的养成,一直是教育界深入探讨和广泛研究的课题。而小学数学教学,无疑最具代表性。与文科不同,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具备更多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考以及创造力,数学学科的特性为培养学生这些日后至关重要的素质提供了可靠路径。数学题答案唯一,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并非唯一,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发散式学习的有效手段,而这些是以往课堂教学中缺乏或存在不足的地方,此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养成互相协作解决问题的热情,更是薄弱环节,因此,需要数学教师积极探索,吃透教材,不断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略,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客观现实

(一)教师没有遵循新课改完成转型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和角色定位,从以往的主动式输出教学,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改良教学方法,与学生完成更多交互性课堂实践。而这一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临着较其他学科更突出的困境[1]。

小學数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课堂参与性较其他学科相对较低,更加抽象性和系统性的数学课程,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教师授课的习惯,老师按照教材内容讲解,学生按照老师讲解内容吸收,课堂缺少互动性,教师全程独立教学完成内容,容易让学生逐渐缺少参与进学习过程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总结出全新的教学手法,从主动输出向与学生共同探讨。此外,学生回答问题或提问出现错误时,教师应给予耐心指导,而不是通过生硬的讲解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二)学生缺少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自觉性和意识

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与初高中生相比。主动学习意识较差,思维模式尚未完全养成,学习方法多数限于课堂所教授内容,单纯地套用公式、模仿解题步骤甚至记忆解题全过程。这对培养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性的数学思想是非常不利的。

这种情况下,要求小学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之余,更应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从单一的解题向多样性解决问题方法探究转变,从基础做起,帮助小学生逐渐掌握多样化的解题思维[2]。

(三)师生对教材解读不够深入

小学数学教材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考材料,照教材授课本无可厚非,但小学生缺少探索多样性解题思路的意识,要求教师在以往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同一问题总结出多种解题方法,让数学教材越学越厚,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3]。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略

(一)结合实际,充分研读分析教材

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以及充分利用教材的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理解内容的程度,不断研读教材,总结出一套更适合学生学习理解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例如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往往会存在两种算法,这时教师就该抓住机会鼓励两种方法同样正确,鼓励学生保持多样性思考和多样化解题的习惯,针对学生理解程度决定教学方法的侧重点[4]。

(二)转变教师角色,打造积极的情景化课堂氛围

教师应转变自身传统角色,由主动填鸭式教学转向更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鼓励学生勇敢动手,大胆动脑,不怕犯错。当学生因发挥想象解题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应批评责备,而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认真分析学生存在的思维误区和解题困难,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打造积极乐观的情景化课堂,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同时扩展课堂教学范围,理论联系实际,让枯燥抽象的数学生动起来。

(三)激发学生主动性,带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法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身数理思维结构的薄弱,单一解题很容易陷入困境,思维往往受到限制,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会有很大不同,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由单兵作战到小组合作,激发每个学生的解题灵感和思维方式,互相合作,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之余,也培养了学生互动和合作的习惯[5]。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知识,为日后全方位开始深入学习之前,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学习习惯。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更是培养一个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养成和创造力的开发,也是养成互助合作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研究实践中,也无形中实现了新课改的内在要求,从过去的主动教学输出,占据数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转变到与学生进行交互式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进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重要的实践,对于完善小学数学乃至小学教育,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解决问题多样化,不仅关乎学校教育成果,更是启发一个人思想,锻炼工作和生活中灵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启蒙教育,教师尤其应当重视起来,让小学数学教育完成更深远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梁进群.基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J].教育界,2019,(25):101-102.

[2]张文萍.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J].魅力中国,2019,(24):178.

[3]张芳枝.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J].教育界,2019,(17):107-108.

[4]黎显兵.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J].读与写,2019,16(14):142.

[5]张迪.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解析[J].新课程·小学,2019,(3):210.

猜你喜欢
多样化解题小学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