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

2020-09-10 07:22赖辰
今古文创 2020年30期
关键词:接受王维

赖辰

【摘要】 晚唐诗僧齐己融合百家之长,自成一派,而唐代诗人王维则是他重点学习的对象。齐己对王维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诗画结合、清新自然和诗禅结合三个方面。

【关键词】 齐己;王维;接受;诗歌风格

【中圖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0-0006-02

齐己是唐末五代著名高僧,也是中国古代第一诗僧①。自幼好诗,又善于学习,转益多师,博采众长,齐己不止一处地在诗作中表达了对王维的赞赏,“贾岛存正始,王维留格言”(《寄洛下王彝训先辈二首》) ② “欲退无因贵逼来,少仪官美右丞才”(《闻王员外新思有寄》)。此外,齐己的《舟中晚望祝融峰》中“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一句极容易让人联想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③,可见齐己诗歌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

一、诗画结合的山水之作

齐己曾言“一千首出悲哀外,五十年销雪月中”《吟兴自述》。可见其存诗至少千余首,又因齐己一生好游历山水、云游四海,“放逸自乐,不拘形骸” ④。

齐己山水诗一个显著特征便是诗画结合,“齐己不仅以诗著称,还是一个丹青高手” ⑤。齐己善于用绘画的眼光去描摹山水,擅长以绘画中常用色彩入诗,如“青”“白”“黑”等,描绘出一幅水墨丹青图。如《舟中晚望祝融峰》“天际卓寒青,舟中望晚晴。十年关梦寐,此日向峥嵘。巨石凌空黑,飞泉照野明。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祝融峰直立天际,云雾缭绕,高远清寒青色苍翠,乘舟游行远望,颔联笔锋一转,直言诗人亲临祝融峰心愿得偿,颈联描绘祝融峰之景,巨石当空呈现一片青黑色,洁白如练的飞泉映照山野明亮光洁,诗人选取“巨石”“飞泉”为对照,一动一静,互相衬托,化静止画面为动态想象,“黑”“明”视觉描写更为直观表现祝融峰之巍峨耸立之形态,尾联诗人由望峰油然而生登峰愿望,而“终当蹑孤顶,坐看白云生”两句,颇有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感,两者皆是行到不能行之处,一个是登高攀顶,另一个是行舟至水尽头,一个在山顶平视白云升起,一个是在水穷处载舟中遥望白云起,两者皆是在一种自在随性的、放空自我、随性无为的状态下偶然看到白云升起,并且都能敏感的将这一细微的动态的变化捕捉入诗。其他作品如《原上远望》《东林雨后望香炉峰》《江行早发》等等诗作中亦可见齐己山水作诗中有画,一处山水一幅画面,仿佛身临其境,《江行早发》:“苍茫平野外,渐认远峰名”和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苍茫秦川尽,日落桃林赛”直绘景色之壮丽雄阔苍茫,诗人目光由宏观及细微、由苍茫平野到远方山峰,由苍茫秦川到日落桃林,用空间结构远近的合理布局来构建一幅比例恰当的画面,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对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体会得更为深刻。这和王维山水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诗画结合就是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二者巧妙结合,统一在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创作中,使诗中所产生的山水形象,既有画的直观感性,又富有诗的意境” ⑤。诗画结合的山水诗在齐诗比比皆是,如“两岸青山映,中流一棹声”《秋江》 “河遥红蓼簇,野阔白烟平”《早秋寄友生》这些诗句,将绘画色彩与诗歌语言融会贯通,这是使得其诗歌具有诗画结合特点的重要原因之 一。

王维擅画,常以画家眼光模山范水,捕捉形象,融绘画色彩与技巧入诗中,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艺术特色,如“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华岳》华山高下起伏与天相接,远远望去一片青黑色,相聚百里就望见华山远入青冥,以绘画中的“青冥”“黛色”颜色入诗,将绘画色彩与诗歌巧妙融合,展现我们面前的既是一幅色彩浓艳的山水画。王维是画家,对大自然色彩尤为敏感,善于表现景物色彩美,常以“青”“白”“红”等色彩入诗,善用白描手法对自然景物之状态和色彩描绘得细致详尽。“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着一“余”“上”字直观形象表现出落日斜挂,孤烟升起的田园画面。

二、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齐己诗歌风格以“清”著称,孙光宪早在《白莲集》序中言“师趣尚孤洁,词韵清润” ⑥。在齐己诗歌中“清”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字眼,据对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白莲集》中“清”字的检索,它出现了141次,在直接论诗的诗句中,“清”出现了30次” ⑦。而齐己诗歌“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语言清新自然;二、诗境清新自然。

晚唐诗僧多效仿贾岛、孟郊苦吟诗风,注重对诗句字词的锤炼。齐己对贾岛诗歌更是尤为推崇,“齐己继承了由王维、皎然到贾岛、姚合的苦吟艺术典范” ⑧。齐己崇尚清苦,重视对字词的准确锤炼,追求诗歌语言的简单干净,不喜用典,不好生硬怪癖,“齐己认为只有注重诗歌语言的洗练准确、洁净清纯才能体现诗歌风格的清新自然” ⑨。齐诗中常出现着一字而清新自然风格尽显的情况,如“鹤静窥秋片,僧闲踏冷痕”《秋苔》一“静”一“冷”清冷自然风格尽显,白鹤静谧地守护着秋天,闲僧无所事事经过多年无人问津的野外,因为无人问津,青苔都变得清冷彻骨,整首诗因“静”“冷”二字,寂、清、冷意境方显,整首诗意境浑融自然。齐己锤炼字句以求得诗歌语言的清丽自然,往往能达到着一字不能更改的地步,这种对字词的锤炼往往会造成诗歌语言的清新自然。这种创作手法在王维诗作中同样表现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孤烟着一“直”字,和大漠相交呼应,落日着一“圆”和长河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将难以表现触觉“咽”“冷”化为听觉、视觉形象表现出来。

王维诗中亦不乏这种语言清新,诗境纯洁雅静之作。如“青菰临水映,百鸟向山翻”《辋川闲居》“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壮作》“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山居即事》“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田园乐七首》等。语言自然清新,浅浅景语,淡淡道来,诗境空灵纯净,干净洗练。

三、诗禅结合的诗歌特色

齐己作为诗僧,受佛释思想影响深远,作诗常常充满禅意,形成一种诗禅结合的诗歌特色。他善用禅宗眼光看待山水景色,又能将深奥玄妙禅理融入山水之中,赋予山水景色清冷幽静之色彩。如“何妨舒作从龙势态,一雨吹消万里尘”《片云》不妨顺应无为、自由舒展形态,化为雨水吹散尘土。齐己受禅宗影响,诗作中往往少强烈情感的自由抒发,少主观色彩,主观意识消于无形,故诗中多无我之境。 “良夜如清昼,幽人在小庭”《月下作》尽管诗中出现“僧人”“幽人”形象,但人物形象隐藏背后,消于无形,少主观情感的抒发,只近乎冷静的描述所见之景。王维后期佛禅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从他的山水田园诗中可以鲜明窥见禪宗思想对他的影响,道、佛两家讲求从一切名理概念中的“成见”中完全解脱出来的虚静或空无的心灵境界正是中国诗人的山水美感经验,正是中国诗人的山水美感经验的根本特点⑩。《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这里诗人和物之关系不是相对的,而是完全的融合,表现了大自然动静相怡,在这里,“山”“月”“鸟”不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在诗中,没有丝毫诗人主观情绪的介入。整首诗只是由“花”“夜”“月”构成的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因为少诗人感性、知识等主观的介入,语言表象的“我”消失殆尽,诗歌呈“无我之境”,空灵、干净、透彻、无我。另一首小诗《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花自开自落,正是一种顺应万物生长规律的自然现象,这种自然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外界干扰,但是这首诗中存在着一个“我”,然而“我”是隐藏在背后,消解于无形。

齐己的主观意识和喜怒哀乐情绪的消逝在他晚年病后诗作中表现得亦尤为明显,如“终将此形陋,归死故丘林”《病起二首》对生死的担忧恐惧消解于无形,一副皮囊在死后终会归于丘林,化为虚无。王维在面对生老病死时有着同样的主观情绪的消逝,“我年一何长,鬓发日已白。俛仰天地间,能为几时客。”《叹白发》面对年岁渐高的衰老看不出诗人过分哀伤悲痛的情绪,淡淡情绪浅浅道来。两位诗人深受佛禅影响,佛禅讲究空灵、空静,人生,追求人生的安闲、心灵的平衡与平静,不管面对何种情况都能淡然处之。

齐己擅学习,广吸收,继承了前人的诗歌风格,因此和前人诗歌既有相似之处,又具有其独特风格。

注释:

①周介民:《中国古代第一诗僧齐己》,《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2-5页。

②王秀林校注:《齐己诗集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文中所引诗亦同,第56页。

③陈铁民校注:《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文中所引诗歌亦同,第5页。

④孙映逵校注:《唐才子传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45页。

⑤周介民:《齐己山水诗的艺术特征》,《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年,第3-4页。

⑥王秀林校注:《齐己诗集校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3页。

⑦刘雯雯:《齐己的诗歌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44页。

⑧周裕:《中国禅宗与诗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0-57页。

⑨马旭:《诗僧齐己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51-52页。

⑩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23-125页。

猜你喜欢
接受王维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山居秋暝
大学生接受小说文本的实用倾向及应对策略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能“接受”加班这件事?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