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困境与突破研究

2020-09-10 07:22孙青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突破传承

孙青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07-02

摘要 社区教育具有自发性、大众性特点,而且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群体,在体育传统文化传承上有着独特优势。本文立足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承的组成部分、传承的困境,从提高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多样性、调动社区成员能动性这几个方面就突破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 社区教育;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困境;突破

作为文化教育传播途径之一的社区教育有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因为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等,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的社区教育在保护和传承体育传统文化方面肩负更多历史使命。然而,就目前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情况来看,还面临一系列挑战,遇到的问题比较多。本文先针对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進行分析,再就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进行讨论。

一、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困境

(一)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就目前情况来看,社区教育对于体育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等缺少学校和政府等社会各界有力的支持。虽然在很多地区,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有关于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文件和政策,使得体育传统项目进入民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相关的政策却又存在权责分配不清、资金配套不到位、执行力度不足、内容过于泛化等问题,导致效果大打折扣[1]。与此同时,社区教育在传承体育传统文化方面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而各级政府在这些方面未给予足够的支持,导致社区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受到限制。除此之外,个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对于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缺少认知,参与度不高,尤其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虽然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但是没有为社会教育创新而服务,导致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未得到满足。

(二)社区教育开放程度较低

传统社区教育开放性不足、区域辐射范围较小、形式比较单一,这是传承体育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之一。体育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也意味着,以社区教育为载体进行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课堂授课。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社区学校教育的课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与知识讲授相互脱节,“教学相长”的师生文化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优秀经验无法进入课堂,这种轻效果重形式的短期效益导致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除此之外,社区教育在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方面由于传统行政社区划分的原因,其主体是以政府为主导,政策规划自上而下,各个社区之间行政划分与地域区隔比较明显,不同社区之间难以实现文化互动与交流[2]。而社会教育传承体育传统文化活动由于对外开放机会的减少只能局限于社区内部,教学的形式单一、僵化,不能对外来的优秀成果和经验进行借鉴,社区教育在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出来的灵活性和新颖性不够。

(三)社区成员参与积极性低

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以“唱歌”“跳舞”为主的娱乐性社区教育占据社区教育的主要位置,但是这些难以满足全体社区成员需要。当下,社区教育的主要对象由孩子、老年人构成,而经济能力较好的群体,如:知识分子以及年轻人等不仅数量少,而且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意识淡薄,参与意愿比较低,没有清晰、客观的认识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意义,同时还受外来体育文化的影响所以参与积极性较低[3]。除此之外,公共服务部门、学校以及各级政府等多是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主体,而个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力量等缺乏有效的参与积极性,这让社区教育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被削弱,产生的社会效应十分有限。

二、社区教育介入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体育传统文化传承课程

体育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构成,具有民族性、文化性等特点,对体育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这是民族生命力的创造,是民族文化生态的延续。作为面向全体社区成员、面向大众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社区教育在体育传统文化传承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扎根于本社区居民需求和文化历史。所以,在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应当将社区教育的普及性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灵活运用,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融入体育传统文化教育。此外,通过开设有关于体育传统文化的社区教育课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予以完善,吸引社区成员积极参加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以此弥补社区历史文化认知空白,促进社区文化共识的提升。同时,实施主体、课程开发等应当吸引外部精英,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传统文化景观的重振,使社区居民真正见证社区文化建设,并且积极加入到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工作中,有效运用从社区教育中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实现其对社区文化以及社区身份的认同,达到促进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

(二)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多样性,开发丰富的文化传承的形式

体育传统文化具有多样化形态,要想利用社会教育有效传承体育传统文化,必须要根据实际需求实现社区教育多样化和现代化,这直接关系到文化传承的成效。一般来说,在传统社区教育基础上,应当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以此突破时空限制,实行灵活化实践和多样化教学。例如,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各个社区之间可以建立云共享平台,针对教学经验以及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经验进行交流,在这个基础上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与此同时,结合各个社区之间的线下合作活动,实现线上资源共享和线下资源共享,针对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最佳实践进行探索。此外,各个社区应当基于本社区民众的行为习惯以及学习兴趣等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施特色化教学内容,特别是本地区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实现社区教育开放方式的创新,为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提供很大的方便,使居民通过有效参与深入了解传统体育项目及相关的体育传统文化,这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朋友圈、网络平台等形式针对体育传统文化课程进行分享,通过数字化的传承手段针对社区教育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扩大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影响力。

(三)调动社区成员能动性,加强传承人的培养

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社区成员发挥主体作用,他们的积极参与是体育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也是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关键。所以,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促进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要调动社区成员能动性、积极性,重视并加强体育传统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换言之,传承体育传統文化的前提是提升社区整体素质,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实现特色化、个性化发展。作为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有效路径,社区教育必须要考虑到社区全体成员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在这个基础上对体育传统文化课程进行科学安排,将社区人员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参与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社区成员的带头人作用,特别是社区文化精英,要将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使社区全体成员均能认识到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能够重视体育传统文化传承并主动学习课程,肩负起传承体育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社区教育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将体育传统文化蕴含的情感和知识等传达给人们,从而实现文化继承与传播。所以,社区教育应重视体育传统文化知识精英多元文化认知结构的培养,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内容有效传承体育传统文化,不断激发社区文化自信以及体育传统文化再创造的热情,为体育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三、结语

社区教育具有大众性、文化性等特点,对于体育传统文化起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能够推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从而解决文化多元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双方共赢。然而,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社区教育在传承体育传统文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各种困境,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当提高社区教育重视程度、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多样性,调动社区成员能动性,使社区教育的文化传承优势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范文清.开发乡土课程 打造魅力巴城——巴城社区教育中心乡土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5(04):27-31.

[2]金玲,赵汉云,张超,王砚超. 现代社区教育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实践探索——以淮安市洪泽区古堰文化游学项目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12):73-76.

[3]曹永良.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社区教育作用的研究——以昆山顾炎武文化传承为例[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27-29.

作者单位:豫章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突破传承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