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及战略探讨

2020-09-10 01:02肖祥梅吕浩柳伟周正萍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发展现状

肖祥梅 吕浩 柳伟 周正萍

中图分类号:G822.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56-02

摘要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和实地考察法,从SWOT分析法的视角对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展开分析,为中国马拉松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建议,为将中国马拉松赛事打造成一流水平,也为“体育强国梦”奠定基础。运用管理学分析方法对马拉松赛事进行分析与研究,为今后中国马拉松赛事运作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中国马拉松;发展现状;发展战略;SWOT分析法

马拉松源于著名的波斯战争,雅典军队面对波斯大军的侵略,以少胜多,创造了奇迹。当时的传令兵一路狂奔向雅典人民传递捷战消息,当他跑到雅典广场高喊出胜利的消息后,便永远地倒下了,这位英勇的传令兵跑过的路程便是40km。后来第1届雅典奥运会为纪念马拉松战役和壮烈牺牲的传令兵,便设立了马拉松这项体育项目。

后来经过多次调整,最终在第4届奥运会上将马拉松的总距离确定为42.195km。从此,42.195km便成为马拉松名义上的数字。[1]

一、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一)优势分析

1.受众主体广而多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集竞技与娱乐、专业与大众性质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健康有趣且刺激的特点,满足了各个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领域的人的路跑愿望,并让各行各业的跑步爱好者尤其是学生群体为之着迷。

2.跑步形式多样化,赛道规模可控性

近年来掀起了一股马拉松热潮,多种形式的跑步活动在中国风靡,主办方根据赛道的多样性因地制宜。跑步形式与规模不局限于原始的全程马拉松,还出现了半程马拉松、迷你马拉松、趣味马拉松等,极大丰富了马拉松的赛事形式,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2]

(二)劣势分析

1.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

资金的投入一定程度决定了一场马拉松的赛事水平,而融资对于许多马拉松赛事都是难题,大多数马拉松赛事都会存在融资渠道单一化、缺乏创新,主体一元化的问题。

2.赛事组织管理及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很多马拉松赛事由于管控及经验不足,经常出现赛道堵塞、沿途医疗救护设施不合理、流动厕所少、志愿者质量不高、物资发放秩序混乱、赛道指示牌不清楚等问题。这些来自参赛人员的感受普遍而客观,也揭示中国马拉松赛事目前的组织与服务水平有待提升。[3]

3.报名费及其他费用过高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大型赛事都是需要报名费的,加上路费、住宿费等费用让广大马拉松跑者尤其是学生、工薪阶层望而却步。据成都国际马拉松官网,2018年成都马拉松报名选手中,20-34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1.78%。

(三)机遇分析

1.体育强国的社会背景

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印发使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融合,大力推动全民健身的热潮,正是这种社会大背景,极大程度上为中国马拉松事业提供了不断发展的契机。

2.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雄厚的经济与综合实力为马拉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为马拉松赛事提供了经济机遇。据中国马拉松官网,[6]2018年中国马拉松年度总消费额达178亿,全年赛事带动的总消费额达288亿,年度产业总产出达746亿。

3.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的增强

马拉松的举办涉及各行业、各部门、各机构的联系沟通与协调,需要政府、企业、医院、新闻等单位的通力合作。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的增强,为成功开展马拉松的各项工作环节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四)挑战分析

1.赛事同质化严重

当前马拉松赛事市场化竞争激烈、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亮点与吸引力,硬件设施与赛事规模不匹配。而一场马拉松的亮点和吸引力在于特色与形式多样,马拉松赛事未来会越来越普遍,到时的特色马拉松才是吸引马拉松爱好者前往参与的最佳选择,也是在众多的马拉松赛事中脱颖而出的决胜武器。[7]

2.马拉松文化落后

马拉松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发展水平还不高,文化积淀还不够深,很多人对马拉松存在认知误差,认为马拉松辛苦难受还费钱,并未真正体会马拉松的文化内涵,在参赛过程中也未很好地保护当地文化。[8]

3.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不可控

在马拉松赛事中,常有不可控的恶劣天气助威,如2019年青海海东黄河马拉松,强风沙、强紫外线为高海拔的赛道增加了不少难度;再如2018年成都双遗国际马拉松与2019年西安国际马拉松,两场赛事都在大雨瓢泼中艰难进行。

二、中国马拉松赛事发展战略建議

(一)SO战略(发挥优势、抓住机遇)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马拉松产业体系。充分发挥马拉松赛事发展历程中的国家政策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马拉松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实现马拉松运动产业继承、创新、发展和统筹协调发展的新局面。[9]

(二)WO战略(抓住机遇、克服劣势)

抓住政策支持的机遇,改善与创新投资、融资和运作机制;在政府赞助下,争取和吸收企业及个人的资金赞助,保障和促进马拉松赛事的良性发展;[10]同时针对马拉松赛道出现的各类管理与服务问题,加强赛道疏理、医疗应急、志愿者素质等方面的管理服务,做到赛道通畅有序,医疗设施完善且医护人员专业,志愿者培训工作严谨认真等,进而提高赛事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ST战略(发挥优势、减小挑战)

因地制宜、因需办赛举办特色马拉松,打造特色品牌。面对当前马拉松市场同质化现象,融合地域文化与马拉松文化,根据区域自然、人文特色,赋予传统的路跑更多柔性,例如因地制宜的高原马拉松、沙漠马拉松、长城马拉松等,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赛事规模与形式,使马拉松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11]

(四)WT战略(减少劣势、减小挑战)

建立赛事应急系统与风险机制,最大限度减小风险危害。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与不可控,尽量做到赛前预防宣传、赛中跟踪保护、赛后治疗恢复,做好风险预防措施与治疗方案,尽量减小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三、结语

在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中国马拉松凭借各方优势与机遇火了起来。为了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马拉松赛事既要发挥自身优势,也要充抓住发展机遇,同时避免劣势与减小挑战。只有抓住时代脉搏、不断优化内在机制与发展创新,才能充分发挥马拉松在全民健身中的推动作用,才能加快中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进程,才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朱慧芳,吴富勇,尹梅.马拉松运动的体育功能与文化内涵[J].四川体育科学,2014(05):12-15.

[2]尹洁.共生理论视域下马拉松赛事与城市品牌营销的共生发展研究[D].青岛,山东大学,2019.

[3]沈珂珂.北京馬拉松赛事运作及战略定位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4]www.chengdu-marathon.org成都国际马拉松官网

[5]http://www.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官网

[6]www.runchina.org.cn中国马拉松官网

[7]王燕.简析影响我国城市马拉松赛走向热潮的因素[J].运动,2015(15):3-4.

[8]敬艳,刘建国,黄鹂,蒋清.乡村马拉松赛事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48-52.

[9]林翠娟,杨海.我国城市马拉松赛事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8,40(05):34-37.

[10]张登峰.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12-14+20.

[11]彭萌,刘涛,宋超.共生理论下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文化协同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06):12-17.

[11]何清清,吴海成.北京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8):251+253.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猜你喜欢
swot分析法发展战略发展现状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航运输企业的发展探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