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体育品德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效融合

2020-09-10 01:02田为成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田为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103-02

摘要 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无不把德育教育放到重要位置,作为学校,是教育的主体,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日常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就更需要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体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一个组成部分,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核心素养,体育品德就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体育品德与学校德育教育有效融合,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 体育品德;核心素养;德育教育

一、从思想上明确体育品德与德育教育的内在联系,是不可分割的

伟大的体育家顾拜旦曾提出“将教育思想融入体育思想中”,指出“奥林匹克既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是一种和谐、自由、健康、积极的现代伦理,同时也是一種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的积极进取、勇于拼搏、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等体育精髓,这种体育思想与教育思想的完美结合.正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品质。我们体育品德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顽强拼搏,在困难逆境中,具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取、发挥自己潜能、不断追求胜利的精神;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在各种比赛中,表现出同伴队友间相互配合;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养成公平竞争的意识和习惯。揭示了我们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要融合健康的教育,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树立好的体育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以加强体育品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体育品德教育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发展的趋势来正确引导学生、感化学生

初中和高中是学生成长发展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生理机能和思想都不尽相同。而学生体育品德形成的过程是他们在体育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提高认识和行为原则的过程,它是品德心理结构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进入青少年阶段,人的生理特点和情感不断成长。从生理上讲,人的身体进入了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机能不断提升,也就是将要长大成人;从心里角度讲,自我意识开始显现,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见,个性开始形成。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把体育品德教育灌输其中,在讲解、练习、评价等过程中为成长发育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道德环境,学生在青少年发展不同阶段在实践中耳濡目染地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认识和习惯,道德情感和价值取向。感化和教育学生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做一个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项目特点培养体育品德,用实际行动成为德育教育形式有效补充

结合教材,体育教学项目多,范围广,表现强,每一个教学项目,每一节实践课无不蕴含着体育品德实质。长跑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障碍跑可以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跳马、单、体操培养学生战胜自己心里障碍。三大球、还有田径项目中接力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正确对待胜负观。在实践教学中,特别是在团体项目中教师要在团队配合战术时,特别向学生强调团队协作,发挥团队作用,潜移默化的进行团队集体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技战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评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经常要做的事情,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纪律教育,塑造他们豁达、顽强拼搏、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勇往直前的精神。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些项目,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实践中融合体育品德教学,使其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形式有效补充。

四、加强对教学内容细节分析和研究,挖掘体育教学中德育内涵

多年的体育教学,有不少体育教师曾提出,体育课堂常规和大课间跑操等活动,学生的队列队形可以淡化。课前集合整队不必站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松散点,自在点,形式也会轻松自然些。大课间跑操不要求队形队列整齐,步伐一致,跟随音乐的节拍,这种尝试,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我认为,传统的队列操练形式特有的一大优点,不能被轻易淡化,那就是队列操练过程中传达出的纪律、团队整体意识。队列队形中,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整齐划一。我觉得这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学生们要适应集体的环境,找到集体一员的感觉,置身于集体,适应集体,从而置身于社会,适应社会,这是青少年成长所需的必修课程,也是学生德育教育内涵重要体现。所以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要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育人的角度,不断挖掘学科教育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掘项目内容的特点,拟定目标,实践中加以实现,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形成积极的体育品德、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德育素养。

五、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重要作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凝练的概括。体育教师的体育品德问题,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不光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专业的技术技能。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我们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朋友友谊,这种朋友友谊中,我们体育老师可能比其他学科教师更多一份默契和信任,也就是体育品德的内涵的培养和传承。因此,体育教师就是一面镜子要以自己实际行动和言语、扎实的技能、生动的语言、强健的体魄、顽强的品质、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潜移默化感染每一位学生。同时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知识水平,育人先育己,自身正才能要求他人正直,以身作则,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确保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体育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突显体育品德与德育教育深入融合

我国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结合历史,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摔跤运动、骑射运动;传统的民俗类运动,龙舟、舞龙、舞狮和空竹等活动,无不凝聚人类的文明和智慧,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古代劳动人民不断创造发展的中国武术,中国功夫举世闻名,它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上獨一无二的“武文化”,它的弘扬和发展使全世界各地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到近现代史由于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科技、经济落后被世界列强欺压,丧权辱国,一个举世闻名的东方大国被称为“东亚病夫”一样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奥运健儿在世界顶级赛事中为了祖国荣誉奋勇拼搏,奋发图强,刻苦训练,使五星红旗在世界各个赛场冉冉升起,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去感染、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让体育传统文化所蕴藏着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在新时代中学生中传承和发扬。

七、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体育教育理论和德育理论知识学习,提升自身知识面,为更好运用到教学实践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教育理论的不断提升,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为适应时代的需求,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有作为,有担当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平时不仅要有技能储备,还要有理论储备,在业余时间和暑假参加各种培训,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提升业务能力,让体育教育理论和德育理论有效融合。教育学生在学好体育专项技术的同时,领会每个体育项目技术动作和理论学习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明白体育及人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感悟人生哲学,陪伴自己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人才。

八、结语

在日常体育教学训练和管理中有意识把体育品德融入学校德育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增强团体意识和大局观,培养学生遵守规则,服从裁判、遵守纪律、顽强拼搏,战胜自我的精神。所以,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情绪、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以德立身 以德施教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