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机制与发展路径分析

2020-09-10 01:02徐威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特色

徐威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111-02

摘要 根据体育产业发展前景报告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刚刚起步,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产业发展潜能,能够带动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我国内需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文化是体育产业的重要内核和特质,是保持体育事业发展具有独特性、发展性和差异化的重要要素。因此,在当今多领域融合发展探索好体育文化的“特色”建设机制,寻求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发展路径,的时代大潮想,充分认识体育资源的“特色”所在,不仅对体育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更对我国体育事业的竞争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关键词 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机制;发展路径;分析

文化是地域特色与群众性格特征的重要载体,是进行多个领域发展的基础。体育事业是国家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重要风向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政府层面逐年加大力度致力于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体育事业的繁荣,更推动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发展。2019年9月国务院更是提出了具有时代发展纲领性文件《体育强国建设刚要》,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地位、价值和发展方向做了明确规定,不仅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更为体育策略的执行力和发展环境营造了全社会发展氛围。当今由于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促成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融合发展,目前体育产业较为成功的探索是体育资源与文化旅游、體育休闲产业及体育赛事组织与传播,但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且存在凸出弱点:一是在发展思想上重产品经济利益,轻体育文化特色的发掘与建设;二是在文化产品开发能力上,受制于文化视野及认知水平的制约,难以创新,出现大量旅游产品与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三是缺乏地域合作与文化人才培养机制,从业人员素养与专业能力跟不上发展需要。上述三大发展弊端不仅难以使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难以获得较好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量体育文化资源的浪费,甚至对体育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探索体育文化的发展,必须要立足体育文化特质,立足于时代发展需要和游客体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和创造创新力的应用与建设机制和发展路径分析,实现体育文化的“特色”建设与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全面繁荣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特色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机制探索与分析

(一)立足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着重特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做到资源特色

关于体育资源的现代利用与产业转化研究最多、应用较为成功的分支目前只有体育旅游产品开发,2017年国务院及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构想,因此各种体育运动小镇蓬勃兴起。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升,旅游市场涌现出需求多元 化和个性化的特征,特别是消费者对于文化旅游的需求攀升明显。据世界旅游组织相关统计数据,当今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年增长率约为10%-20%,特别是欧美文化旅游已占据旅游业的70%。由此可见,体育文化旅游具有巨大的成长可见和市场发展潜能。但根据笔者的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结果来看,当前我国各地的体育文化旅游发展水平并不高,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带动作用较低,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市场并不成熟,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面对有限的市场需求各地同质化产品过多,导致游客体验度不高,难以形成较好的消费链条。而体育文化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体育活动生存和发展脉络的联系者,只有达到体育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才能在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中获得突破,形成体育创新发展优势。当前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产品打造最为成功的典范除了内蒙古那达慕、彝族等火把节、云南泼水节、哈尔滨冰雪节等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具有较高的人气外,海南中南部地区、苗瑶族、壮族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内容独特的众多体育资源不仅没有得到较好开发,甚至还面临生存困境,主要原因就在于地方体育文化部门研究、宣传及开发能力不足,文化部门不仅执政能力弱,发掘与整理工作更是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要求,难以析出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差异,形成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能的特色文化资源,这是地域体育文化发展的共性难题。因此,在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下,探索特色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机制首先要立足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特别是要着重特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做到资源特色,才能在竞争中凸出优势,在发展中获得突破,在突破中实现融合协同发展。

(二)探索多主体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和发展活力

体育文化作为内隐性的体验型、参与型的特色产品,不仅依托体育项目特有的体验优势,更要根植于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和显著的文化差异,才能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较高的参与感、体验感。但在我国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新事物是近几年的时间,因此无论从市场发展程度还是开发水平来看均尚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可借鉴模式和较多的成功范式。目前探索较为成功的体育文化产品、甚至已发展成城市名片的体育文化产品有主要集中在资本、市场发展度较高、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和配套城市发展专项政策较好的哈尔滨冰雪节、内蒙古那达慕、云南印象等寥寥几个项目。它们之所以脱颖而出获得巨大的发展成效,在分析这些项目成功的背后发展规律,不难看出资本、政策和市场运作高度结合的模式所迸发的巨大合力,因此必须要依据体育文化的市场运作机制,进行多主体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才能基于体育文化的内在特征和市场特色实现创新发展模式并获得发展活力。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文化人才发展思想,提升专项文化人才培养特色

体育文化的文化属性,须使得该产业的从业门槛较高,在当今旅游市场消费侧改革的时代中要想实现特色发展,就必须提升从业者的素养和职业胜任力,从而保证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体验水平。而体育文化与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体验显著不同就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丰富而多彩的文化样式和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才能增强体验感和提升游客的参与欲望,这就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度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依托高校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教学与市场的严重脱节,已很难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依托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探索更为有效灵活的多元化文化人才发展思想,特别是要以现有的体育文化从业人员、体育文化传人等于体育文化项目具有更直接关系的人群作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高校培养、社会实践和自我激励等多个渠道,形成更强势的教育合力,则将大大提升人才培养速率和减少流失率。最终这些人才在不断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实现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

二、结语

体育文化作为静态性、内隐性的一个元素,不仅是实现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产品开发地域性和差异性的的重要元素,也是提升体育运动产品消费体验度和拓展体育旅游链条的重要依托,更是在多元化融合发展时代背景下,地域性体育运动得以实现创新发展,不断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探索好体育文化的“特色”建设机制,寻求独具特色和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本文在深入剖析体育文化的特质和影响要素后,认为特色体育文化“特色”建设机制与发展路径必须要着眼于资源特色、发展模式特色和专项文化人才培养特色三个关键要素进行“特色”创新。在大量的文献检索、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基础上,笔者就我国当前体育文化产品开发和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阻滞因素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基于体育文化资源、发展模式和专项文化人才培养三个层面提出了笔者的方法与思路。笔者认为,立足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着重特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是实现资源特色发展的根本,而基于市场竞争机的多主体参与创新发展模式则是避免同质化开发的重要发展思路,特别是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文化人才发展思想,提升专项文化人才培养特色则是保证体育文化时代发展活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伟,潘桃玲.民俗体育与陶瓷文化融合发展的结构与动力[J].赢未来,2019.

[2]邱晓雅,葛彤彤,金秋怡.“互联网+”背景下江南民俗文化译介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建议[J].丝路视野,2017(30).

[3]张孝荣,董玉峰,权杉.我国体育产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5-8.

[4]雷哲,冯文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基础、发展动力与运行机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41-44.

[5]亓美健.山东省定向运动与旅游资源融合研究[J].运动,2018(15):132-133.

[6]刘青.以创新求是精神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1-6.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