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野下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及启示

2020-09-10 01:02龙继军包希哲
体育时空 2020年13期
关键词:女排精神中国女排女排

龙继军 包希哲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117-02

摘要 在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女排精神”和高校思政教学进行研究,总结出了新时代“女排精神”的内涵: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艰苦训练、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与时俱进和自强不息等。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1.“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题材;2.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女排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力量,培养认同感;3.举办“女排精神”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大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报道和相关影视作品等,领悟于心,外化于行;4.在排球课内外活动中,倡导“女排精神”,助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5.在高校课程中全面融入“女排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6.指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女排精神;高校思政教学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在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中国女排几经沉浮、不畏困难、自强不息、勇敢追梦的可贵精神,是值得中国大学学习和发扬的宝贵财富[2]。如何将“女排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政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女排精神”的内涵

“女排精神”不仅是中国体育人教学、训练和比赛的标尺,也是国人学习、生活与工作的灯塔。自20世纪80年代至2019年,中国女排一共取得了十个世界冠军。在五连冠之后,国人总结了女排姑娘身上所呈现的精神力量,提出了“女排精神”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总结如下:

(一)祖国至上的爱国精神

爱国是女排精神永远不变的底色[3]。中国女排建队之初便有着清晰的目标,训练场上“为国争光”四个大字是中国女排的初心与使命[4]。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女排精神”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将为国家争得荣誉为最终目标,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感,更是一种使命感。为国争光的背后,不仅是女排运动员对排球的无限热爱,更是对国家的至高热爱,也是践行了爱国精神。

(二)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

排球是一项团体运动项目,技战术比较复杂,不仅要有优秀的个人技术,更讲究团队配合。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除了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团结协作,大家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鼓励。这就是团队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需要强大的凝聚力。

(三)无私奉献的爱岗精神

自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短短70年的发展铸就了当前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所以取得这样卓越的成绩,离不开一大批无私奉献的人。平凡孕育着伟大。女排姑娘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我国的排球事业,用无私奉献践行爱岗精神。

(四)艰苦训练的敬业精神

艰苦训练是女排的传统。女排漳州基地训练中形成了“牛棚精神”,在家底薄、万事难的条件下,艰苦朴素硬闯出一条路[5]。在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守必胜的信念,变不可能为可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女排运动员曾春蕾说:“现在女排身体条件都不错,有好的身体素质要再继续增强意志品质。”敬业是各行各业的职业操守,中国女排用几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体育人的职业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敬业精神。

(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6]。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中国女排夺得 2019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历史由勇敢者创造,时代由奋斗者书写[7]。中国女排从竹棚中走出,走向世界并站立在世界排坛之巅,筚路蓝缕,从无到有,靠的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8]。

(六)永不言败的挑战精神

中国女排是当之无愧的奥运精神体现者,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向全世界展现了永不言败、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永不言败、永不放弃、永远拼搏、勇攀高峰,是女排姑娘们的优秀品质,是中国女排前行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下社会需要的精神财富。

(七)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排球是典型的集体项目,是一个整体,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队员都要勇于担当、 能够担当、善于担当,每个队员都要站得出、 守得住、拿得下。正是因为每个队员的担当,才形成了强大的集体凝聚力,才能攻坚克难,才能无往不胜。每当参加国际比赛时,中国女排不仅仅是一支队伍,更代表了一个国家,甚至是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中说的一样:“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9]”中国女排用一次次的永攀高峰,完美诠释了新时代的担当精神。

(八)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10]”新女排在科学训练的指导思想下,以创新、包容、开放的理念,更新训练观念、强化体能训练、钻研技术战术、注重科技支撑,延续了女排精神,创造了中国体育新的辉煌。

(九)自强不息的追梦精神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习近平总书记说:“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有一颗冠軍的心,中国女排是竞技体育的一座高峰,是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集大成者,契合了新时代的中国梦,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女排精神”对于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

(一)“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体育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重要的思政教育题材。

(二)利用网络平台,大力宣传中国女排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力量,形成认同感。

(三)举办“女排精神”系列主题活动,组织大学生观看中国女排的比赛、报道和相关影视作品等,领悟于心,外化于行。

(四)在排球课内外活动中,倡导“女排精神”,助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五)在思政、体育,甚至是所有课程中全面融入“女排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六)指导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2]刘川生.学习女排追梦精神推进“双一流”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6(18):1-1.

[3]邹春丽.从老女排故事看女排精神传承与弘扬[N].中国体育报,2019-12-25.

[4]李慧.女排精神永不过时[N].中国体育报,2019-10-14.

[5]徐晓敏,郝海亭.论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的价值及传承[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2):22-26.

[6]评论员.团结奋进,汇聚发展正能量--以女排精神激蕩中国力量之三[N].人民日报,2016-08-31.

[7]评论员.用奋斗镌刻荣光--五论大力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N].中国体育报,2019-10-18.

[8]习近平.习近平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19/c_1124643019.htm,2019-06-19.

[9]习近平.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EB/OL].http://news.cntv.cn/2014/08/18/ARTI1408361739687783.shtml,2014-08-18.

[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猜你喜欢
女排精神中国女排女排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学习“女排精神”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
新生代的“女排精神”
壮哉,女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