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聚力脱贫攻坚与强化党性修养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0-09-10 01:58周瑞峰
环球市场 2020年5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党性修养

摘要:精准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驻村帮扶是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因此,驻村帮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驻村帮扶,站位一定要精准,要科学认识驻村帮扶的时代意义。驻村帮扶无疑是当下实现党员自身价值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提升自我党性修养的最有效途径。以精准脱贫提升党性修养,以提升党性修养助力精准脱贫。

关键词: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党性修养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5当前我国仍有许多人生活贫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总书记在考察十八洞村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构想。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央经挤会议上,“精准脱贫”成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1]12

一、科学认识驻村帮扶的时代意义

第一,驻村扶贫集中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了我党毫无个人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2]20,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我们党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如何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是当下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利益的集中点。为了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党中央实施了精准脱贫,选派驻村工作队参与扶贫攻坚一线,发挥各自优势,强化责任要求,有效发挥作用,认真为人民服务。“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3]127

第二,驻村扶贫集中体现了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1]10我党秉承“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立场,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无不生动诠释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4]85,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为了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面貌,党中央实施的工作队驻村扶贫措施,精准定位、精准施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贫团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驻村扶贫集中体现了我党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人民幸福之事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为之奋斗的目标。对于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即两不愁三保障。为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扶贫政策,并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去落实相关扶贫政策,并依据当地情况帮助村民制定扶贫项目,拉动社会一切资源帮助贫困人民群众实现脱贫目标过上向往的生活,这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又在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二、驻村帮扶是实现党员强化党性修养的有效途径

第一,驻村帮扶工作是检验党员党性修养的“试金石”

驻村帮扶工作是聚力脱贫攻坚的一项富有实效的举措,不是党员刷個人“成就”的跳板。总书记强调:“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打这样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1]47。所谓能打的人,一定是党性强的人,能够吃苦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是一心为民的人。扶贫干部驻村一方面要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另一方面,总书记指出,要“让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锻炼成长。”[1]48刘少奇同志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决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5]99新时代,每一位党员尤其党的领导干部,要想求得进步离开具体工作实践是不可能的。

第二,驻村帮扶工作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融合剂”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驻村扶贫,工作组深入扶贫一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总书记强调“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不能蜻蜓点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神龙见首不见尾。”[1]48驻村扶贫,要踏踏实实,言行一致,不搞形式主义,要真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一切工作都落实到贫困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实际问题上。要从田间、低头、炕头,走进入民群众心头,做人民群众真正的贴心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三,驻村帮扶工作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保鲜膜”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靠什么去保养,不靠口头行动,靠实际行动。总书记讲:“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3]129。先进性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党的先进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推诿勇担当去保养自身的先进性。驻村帮扶工作,身处扶贫一线,条件艰苦,每一位驻村帮扶干部,要勇于直面困难,敢于破解难题,无愧于党中央的重托,无愧于人民群众的殷殷期望,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三、精准脱贫与党性修养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以驻村帮扶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

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因为“人类本身,人类社会,是一种历史发展过程。”[5]98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 属性的综合体,人是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中不断进步的。“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5]97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会有不同的活动方式和活动目的。人们总会以不同的活动方式去实现不同的活动目的,进而实现自我的改造提升。我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抓自身建设,不断从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两方面不断充实自身的短板,改造社会,改造世界,同时改造自身。“不要把自己看作是不变的、完美的、神圣的,不需要改造的、不可能改造的。”[5]98一定要科学审视自己,人要求得进步不能离开理论学习与具体实践。

驻村帮扶是我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下了很大的决心举全国之力聚力脱贫攻坚。驻村帮扶这一实践,既助力精准脱贫又是个人不断提升党性修养的难得的实践。“一个幼稚的革命者,變成一个成熟的、老练的、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革命规律的革命家,要经过一个很长的革命的锻炼和修养的过程,一个长期改造的过程。”[5]99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共产党员的成长离不开理论学习与具体工作实践,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提升和改造。总书记指出“要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平台。”驻村帮扶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人生难得的历练机会。深入驻村扶贫一线,切实体感农村生活,既可以学习扶贫相关理论知识又可以不断锤炼自己的党性。

第二,以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助力精准脱贫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同时也是党员加强自身建设最佳平台。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离不开具体的工作实践,尤其是基层工作的实践。我们国家的基层在农村,时代的发展,情况不同过去,不是每一位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够有在农村工作的经历。尤其是成长在改革春风之下的我们,可能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但很少有参与具体工作的经历。驻村扶贫,是一次很好的接触农村的机会,每一位被选中的党员尤要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在农村的驻村帮扶实践中,克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切身体验农村生活,切实聆听群众的所思所想,既能够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又能够获得平时很难获得的一手生活体验与思考。在驻村扶贫实践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使得自己的境界不断提升,真正认识到和体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真正含义。在提升自己的工程中改变农村的生活面貌,改变贫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会同国务院扶贫办.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中国共产党章程[M].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

[5]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张家口市社科联年度课题,课题编号:2019014

作者简介:周瑞峰(1982-),男,汉族,河北张家口人,哲学硕士,任职于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党性修养
延安精神在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的时代意蕴及现实启示
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历史逻辑
论党性修养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提高党性修养,打造共产党人精神高地
习近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思想论要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论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
“精准脱贫”要注重“三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