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0-09-10 07:22严林
南北桥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高中历史传统文化

严林

【摘    要】历史是民族的发展轨迹,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寄寓,将历史与文化相互融合与交织,并用以指导高中历史教学更是符合当代历史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同时将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为历史教学的创新创造更多机会。

【关键词】高中历史  传统文化  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02

历史是一门具有显著文化特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学科。事实上,高中历史教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在为学生剖析文化,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文化的多样性。而传统文化作为承载民族发展精神,包含丰富历史事件、人物经历的重要载体,同样也是提高历史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有力武器,既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又有助于丰富历史学科内涵。因此,本文深入探讨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一)善于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导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是鲜活的,文化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进行课堂导入能够有效转化历史教学的枯燥感和严肃感,以一种更加亲切、趣味、活泼的氛围过渡到教学中,延伸到所要教学的历史知识中,从而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

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做好分享传统文化,分享趣味历史的准备。教师提前收集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传统习俗等,并通过课前提问、趣味抢答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导入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分享来实现文化性的课堂导入。这样一来,传统文化的渗透过程更加自然,并直接有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通过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并将其结合到学生的课堂学习以及课堂实践环节中,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传承态度。这是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为基础且有效的途径之一。教师从历史课本中的细节,从教材中的历史文化链接等内容入手,带领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课堂讨论、课堂表演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传统文化渗透方式的丰富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实现课本利用率的最大化,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与历史研究态度。

(三)在历史学科的实践探索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教师面向学生的知识讲解与传递是有效构建学生历史知识框架,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但要想真正让学生对历史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并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却需要学生的自主尝试与探索。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安排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探究活动,在亲自尝试、主动观察、认真聆听的过程中去发现不一样的历史与文化,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文化认知与历史认同。例如,在学习民族抗日章节的历史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课题,如寻找身边的抗日老兵,以简单采访的形式记录和分享他们的抗日经历等。课题结束后,教师再根据每组的采访结果进行实践汇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经历和活动体验分享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谈谈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如何继续发扬抗日的爱国精神,如何将抗日精神迁移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这样一种实践—反馈的模式,学生既能够亲身去感受与探索历史,又能够真正实现个性化的思想成熟,养成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良品德与良好精神。

(四)充分开发乡土历史资源,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本地的历史资源是历史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本地学生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和珍贵资料。同时,乡土文化往往与乡土历史资源相互交织,两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具有良好的教学意义与继承价值。因此,教师除了课本知识教学外还要关注和发掘乡土的历史资源与文化传统,有效拉近学生与历史文化的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认同感与自豪感。例如,教师可以从当地的特色风俗习惯入手,编写本土特色历史文化教材,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本地历史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传承,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文化精神、民族内涵等。而教师可以着重开发的乡土历史资源往往丰富多样,名人历史、建筑历史、地理文化历史等都是实用且重要的教学素材,通过深挖乡土历史和文化,鼓励学生对生活习俗进行观察与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传统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提供新的思路和想法。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注意事项

充分把握传统文化渗透的基本要点,避免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方式,是教师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提高传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前提。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剖析传统文化中的优与劣、好与坏,做到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充分结合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结合现代学生发展理念,在历史教学中挖掘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科学改造传统文化中的不足,有效摒弃传统文化中的陋习,突出家国情怀,彰显社会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学到好的文化,真正为个人的发展与进步积累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同样要求教师把握合适的“度”,既要有效提高文化的渗透效率,让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避免厚此薄彼,顾此失彼造成的课堂重心偏移,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历史升学与考试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迁移运用,形成史、事、文交织的历史教学特色等同样至关重要,是决定传统文化在教学渗透中成功与否的关键。

綜上所述,通过有效的历史教学保留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带领更多的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主动继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响应教学号召,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重要职责。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民族历史,对个人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因此,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为学生认真剖析传统文化中的优与劣,帮助学生在思想和认知领域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范安华.浅谈高中历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明日,2018(6):106.

[2]马海燕.初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8(009):76.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高中历史传统文化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