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配网规划方法在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2020-09-10 07:22吴国伟
科技尚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配网规划空间布局网格化

吴国伟

摘 要: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加,配网规划与管理也愈发重要。各级电力单位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对配网进行改进与优化,网格化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文章主要对网格化配网规划方法在空间布局中的应用及措施进行分析,以便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网格化;配网规划;空间布局;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在配网规划环节中,配电网是其关键,但是国内当前的配网规划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同区域之间的规划不衔接,很多配网建设与规划也没有统一、长远地指导,整个结构比较薄弱,为区域配网稳定运行留下了隐患。网格化则是以地域空间布局为基础,实现用户的实际需求,并对不同区域之间进行兼顾。其成果和目标也比较稳定,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使配网规划愈发精细化。

1 网格化概述

网格化的核心主要是两方面:空间布局;对负荷进行预测。预测负荷,就是按照区域内规划地块的实际性质,以及负荷的特点等对负荷进行划分,使其分为不同区块。区块中负荷也要根据性质对地块基础信息进行提取,然后对其进行汇集,进而根据区块负荷状况对配网进行规划。而空间布局是指方案规划、目标网架、预测负荷以及供电分区等,都以区域中空间用地计划为基础,按照实际用地的面积与性质对负荷进行预测,以对方案与架构进行确定,如图1所示。

网格化的基础性单元是网格,网格的划分一般是按照区域发展控规,可以把控规内的单一地块作为网格,而且地块用地的性质是唯一的。那么,以此为基础的网格负荷性质也是唯一的,这使以后的预测负荷环节得到大大简化。

2 网格化在配网规划中的重要性

2.1 有助于提升配网质量与管理效率

近些年,国家电网也提出要解决配网中出现的两头薄弱等问题,也强调配电网的发展是当前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国内很多电力单位配电网的质量与管理还有很多问题[1]。以往对配电网进行规划时,和城市整体规划有脱节,预测负荷也不是非常精準。这些对配网质量都有很大影响,而网格化则能够使整个配网规划水平得到提升,对提升配网质量和管理效率有很大帮助。

2.2 能够推动配网现代化建设

在我国电网中,10千伏配电网非常重要,和用户之间有直接关系,是确保电力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部分。随着分布电源以及电动汽车等新兴行业的发展,配电网形态与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很多老的规划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老的问题与新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这就需要加快配网网格化建设,对问题根源进行剖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这也是配网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 网格化配网规划方法在空间布局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3.1 改善传统规划思路

要想对配网进行有效改革,首先就要从思想方面出发。以往的配网规划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陈旧思想对网格化建设也有很大阻碍。为此,需要电力单位相关人员转变思想,加强对新理念的学习,进而切实发挥网格化作用。网格化规划对整体规划思路、导向、技术、储备项目和落地模式等都有很大改进。其导向主要是满足各种用户的实际需求,要从电力行业市场的需求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兼顾[2]。规划的主网以10千伏网架为基础。规划的编制则是按照地区控规的状况,确保规划一次性到位,保证成果和目标的稳定性,使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得到强化。储备项目方面,则根据不同的目标网架对项目进行细化,对建设的投资与规模都能够进行明确,要具有很强的实施性。落地方式则要以土地一级开发规划为基础,可以和政府相关部门直接对接,进而对区域内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掌握,确保电力规划和地方相关规划同步。

3.2 要改善方法,对网格划分进行精确

以往的规划,主要是对区域内的整体进行规划,网格化则是按照区域的功能、分类、开发深度等对网格进行细分,进而塑造分区域、多层次的网格布局。第一,要根据用地的实际性质对网格进行划分,主要按照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性质,对区域内的用地进行细分,划分区域网格。第二,要根据供电的区域进行划分,这里主要是对区域内的功能定位、行政级别等进行划分,可以对区域内全部小区进行细分,分为不同级别的供电区。如第一类为商务或重点园区,第二类则为五环内区域,第三类为郊区或者农村等。第三,要根据建设的实际程度进行划分。为了对原有以及新建的项目进行梳理,可以按照地域开发程度进行划分,可以把区域内配网建设分成已建成、建成一部分以及新建等三类。

3.3 要按照实际需求,对系统负荷进行有效预测

首先,需要对电力负荷进行深入研究,对整个负荷体系进行完善。当前,国内很多区域内的负荷标准和指标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涉及的类型非常宽泛,实际使用时缺乏有效针对性,指标值也存在偏低的情况等,这些都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不匹配[3]。对负荷进行准确、有效地预测是整个配网规划的前提,需要根据各地区实际用地情况,将区域内用地细分成办公、商业、工业、农业以及居住区等十四个大类。然后按照不同类别的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典型的样本,对样本在一定年份内的电量使用数据进行收集,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算。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后,选择出有效的样本,然后对样本的负荷密度进行计算。对这一类性质的用电样本进行综合,进而确定负荷指标区间。然后再对样本进行实际测算,对指标区间准确度进行核算,最终可以得出科学、准确的预测指标。

其次,还可以采用多种预测负荷手段,按照年份不断增加负荷的规模。按照区域控规,以网格为基础,对负荷进行预测。得出的结果,可以对这一区域中的配网建设规模进行指导。还可以结合社会经济形势以及历史趋势等,使用弹性系数法以及灰色轨迹法等具体措施,逐年对负荷与电量进行预测。接着对数据进行综合,得出负荷预测的最终结果。然后对以前划分的网格进行调整,对各小区定位与负荷进行复核,进而使整个区域的配网规划更加符合实际。

3.4 要加强布局,促使配网规划多元化发展

首先,要对配网建设的原则进行明确。对配网进行规划时,要根据技术导则对配网目标网架进行确定。比如对第一类重点园区,需要建设具有高度可靠性的配网,架空网也需要多分段,适度联络,电源点最少要超过两座变电站。对于第三类区域,则可以使用双射或单环。对配电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的规划方面,第一类区域可以搭建集中式网络,而对于第三类区域,则以集中为中心,辅以就地重合器。对管道进行规划时,第一类区域内根据主干道进行双侧路由配置。对第三类区域,主干道可以配置隧道,其他的道路则可以借助管井。如果必要時,还可以对其进行联通。

其次,要进行空间配网规划,对电网项目进行确定。网格也有很多不同类型,需要以区域内的供电情况以及网格类型为基础,对电网系统进行有效梳理,对网格内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要找出网格内薄弱的点,对规划的重点进行明确,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打造具有科学化的网格建设模式。要对区域内各管井与隧道的需求进行明确,对区域中需要改造或新建的配网项目进行明确,对技术改造的目标与效果进行落实,提升改造质量。

3.5 配网规划要和政府相关规划对接

要对规划的成果进行有效评审,电力企业需要召开专门的规划评审会议,对规划内划分的网格、预测负荷以及梳理项目等环节成果进行有效审核,并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确保各单位能够根据规划做好安排与编制。还需要加强和政府以及企业之间的对接,网格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强调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需要加强和政府的对接,进而使配网规划和地区发展更匹配。电力单位在对规划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后,需要对下属单位进行组织,和地区内的各级政府进行有效对接,进而使规划的成果得到有效落地。第一,可以与政府部门联合,组织一批专业人员进行评审,根据区域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对网格规划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意见。第二,与专家的意见相结合后,对规划进行完善与修改,接着可以与区域内的规划局或发改委对接,取得其支持,进而完成报审稿。第三,要上报给区或者县政府,让其进行审核。在审核得到通过后,要拿到政府的批复。第四,按照批复的相关文件,和规划部建立起联动机制,将配网规划的成果和区域控规相结合,进而确保配网规划的科学性。

4 结语

总之,网格化配网规划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非常重要,这种模式与区域控规相结合,以用户实际需求为基础,对不同区域内的差异进行兼顾,整体规划更加细致、深化,也有助于对网格负荷的预测,提升预测的准确度,规划的成果和目标也比较稳定。为此,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各级电力企业需要加大研究,不断对配网规划进行创新,提升配网规划质量和效率。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与政府相关规划相匹配,进而使整个配网更加高效,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晓慧,王磊,李硕,等.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网格化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05):67-72.

[2] 吴朝阳.基于“网格化”的城区配电网规划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3] 张茂群,田万军,王登政,等.基于“网格化”的配电网空间布局规划[J].农村电气化,2016(05):13-15.

猜你喜欢
配网规划空间布局网格化
浅谈通信基础设施(传输部分)空间布局规划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践及启示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沈阳故宫的营建与空间布局特色分析
自然与建筑
主网规划与配网规划协调一体化管理
南阳市主城区星级饭店空间布局研究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