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探索

2020-09-10 07:22韩胜于爽
科技尚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设计绿色环保

韩胜 于爽

摘 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城市的排水问题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顺应了人们对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愿望要求。为此,文章就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展开论述,从泵站的设计要求和功能、设计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生态设计等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以期为生态城的良好发展和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提供启发,从而满足人们希望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

关键词: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绿色环保

中图分类号:TU992.25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建设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城市建设方面,便是要求建设生态城,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环保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在生态城的建设中,市政排水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既要保证城市废水、污水的及时处理和环保排放,又要在夏季进入雨季时做好抗洪排涝的工作,因而具有重要地位。其中,排水泵站是市政排水设施的枢纽,具有不同于其他水利建筑物的设计和建筑特点,建设生态城必须要加强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

1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要求及功能

进入新时代,建设生态城是未来建筑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为此应当根据节能、环保、绿色等总体原则,加强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总体规划。不仅要使生态城具备基本的安全和功能性要求,还要突出生态城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的新要求。为此,需要进一步提出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1]。

1.1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要求

抗干扰性。为了保证生态城市政排水泵设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必须要针对排水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加强抗干扰性设计。有效抵御外在环境的干扰,应当从切断干扰传播途径和提高设备抗干扰性能两方面着手。首先,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可以在电源两端放置滤波器和稳压器或者加强机房的屏蔽处理,稳定电压、电流,切断外界对排水泵站设备电路的干扰。另一方面,积极提高排水泵站设备的抗干扰性能,如设计科学有效的算法,实现不断电而保证电压稳定。

控制的有效性。排水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多因受到外部环境干扰所致。因此,在对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进行设计时,应当加强设备的高效控制设计,通过过程把控(如安装设备监控),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收集设备运行数据,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排水泵站,积极应对和处理排水泵站在实际运行中的突发状况。另外,加强控制的有效性设计,需要增加就地和远程控制体系的相互独立性,使之彼此配合工作,从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排水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积极做出调整,提高市政排水泵设备的运行效率[2]。

环保性。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具有普通排水泵站的所有基本要求,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入环保设计的要求。通过将最新的环保技术加入到排水泵站的设计中,以满足生态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发展需求。

1.2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功能需求

收集数据。工作环境数据、水泵和电力参数等大量数据均需要进行采集,这依赖于排水泵站的自动化采集数据系统。在故障发生后的第一时間内,完成对各类数据的收集,为故障的排除和今后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处理数据。排水泵站自动化设备采集完大量数据后,需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和处理,以调整接下来的设备监控、记录和管控工作的方向和重点。通常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收集设备运行中产生的各种数据——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模拟量、状态、事件顺序、实时数据、常规控制计算与数据等各种数据处理——得出结论,发出预警。

设备控制。加强对设备高效控制的设计,从而使排水泵站设备具备设备控制功能,有利于及时发现排水泵站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减少隐患,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运行效率。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处理好主控中心和分控中心控制权的分配问题。首先要保证主控中心对各个泵站设施的直接控制权,同时又要保证分控中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一些突发情况发生时,具备相应的控制权力[3]。

2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面临的问题

2.1 设备老旧,难以满足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要求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硬件问题,现有的排水泵设备多为年岁已久的老型机械设备,存在工作效率低、能耗大、后期保养困难等问题。这与生态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产生了强烈冲突。

2.2 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管理技术落后

现有排水泵站的管理,仍然较为注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结合的不够紧密。同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缺乏精、专、全的管理人才,对一些突发状况和问题,未能妥善应对和处理。因此,排水泵站的现有管理模式较为落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和突破,以适应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要求。

2.3 盈利来源单一,无法为生态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需要雄厚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撑,但由于目前排水泵站经营方式单一,除在洪汛期间集中使用外,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因而资金来源较为单一,无法为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提供雄厚基础。所以,应当发掘排水泵站的多种经营方式,扩大盈利来源,加强资金积累,改善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积极引进新技术,否则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难以为继。

2.4 技术落后,缺乏高新技术引领带动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所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技术问题。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对高新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现有的排水技术无法适应排水压力加大、环保节能排水的需求,因而加强对技术引进和研发的资金、人才投入,是相关部门迫切需要采取的措施。唯有解决好技术这一难题,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才能真正落地。

3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的具体实现

3.1 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全方位实现生态城绿色低碳目标

生态城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新城,其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的具体实现依赖先进技术,需要真正将节能减排措施融入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可通过光伏发电、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绿色建筑等加以实现。

3.1.1 屋顶光伏发电

为了实现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的抗干扰性要求,保证排水泵站用电的稳定性,可以使用屋顶太阳能发电作为备用电源。这不仅有效保证了排水泵站的电源稳定,同时也积极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一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3.1.2 水资源合理利用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作为排水设备,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的多元和集约利用。首先,在削减洪峰、减少洪涝灾害方面,通过城市绿化、透水辅装等技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调峰、蓄滞。此外,在水资源多元利用方面,可以对蓄积的水资源和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进行二次利用,以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4]。

3.1.3 离子除臭技术

生态城市政排水中一项很重要的方面是污水处理。建立生态城,不能像以往那样,简单粗暴地进行污水排放,而应当采取离子除臭技术对污水进行清洁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从而保护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环保目标。

3.2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科学规范泵站的管理工作

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要想真正实现,关键在于泵站的实际管理工作。因此,必须改进泵站的管理,从人才、制度、监控等三方面入手解决问题。首先,在人才方面,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对其进行生态理念的宣传教育,提高排水泵站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规章制度是泵站科学管理的根本保障。必须制定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将责任细分到人,明确奖惩,用制度保障泵站的科学合理运行。最后,泵站的科学管理能否实现,治本之策在于建立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包括视频系统、自动系统和电力监控系统在内的监控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节约人力成本[5]。

3.3 建设排水泵站的绿色建筑,加强排水泵站的设备管理

实现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需要建设绿色泵站,充分利用采光通风、建筑造型、建筑布局等因素,实现泵站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充分利用,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同时,泵站内的机器设备也应当做到定期保养和维护,提高使用寿命,做到机器设备价值使用的最大化。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的需求不仅仅是庇身和谋生,人们越来越需要一个绿色环保、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宜居城市。适应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要求的生态城应运而生,对城市排水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强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设计,文章从总体设计要求和功能入手,针对目前市政排水泵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举措,以期引起相关人员重视,优化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具体工作。

参考文献

[1] 姜雪.浅谈市政排水泵站施工和管理注意事项分析[J].居舍,2020(01):125.

[2] 刘香平.生态城市政排水泵站的生态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33):78.

[3] 王启瑜.从泵站群的设计看国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趋势[J].江西煤炭科技,2011(02):85-86.

[4] 朱魯荣.浅谈城市排水泵站改造和周边市政建设中的注意事项[J].福建建材,2014(04):94-95.

[5] 张鸿斌,杨丽丽,武照远,等.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市政排水泵站生态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8):89-92.

猜你喜欢
生态设计绿色环保
浅谈绿色管理理论的核心内涵
浅析生态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的必要性及具体设计
某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构思及相关要素分析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生态设计推行现状与建议
绿色环保水处理技术探究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绿色环保施工理念的应用
小型水龙头发电机的研究与制作
“生态设计”于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之应用探讨
如何构建绿色化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