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风电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分析

2020-09-10 07:22刘轶
科技尚品 2020年6期
关键词:风能风电贵州省

刘轶

摘 要:文章查阅了气象站观测资料,并进行了实地考察,立足贵州省风电利用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分析贵州省当前风电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风电利用效率的建议,为贵州风电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贵州省;风电开发;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K89 文献类型:A

由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形势不可逆转,人们逐渐将目光转向新能源,并进行开发和利用。风能是一种在我国分布广泛,且蕴藏丰富的重要可再生替代资源。利用风能发电,可以避免传统火力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也能避免建设大坝利用水能,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的问题。但风能源具有高程度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增加了宏观上调节控制的难度,限制了新能源电力的发展。所以,精确评估当地风能资源概况,是利用风能的首要问题。结合贵州风电开发现状,文章提出针对性意见,助力贵州风电开发顺利进行。

1 中国风电行业发展现状

风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风电清洁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我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目前,风电行业主要集中在山东、内蒙、江苏、广东、四川、新疆、浙江、云南、山西、河北等地,特别是内蒙、新疆、宁夏、甘肃等地,风力资源丰富。2019年,中国风电投资完成规模达1171亿元,如图1所示,扭转了自2015年以来的投资下滑现象,风电行业逐渐复苏。随着风电装机容量的增长,风电发电规模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传统电力发电规模。2011年,风力发电规模仅687亿kwh,到2019年,已达3577亿kwh,如图2所示,9年增长4倍多。

2 贵州风电发展现状

2.1 贵州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全国风能资源版图上,贵州和四川、甘肃、陕西、湖南等省区一起,被划分为四类资源区,年平均风速仅2m/s。贵州70m高度,大于200w/m²的技术开发面积2 769km²,技术开发量770万kw;大于250w/m²的技术开发面积2 002km²,技术开发量558万kw;大于300w/m²的技术开发面积1 630km²,技术开发量456万kw;大于400w/m²以上区域技术开发面积568km²,技术开发量157万kw。贵州风能资源总体西部比东部好,中部比南部及北部好,高值区分布相对零散、复杂。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主要位于毕节市西部、南部及中北部,六盘水市中部及南部,遵义市中北部、贵阳市中部,黔东南州中东部局部、榕江县与荔波交界地带等,黔南州北部、黔西南州中部局部、铜仁市局部,资源理论总储量79 333MW,技术开发量约13 235MW,经济可开发量在2000MW以上[1]。

2.2 贵州风电利用情况

贵州气候恶劣,地形崎岖,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无“风”省份。2011年前,全省风电装机容量一直是“零”。2011年,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在毕节正式并网运行。经过两年多时间,贵州省风电实现大跨步发展。截止2013年底,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02.36万kw,在建容量186.45万kw。贵州省风电年利用时长在1500~2500h,基本未出现电网消纳能力不足、风力发电不稳定、建设工期不匹配等使风电机组停止运作的现象。

3 风电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3.1 项目开发受限

贵州煤炭资源丰富,储量位列全国第五,省内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同时风能蕴藏量也大。以黔西南州为例,中部风能资源禀赋好,而兴仁、贞丰、安龙同样是主要煤矿分布区,风能资源和煤炭资源带相互交叠,使得很多风能开发项目受压覆矿影响,受影响率达68%。另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不得占用年降雨量400mm以下区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坡度25°以上區域的有林地,不得占用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和一级国家级公益林”。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分布集中区,生态环境脆弱,省内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区分布广泛。这些限制性条件,加大了风能开发利用项目装机工作的难度。以黔西南州为例,涉及限制性条件的17个项目中,受林地及生态红线影响的项目有2个,总装机容量110MW,占比12%;受自然保护区影响的项目有2个,总装机容量84MW,占比12%。

3.2 市场环境差

风机安装地点一般位于山区,地形复杂,运输和施工难度大。贵州高森林覆盖率要求项目环保性能要高,所以风电开发工程造价高于平原。同时,贵州省清洁能源市场保障机制跟进速度缓慢,省内缺乏稳定又大量的风电利用市场需求。没有强力经济动机推动,加之市场保障机制不完善,投资方可能要面对投入和支出不匹配,造成亏损,风电利用开发热度不高的情况。

3.3 评估研发能力不足

目前,省内风能资源评估主要依据各地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利用数学统计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得到数据,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风能资源普查仅靠简单的观测数据支撑,难以掌握全局信息。各风能开发利用项目,一般要在当地建测风塔,进行少则几月、长则一年的实地观测,才能最终确定。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延宕项目进展。

风电属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专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差。大型发电机依靠进口,短期内还无法快速熟悉;风力资源间歇性、偶发性强,需要强大的电力储存技术,而该技术目前来说仍不完善。没有统一的风电生产产品技术标准和检验标准及认证体系,导致风电管理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中间成本支出。

4 改进措施

4.1 适当放宽限制条件

政府部门可联动企业开展移除限制条件研究,适当放宽项目上马限制。对压覆矿问题,最好选址前考虑当地煤矿实际情况,充分探讨项目合理性,避免在项目核准后,因问题无法解决而不能如期施工建设[2]。在林地、生态红线等限制性因素上,提前做好调规安排,契合项目开发周期,满足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条件,确保投资收益,同时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损害的企业,要主动接受政府监督并进行生态补偿。

4.2 优化风电市场环境

政府要研究制定适合本省、本地的风电项目激励政策,提高风电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和市场收益,引导更多的投资者进入风电开发领域。同时,严格限制准入门槛,不具有环保资格的企业,一律不得进入该资源市场。加强整体统筹规划,实现风电稳妥高质量发展,对风电资源的交易进行市场化工作,做好集中式风电项目竞价配置。可借鉴国外税费补贴方式,国家鼓励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风电,并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对火力发电收相应的税费,对使用风电的个人进行经济补贴,达到降低风电收益差距的目的。

4.3 加大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力度

具备先进风电技术,熟练掌握风电开发利用知识的人才,缺一不可。投入资金,着重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熟悉全球风电资源市场、掌握先进项目开发知识的专业型人才。以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为依托,打造创新能力强的风电科研攻关队伍。发展风电人才职业教育,创建实训基地,鼓励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5 结语

贵州省风电利用事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完善,专业人才越来越多。在国家鼓励支持风电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毕节市威宁、赫章和六盘水市盘县等地丰富的风能资源,已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我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必会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吴战平,帅士章,李霄.贵州省风能资源开发利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2] 刘志超,王洪彬,沙浩,等.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分析[J].发电技术,2019(4):21-23.

猜你喜欢
风能风电贵州省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风电机组维修策略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千亿级海上风电市场加速启动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