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丽琴 美丽乡村的追梦人

2020-09-10 07:22裘丽琴
中华儿女·海外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村村干部农场

2019年9月底,联合国颁奖台上 出现了一个中国农民的身影。 湖州市安吉县鲁家村村民裘丽琴,代表 浙江万千乡村领取“地球卫士奖”。 裘丽琴在发言中说:“15年前,我每 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 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 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 染,又黑又臭。今天,从一个脏乱差的 落后村到天蓝地净水清、拥有18个家庭 农场、村集体资产2亿元的景区村,鲁家 村实现了发展的“三级跳”,也成为改革 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发展 方式转变的缩影。这一切得益于习近平 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裘丽琴,2011年任安吉县递铺街道 鲁家村村委会主任,她是如何与村干部 起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 成美丽富足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的?要发展环境先行 裘丽琴从青年时嫁入鲁家村,到中 年时成为村干部,裘丽琴面对的都是一 个环境脏乱差、没有产业、少有年轻人 的落后村。尤其在工业化、市场化浪潮 中,人们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寻求美好生活。7年前当选村委会主任她, 很长一段时间羡慕相距不远的高家堂村,因为 那里宜居宜业一一为统筹城乡发展、优 化农村生态环境,2003年6月,浙江启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家堂村 率先将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 结合,成了绿色生态富民家园,为其他 村提供了样本。 于是裘丽琴与村支书朱仁斌上任后 的第一个目标就此形成:环境先行,打 造绿色。 在城里打工。” 她认为“农民没有活力,村庄就没 有希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 通道不打通,城乡差距不缩小,农民就 无法安居乐业, 关键时刻,村干部和全体党员、村 民代表开了个会,商讨出路。会上声音很 多,有人想发展种养业,有人希望引进 工业企业,也有人觉得乡村旅游才有前 景。“最后大家决定,先做规划,找准方 向。”裘丽琴说。 随后,他们动员乡贤众筹300万元, 请来上海、广州的设计团队,量身定制 发展蓝图。3个月后拿到新规划,裘丽琴 惊讶不已:“山还是那座山,但换种思 路,就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村里低丘缓坡较多,种养业 规模效益低下,但新蓝图中,18个家庭 农场布局错落、各具风格,正符合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家庭农场的 要求。 他们的美丽随着美丽乡村建设而绽放  工作千头万绪,从何入手?最后她 们盯上了房前屋后的垃圾。“偌大的村 子连个垃圾桶都没有,环境怎么会好?” 裘丽琴觉得,垃圾入桶,看似小事,指向 的却是生活方式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o 兴冲冲地准备买垃圾桶、开展入户 宣传时,一翻账本,村干部们傻眼了:村 集体可用现金6000元,负债150万元。最 后,村干部自己筹资8.5万元,给每25户 分发一个垃圾桶,为每个村民小组聘请 位保洁员。 然而,改变农民千百年来的生活习 惯,谈何容易?筹钱买来的垃圾桶,放在 路边成了摆设,村民依旧把垃圾往路上 扔、往河里倒,还有人抱怨:“赚不到钱 你们不管,扔个垃圾却要来管,吃饱了撑 的!”裘丽琴有些委屈,却也不恼:“只 有干部作出表率,才能让村民从实实在 在的变化中看到乡村的未来。” 那些年,她下河捞过垃圾,在烈曰 下扫过村道,吃过村民的闭门羹,也收 获无数点赞。渐渐地,鲁家村没了五颜 六色的垃圾,垃圾分类成为新的生活方 式。河流变清澈了,房前屋后没有乱堆乱 放了,美丽乡村初见端倪。增收创业抓人心 2012年春节,裘丽琴接到一项新任 务:村庄人口统计。排摸完情况,她沉默 7:村庄环境变好了,但经济发展没有起 色,约三分之二村民依旧外出,村庄空心 化严重,“种一年田,赚两三万元,不如在城里打工。” 她认为“农民没有活力,村庄就没 有希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 通道不打通,城乡差距不缩小,农民就 无法安居乐业, 关键时刻,村干部和全体党员、村 民代表开了个会,商讨出路。会上声音很 多,有人想发展种养业,有人希望引进 工业企业,也有人觉得乡村旅游才有前 景。“最后大家决定,先做规划,找准方 向。”裘丽琴说。 随后,他们动员乡贤众筹300万元, 请来上海、广州的设计团队,量身定制 发展蓝图。3个月后拿到新规划,裘丽琴 惊讶不已:“山还是那座山,但换种思 路,就完全不一样了。” 过去,村里低丘缓坡较多,种养业 规模效益低下,但新蓝图中,18个家庭 农场布局错落、各具风格,正符合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发展家庭农场的 要求。裘 麗 琴 记 得 ,那 年 规 划 被 做 成 PPT, 在县里招商引资。一家蔬菜企业看 到后动了心,成为最早入驻鲁家村的投 资者。很快,更多的资本纷至沓来。 可大家很快发现,随着工商资本大 量涌入,如何保障村民利益成为产业发 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你中有我、我 中有你,才能抱团共臝。”裘丽琴说,当 时村里的想法,就是要把社会资本和村 集体的利益融为一体。2015年1月,鲁家 村引入专业旅游公司,权益分配上,旅 游公司占股51%,村集体占股49%,采用 “公司+村+农场”模式,每年给村民分 红600万元以上。 2015年底,为把散落的18个农场串 联起来,长4.5公里的铁道环线上一列小 火车通车,鲁家村沸腾了。多年来,小火 车载过数以万计的游客,为村里带来10 多亿元工商资本,也吸引了大批外出务 工的年轻人回乡开启新生活。 这种创新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也 为其他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打造田园综合体 “中国十佳小康村”“首批国家农 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首批国家田 园综合体示范点” 这些年,鲁家村 成了全国典型。 空闲时,裘丽琴陪着来自全国各地 的考察团,乘坐“阿鲁阿家”号小火车, 穿过风格各异的家庭农场,感受绿水青 山的魅力与美丽经济的活力。 在人们的赞叹声中,村干部们却看 到了村庄发展的瓶颈:面向新时代乡村 振兴战略的要求,浙江提出打造大花园 大景区,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 个美丽乡村景区村的“新千万工程”。 光靠家庭农场带动,村庄产业太单一, 而且有的农场发展模式落后,必须进行 “洗牌”。 一个“2.0”版本的鲁家村田园综合 体展现在人们眼前:小火车总站装修了, 游客集散中心改造了,“两山”学院开班 了,自行车、电瓶车、停车场等公共配套 齐全了,房车露营基地、火车旅馆、小吃 街等新业态丰富了,农旅融合的多元化 产业发展起来,村民有了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在时代变迁中,鲁家村不能孤芳 自赏,要融入整个城乡大环境。”裘丽 琴说,眼下,鲁家村有了新目标一一扩大“朋友圈”,把目光瞄向周边南北庄、义 士塔和赤芝3个村,统筹资金、资源、交 通、环境、人文等优势,合心合力共创4A 级旅游大景区。 回想这7年,裘丽琴喜欢用“活力 澎湃”形容鲁家村。她说,在乡村发展的 重要节点,鲁家村把准了方向,而且通 过改革创新,激活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家村村干部农场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美丽的向家村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快乐农场
农场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一个高等学府与一个村庄的碰撞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开心农场(1)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