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思考分析

2020-09-10 08:27杨天寿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与学高中地理新课标

杨天寿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一轮的变革,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弊端日益显露,其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求,也难以完成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任。如何转变旧有的教学理念,革新地理教学方式,将新思路、新教学运用到高中地理教与学中,是如今教师较为头疼的难题,也是全体地理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迫接收知识,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使得教学质量较差,为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转变教学观念,将新思路贯穿于整个地理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学习,让教与学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与学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与学

引言

地理这门课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发展发展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影响较深,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更应以学生为主,秉承发展的理念,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地理的规律,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将基本思想运用到高中地理的教与学之中,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是现今教师更应思考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源于内在的动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诱发其潜在的动机,才会让地理知识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去适时调整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态度。

一、对高中地理的认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推动需要教师转变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适应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1]。同时,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重大地理问题,发扬人文精神与实践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也是高中地理教育的目标。地理学科主要是研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地域性特征,新课改下的教材对其框架进行了变革,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从环境角度进行编版,将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框架中,其内容也与当下教育要求相符,比旧有教材內容更清楚。地理学在现代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对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围绕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展开了细致分类,在新课程中对于地理要素选择不求全面,对于要素内容不求系统,对于无关内容不再涉及,还设计了部分案例,为教与学留下了空间,让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

二、高中地理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一)忽视地理课的重要性,学习习惯较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较为重视主学科而忽视副学科,在文理分科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高中地理课缺少认识,片面的认为高中地理课不重要,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也放松很多,导致在学习地理时态度较为松散。同时,教师的灌溉式教学也让学生对于地理课学习失去了兴趣,片面的认为只要死记硬背高中地理知识,就能应付考试,忽视了其对于自身教育成长的价值,在学习上的学习习惯也较差,对课程内容缺乏一定的认识,时常会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滞后,教材内容不足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对于高中地理课堂的推动力影响较深,但实际上地理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自身的观念仍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停滞不前,应试教育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映衬下明显受阻。教师对学生进行地理教育教学时,枯燥的抽象理论束缚了教师的讲解思路,课堂气氛较为严肃,一味的填充式教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也让学生失去了对于高中地理学习的热情,造成学生学习的体验感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自信心,导致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较差。另外,地理教材的内容延伸不足,教材内容的丰富是开拓学生视野,提升教与学成效的核心,部分教师在拿到教材时只会照搬照套进行讲授,并未认识到教材内容延伸的重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中地理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一)转变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对地理的认识

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需要转变教学模式,把握好教学要求,以问题为中心,适当加强训练,检查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乏味的地理理论知识转化为视频、动画的过程,并采用演示与模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多角度认识,让学生更好地熟知地理现象的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网站平台与全国各地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方法,对于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会利用,将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并就课程内容对学生未来发展展开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地理课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学习地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满足学生的需求

创设问题情境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较实用的方法,既能让学生回忆原有的知识,掌握新知识,也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去不断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是相当重要的,为了提升教学的互动性,改变以往讲授课程的局限性,高中地理教师要重视问题探究式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加深自我的学习意识。同时,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较为死板单一,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潜能,学生在理解上也很困难,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必须要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可用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去展示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四、总结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教与学其实是相对平衡的关系,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不仅是为了应付完成教学目标,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提升独立思考与探究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与学的成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立足当前的新课标实际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向德雄.浅析新课标下高中地理的教学策略探讨[J].魅力中国,2019,2(41):574-574.

[2]庄朝晖.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创新教学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9(31):159-159.

(大理州剑川县民族中学)

猜你喜欢
教与学高中地理新课标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