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阳初教育思想对发展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2020-09-10 10:13徐玉双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村教育启示新时代

徐玉双

摘要:晏阳初是20世纪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的伟大践行者,其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实践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完整的体系。本文通过对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研究,深入探讨蕴含其中的本质与特点,重点关注其对发展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晏阳初;新时代;农村教育;启示

一、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本质内涵与突出特点

(一)“民本博爱”——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本质精髓

晏阳初推行的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深刻地践行了民本博爱的思想。他把教育与改造的目光投向了中国苦难最深重的农村,投向了占人口绝大多数,因知识力低下常常遭到忽视的劳苦大众们。认为“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不论在中国,或是在海外,都是民本思想的实践。”①他在欧美同学会上讲话时这样阐述乡村工作的内涵:“我们从事乡村工作主要的一个哲学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本不固邦不宁。”②晏阳初大力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以期拯救濒临灭亡的国家,挽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他主张“除文盲,做新民”,宣扬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平等地免于愚昧和无知。他认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是人民:“我中华四万万民众共有的各种问题,欲根本上求解决的方法,还非从四万万民众身上去求不可。”③因此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能够被历史铭记,被一代又一代的后人研究,正是因为其间所蕴含的纯粹质朴的平民情怀和甘为公仆的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让他的思想能够被推崇,具有恒久的生命力。

(二)“走向田野”——晏阳初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

作为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产儿,晏阳初真切地认识到,教育实践不能埋首于故纸堆,留恋于经注疏,而要实实在在地走向田野。虽然农村条件至艰至苦,但是要想搞好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改造,必须要走向田野,与农村农民打成一片。由于晏阳初强调田野式的实证研究方法,使得他依据平民的实际情况逐渐试验编制的平民千字课本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使用,成为当时除文盲的首选教材。晏阳初在主持青年会平民教育科工作时以“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用目标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为方针。因为脚踏实地地考察研究,满怀赤子之心扎根农村,走向田野,才使得晏阳初的教育思想能够历久弥新,成为后世借鉴的榜样。

二、新时代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状况不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新时期我国农村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公平性。它具有地域间东西部的不均衡,省际间的不均衡和县域间的不均衡。拿问题最突出的县域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就可以看出,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就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做出了规定,即: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意见》下发后,各地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但近年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全国545个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材料进行了审核和实地督导认定检查发现,全国仍有较多的县(市、区)没有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离《意见》提出的目标尚有较大一段距离。

(二)农村教育质量有所改善,发展水平不容乐观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农村教育质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生师比居高不下,教师数量与质量等跟不上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要求。课程内容全盘国家化,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浅尝辄止。农村教育教学优势得不到体现,与农村教学实践特点相关学术研究严重不足,准确把握农村发展现实的教学实践经验异常滞后。

(三)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长,但仍存在资金短缺

随着教育投资的回报红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但从教育经费在各教育阶段间的投入来看,在基础教育的重要板块上,投入还存在着不均衡。无法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育资源,因此就无法满足“人人都渴望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这一更高水平的新时代教育公平要求。从地方财政上看,一方面由于我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东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较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更高。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导致在经济上农村学校被边缘化,从而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

三、晏阳初教育思想对发展新时代农村教育的启示

晏阳初人本为本质内涵,田野意识为核心特征所构建的以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对发展我国农村教育,建设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农村教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以民为本,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创生机制

针对农村教育发展局域不平衡,教育质量不高,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需要切实做到以民为本,为教育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创生机制。给他们提供平等的发展平台,更多的智力支持以及充足的经费保障。为农村教育发展创造生成提供活力与动力,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自觉和发展自信。晏陽初认为农村教育落后关键是没有人才,因此要引进人才投身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乡村教师队伍是关键,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教师队伍的准入,吸引和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愿意投身于农村教育并且实现他们的价值,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提高工资津贴,保证补助落实。

(二)发展新时代农村教育要走向田野

对于当下农村教育的难题,要深入教育的真实问题之源。避免孤立地,形而上学地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实地考察,避免资源浪费和支援错位现象的发生。为发展农村教育还要深入发掘农村优势特色,避免全盘同等化的教育内容。农村的教育者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总结地区教育模范、教育管理经验、教育决策智慧。使农村教育更具活力,让外界了解农村教育,吸纳优秀人才,培养质量更优的农村学生,以促进农村教育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詹一之,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81,308.

[2]宋恩荣.晏阳初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20.

注释:

①詹一之,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281.

②詹一之,晏阳初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308.

③宋恩荣.晏阳初文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20.

猜你喜欢
农村教育启示新时代
关于如何优化农村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探索
浅谈如何改善农村小学体育教学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探究
古代社学对发展农村教育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