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理论的观察类综艺节目研究

2020-09-10 07:22郭雪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9期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和节目制作水平的提升,倡导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的“慢综艺”渐渐被大众喜爱。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对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2》的优劣势、机会、挑战进行分析,探究观察类综艺节目文化价值走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SWOT理论;观察类综艺;《我家那闺女2》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9-0010-02

由湖南卫视拍摄制作的《我家那闺女2》是一档观察类综艺节目,它以情感和成长为主题,以“真人秀+第二现场访谈”的形式,将宋茜、王鸥、林允、蒋梦婕等女明星的私人生活呈现在荧幕上,再由第二现场的情感观察员陪同家长团通过聊天的方式对女明星的生活进行解读。从家庭沟通、人际交往再到幸福追求,通过让家长团观察闺女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再与情感观察员进行交流与沟通,很好地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生活的欢乐与痛点,呈现出当下中国家庭的普遍矛盾,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SWOT分析法最初是通过全方位综合考虑外部与内部的环境、资源、能力等因素,得出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及其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1]本文主要从内部分析《我家那闺女2》的优势和劣势,从外部分析其机会和威胁,从而探究国产真人秀的创新发展之路。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一)呈现明星私下生活,满足观众好奇心理

明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一定距离感,一些观众或粉丝好奇明星工作以外的私人生活到底如何,想进一步了解走下舞台后的明星。这种观察类慢综艺将光鲜亮丽的明星置于日常生活中,全方位地记录她们的私人生活,拉近明星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第一现场多角度记录明星真实生活的节目模式,带给观众贴近感。就算觀看了预告中短短的几个镜头,也能勾起普通大众对明星的好奇心和窥探欲,无论是感情生活或是生活小细节,随意触发一个点,都能激发网友的热烈讨论。

(二)聚焦现实问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在以往,大龄未婚女性容易被贴上“大龄剩女”的标签,在《我家那闺女2》中,30岁以上未婚女明星打破了大众对大龄单身女性的刻板印象。因为明星女儿们日常工作繁忙,在家的机会少之又少,家长团正好通过这一节目来观察她们的日常生活。节目将镜头对准女儿们的私生活,相对于女明星在前台有意识的表演,她们在台下的行为更能展现她们的独居生活,体现她们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等。

《我家那闺女2》作为观察类综艺节目,首先,家庭、朋友、情感关系是该节目突出的重点。其次,节目中的几位女明星都是单身,婚恋观的探讨一度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最后,在亲子关系与婚恋关系的思想代沟中,显示出了上一代人较保守的思想观念,与之对立的是新时代年轻人更加活泼开放的生活理念。这让观众从中看到现实中父母与自己的影子,也由此在节目播出后能够引发强大的情感共鸣。

(三)用独特的视角呈现节目

《我家那闺女2》在摄影棚设置了第二现场,邀请到李维嘉、大张伟、刘欣然3位主持人同艺人家长观看明星私下独家的生活视频,并在与其家人交流、解读的过程中了解更多明星们的日常,得到更多“爆料”。其中,各种“金句”频频登上新浪微博热搜,一定程度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2]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一)节目内容“剧本”痕迹重,质量口碑下滑

媒体有其局限性,它呈现出的场景是经过后期剪辑的,所以不会呈现出绝对的真实,但是真人秀综艺节目的艺术在于“真人”与“秀”。“真人”是首要的,但是只有“真人”还是不够的,“秀”也依然重要,“秀”并不是指“作秀”,而是指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这些都必须以真实为前提,同时兼具在媒介上传播的表现力。[3]

《我家那闺女》第二季内容相比第一季来说缺乏真实性,第二季更多的是帮助艺人塑造人设,有更多宣传的味道。例如,宋茜在节目播出期间就有新剧需要宣传。另外,节目中明星的生活“剧本”痕迹较严重,自然观众也难以和“演”出来的剧情再产生强烈共鸣。

(二)女嘉宾更换频繁

《我家那闺女2》在播出后频繁更换女嘉宾,宋茜离开节目后由张佳宁补位,在预告中也可看出后续还有张碧晨、阚清子等女嘉宾补位。对于一个节目来说,如果频繁换嘉宾,会影响节目效果,也成了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一个扣分项。忠实的观众或粉丝不论是想对后续发展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或是因为追星,对几位艺人后续的生活动态有所期待,而嘉宾的突然退出与更换,观众需要花费更多时间重新接受,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很可能无法留住这些观众。

三、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云录制成“新宠”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综艺节目的录制和播出都受到很大限制,网台综艺库存量存在告急现象,大多数综艺节目也不得不延期播出。

在符合疫情防控规定之下,各大卫视和视频平台也在积极探索云录制这种新形式。这种方式是目前来说比较可行的一种,首先,云录制适应当下特殊时期,突破了录制空间的限制。其次,节目既取消了观众设置,避免人多聚集,又可加入疫情防控的相关内容,响应总局号召。另外,参与嘉宾可以选择更舒适的录制环境,并由自己录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她们最好的状态。最后,云录制对嘉宾自己的拍摄硬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嘉宾们自备拍摄硬件,但从目前湖南卫视云录制的新节目《天天云时间》和《嘿!你在干嘛呢?》来看,这种新形式并没有对节目效果造成影响,既符合当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又缓解了综艺节目库存告急之难。

(二)观众注重女性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体而言,在女性价值充分体现的当下,节目中的女嘉宾代表了新时代的独立女性。她们事业成功,人生目标明确,但她们对家庭、工作、友情、爱情也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诸多困惑。这就需要节目发挥自身的文化价值。

首先,观察类综艺节目着重表现对情感的表达,通过节目带动观众感官,不能单纯为了节目效果而盲目满足观众的窥探心理与猎奇心理。其次,明星闺女们与长辈的生活及思考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可以通过沟通而不断消融瓦解。最后,观察类综艺节目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女性独立的价值,在话题讨论的过程中拓宽范围,提高观众的关注度。

四、威胁(Threats)分析

“同质化”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主要是指产品在功能、造型、款式甚至营销手段等方面趋同,消费者很难区分产品的质量差别,[4]综艺节目的同质化则表现在内容、形式上的互相模仿,缺少创新。电视综艺节目受到政策、市场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时因受审核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电视平台上播出,但是自我创新往往会承担一定的风险,而直接照搬,却容易占据一席之地。因而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国内真人秀节目购买国外版权、照搬国外真人秀节目的模式屡见不鲜。

综艺节目慢慢开始削弱主持人的重要性,形式更加灵活,节目气氛更加活泼,运用演播室加真人秀的方式,这在综艺节目中是很大的转变。但是,转变形式的外壳下,也少不了一个节目火了之后,随之带来一批批相似的节目,比如《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等节目,形式、主持人角色、嘉宾位置都过于类似。这类情感类观察节目短时间内确实能够获取高收视率,满足观众的新鲜感,但也容易让观众在相似的节目中产生审美疲劳。[5]

五、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策略

(一)通过社交平台实现宣传推广

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获取信息有多种渠道,设置微博话题或开发节目公众微信平台可以聚合用户,为受众参与提供更多方式。在微信公众平台侧重话题制造、软文推广和节目图片的推送;在微博平台实时发布录制过程中的剧照、节目播出实况以及下期节目看点等。同时,觀众可以通过参与节目官方微博在#我家那闺女#等话题中开展讨论,这一宣传推广策略可以驱动大量粉丝尤其是微博客户端年轻用户群的关注。

(二)明确节目定位,引导正确价值观

随着节目的播出,女明星的日常生活以及情感往往更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催婚”过多节目整体的价值导向又不是年轻观众所接受的,所以,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前提是突出“观察”,在“观察”后得到深层次的感悟;不局限于满足观众的窥探心理,更重要的是引导观众探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以及生活中的幸福与烦恼。节目内容重点应放在明星女儿们的日常生活方面,削减“催婚”话题,保证话题的平衡感,厘清主次。

六、结语

电视综艺节目要想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不能仅仅关注收视率和关注量,而要回归综艺本身,坚持核心价值观。《我家那闺女》虽然说是国外引进的综艺节目,但在改进之后赋予中国特色,用文化为节目赋予了品质与灵魂,引导大众不断尝试与思考,改变人们对婚姻观的固有想法,从多维度、多视角进行品质创新,才能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才能取得更好的节目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农建.战略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131.

[2] 位云玲.观察类综艺节目走俏的原因探究——以《我家那闺女》为例[J].艺术科技,2019,32(03):115+128.

[3] 陈文浩.“慢综艺”节目制作与传播策略——以湖南卫视系列“慢综艺”节目为例[J].现代视听,2019(06):5-9.

[4] 朱峻莹.从电视产品看文化同质化现象[J].新闻研究导刊,2016(09):1.

[5] 孙嫣然.观察类综艺节目发展热潮探析——以湖南卫视《我家那闺女》为例[J].传媒论坛,2019(05):87.

作者简介:郭雪婷(1996—),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