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的要点难点

2020-09-10 17:23屈超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国有企业

屈超

摘要:随着国内部分企业进入公司制时代,为更好地顺应企业的发展进程,需要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基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推动企业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对于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也对发展和丰富中国特色企业制度有着重要意义。企业改革已进入全新阶段,各地企业亟需完善制度建设并推动机制转换。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推动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国有企业开展基于公司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实现党在国有企业执政目标的需要,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建是一个长时期的重大政治命题,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入手,探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的对策,提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标准,以期能够更好的开展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

1.国有企业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意义和要点

1.1必然要求

现阶段,我国企业改革已逐步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为持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与企业改革,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与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公布了企业改革深化指导意见,明确在2020年构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基本经济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于2018年印发央企改制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加快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速度。为更好地推动国内企业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应从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入手,构建健全的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特色现代企业制度。随着国内各地区企业改革的持续深入,公司制改革也在持续推进,但距离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制度建设与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上述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公司治理的健全化,构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要求,也是企业界与理论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1.2现实需要

企业改革的方向始终是构建特色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国内各地区的企业改革也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国有企业在推动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领域累积了丰富经验并有着诸多理论成果。电力、通信、石油银行是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但国内仍有部分行业领域的企业;由于部分行业的特殊属性,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时会面临诸多复杂性、特殊性难题;但前期诸多丰富实践与理论成果有利于接下来的国有企业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2.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难点

2.1企业党委决策的局限

在当前的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党组织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及资金运作的内务中,只具有一定的参与决策权和监督权,企业董事会对于党委会意见是否采纳完全取决于董事的个人意愿和思想觉悟,尤其是在部分董事较为强势而书记处于弱势的企业中,党组织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管作用,就组织结构而言,企业党组织“不在核心地位难以发挥核心作用”,导致国有企业中的党组织地位和功能很明显的弱化,虚化。

2.2职工民主管理的局限

由于国有企业仍然以经济组织的模式发展,因此,对于党组织、职工群众的地位则始终处于附属的位置上,从政治核心地位逐步走向虚化。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中国的政治制度,将经济职能作为国有企业的全部职能,从而忽略了党的核心作用。在对职工民主管理方面,未能做到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劳动等所有事务都需要认真對待,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细致分析,而后进行集体讨论,民主表决,科学决策等内容,从而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

2.3党建工作的缺失

党建工作的缺失并不仅仅是國有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得到主要原因,就我国目前对国有企业的年度评定而言,国家层面始终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国有资产布局的调整,如果国有企业的经济标准达标,便证明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体成功的。但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职能是多方面的,国有企业并不是单纯的经济组织,同时也是党组织领导的政治组织,在对国有企业的评定方面,要从企业整治,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等多方面评定,才能够保证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完善,才能够坚定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领导班子中的“核心地位”。

3.国有企业开展基于公司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有效策略

3.1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体制  保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基于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下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实现国有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须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创新国有企业的领导机制与运营机制,将党的领导,企业的管理和公司法人治理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创新国有企业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尊重法人治理结构的条件下,坚持“双向介入、交叉任职”,把握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重点环节。有效解决党组织如何参与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如何有效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落实,如何有效监督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与合法性等问题,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党委工作的新模式。

3.2加强国有企业干部队伍建设  保持干部队伍的工人阶级属性

党组织的队伍建设是保证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核心地位的基本内容,党管干部是实现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障,是党组织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干部队伍代表工人阶级,因此,在对国有企业的管理中,应该注重对工人一直的体现,维护工人阶级利益,解决好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组织队伍建设,必须要将党员干部的工作原则与公司法人治理机制结合起来,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在队伍建设中,既要注重培养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加强廉政建设,同时也要提高党组织人员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保证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保持国有企业干部队伍的工人阶级政治本色和政治属性。

3.3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政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具体政策实施后,要依靠全党组织推动落实,最终要靠基层党员干部来落实,才能达到“上千行,下一针”的实施效果。在执行党的政策和上级要求时,既不歪曲事实,也不作虚假报道。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形成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行动纲领,然后逐一贯彻落实。在此背景下,党组织只有充分了解企业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带头实施、监督保障,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党的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

3.4 坚持党的领导

一是推进公司机制与党的领导深度融合,要把党的领导深深嵌入公司治理核心,坚持党建入章;在修改公司章程过程中,要始终明确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把党委放在公司结构的首位,明确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党委对国有企业的监督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决定和部署。二是推动公司治理结构与党的领导不断融合。企业的实际决策和经营参与者是经理和董事会。党委是国有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有关政策的重要监督执行机构。要坚决加强董事会和董事会决策的双向沟通和有效性,实现董事会和董事会决策的双向沟通和有效性党和国家。三是推动公司治理机制与党的领导不断融合。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党组织目标统一,职能互补。在决定国有企业的重大问题时,党委总是首先讨论研究,然后由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决定有关事项,把协会的职能和核心放在首位,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能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持和维护,以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社会福利。

3.5健全顶层设计

完善国有企业顶层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强化国有企业章程的法律地位。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明确公司章程的法律地位,承认公司章程在国内外的法律效力;国有企业要增强公司章程在全体职工中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准则和基本规律。二是完善和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要妥善解决经理层与董事会重叠的问题,理顺高管层与决策层的关系,平衡公司的权力结构。第三,为提高公司治理机制的实际运行效率,国有企业应围绕公司决策和执行的所有参与者构建决策清单制度,细化和明确具体的权责界限,构建有效制衡、协调运行、权责明确、各司其职的监督决策实施机制。

3.6建立特色管理体系

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以公司章程为核心、治理结构为框架的管理体制框架,立足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管理体制与公司治理运行机制相互融合、相互支持;根据《公司章程》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可以借鉴,构建国内外成熟企业的横向和纵向管理体制,包括工作标准体系、具体规章制度、基本管理制度和核心管理制度。二是新旧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继承创新的原则,对新旧体制进行改造,使之更适合当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需要。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由于各地现有的国有企业管理体系众多,内容复杂、环节多、覆盖面广,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

4.结语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党的根本思想。同样,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实现党组织在国有企业执政目标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从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通过坚持党对企业的领导,推动公司治理与党组织的深入融合;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与治理结构;建立极具企业特色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体系能够更好地推动基于公司治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依北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对国企党建提出的新要求[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2):100-101.

[2]程承坪.当前国企改革的方向: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J].学习与实践,2017(2):6-14.

[3]付胜军,赵丹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强化国企党建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1):3-5.

[4]郭海燕.立足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企党建工作[J].当代贵州,2015(6):46-47.

[5]何湾湾.国企党建如何围绕服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而开展[J].法制与社会,2016(15).

[6]周秀红.基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同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0-75.

[7]曾鸿钧,商文通.国企党建工作亟待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的问题分析[J].当代电力文化,2017(2):18-19.

[8]郝锐.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措施分析[J].环球市场,2020(2):77.

[9]李敏.关于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9(41):249.

[10]单豪杰.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兰州大學,2017.

[11]李德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12]孟飞,徐媛媛.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 (02):109-113.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对国企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