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2020-09-10 18:53汤建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汤建华

摘 要: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密切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验证明理论.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科学的实验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使其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动手能力,进而愿不断的深入学习物理.本文结合当前物理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展开实验教学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3-0072-02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关注事物的形态和状态的变化,或者对物体运动规律的描述,处于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但对于学生来说,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知识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设计相关实验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验证前人的结论,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在课堂上要增加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利用对实验过程的分析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利用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生思维活跃,乐于实践,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愿意深入学习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使其从实验中获得真知.首先,由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物理很难,因此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对此教师要先活跃课堂气氛,建立一种自由欢快的学习气氛.然后可利用趣味性的物理现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三棱镜对自然光的分解、在气流上旋转的乒乓球等,使学生既能注意到常见的生活现象,而又能产生想去学习的心心理.其次,教师要注意对课堂内容的设计工作,即使学生要逐步的了解课堂内容,而不是只关注于对物理现象.对此教师在给学生展示物理现象时可依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不要求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但要结合物理知识说出自己的观点,要采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如在“探究声音的发生与传播”一课教学时,教师可拿出七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然后用教棍在不同瓶身上敲击,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敲出一首简单曲子的音色,如小老虎、绿水江等.然后可询问学生为何同样的瓶子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又是如何传播的等,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探讨,以帮助其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知识.

二、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式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求要使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活动,乐于探究物理知识,具备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意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知识设计好的实验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丰富其理论知识.一方面,教师要在确保学生实验安全的情况下放开对学生的约束,使其能积极自主的探索实验奥秘.对此教师在实验课上可先给学生讲清楚一定的理论知识,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目的以及实验的大致步骤.在学生了解整个实验体系框架后,教师可就实验时安全准则和实验要求给学生仔细讲解,确保每位学生都要了解实验注意事项,同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注视其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完成實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设计新奇的实验步骤和内容,使其经过分析、计算、设计、实验到得出实验结论的整个过程都能自主完成,以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电路的串联与并联”一课教学时,教师要先给学生讲述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其不同的特点进行实验验证.在学生大致了解实验内容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组合实验,并分析和探讨两者的特点.同时教师要在给学生讲清楚实验规则后,可鼓励学生自主的设计实验步骤,学生在做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简单的规划和调整,既保证学生实验安全,又能成功的做出实验.最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正确的、完整的实验过程,让学生比对两次实验流程,弥补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式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其科学素质的提高.

三、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物理知识是对自然界现象的解释,和实际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渗透,以提高其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在上课时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阐述和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其感知力和在生活中的科学素养.对此教师可以好的生活问题入手,如以油为何会漂浮在水面、水结冰后体积为何会变大等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探索,对于有歧义的问题,教师可进行简单的实验验证.其次,教师也可利用实验来模拟生活情境,即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能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可用冰箱冻水瓶来证明水结冰体积变大、物体漂浮水面的原理等,在扩充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能使其以更敏锐的目光去认识这个世界.如在“光的折射”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就学生的惯性思维出发—光沿直线传播提出问题:教室外阳光明媚,若是光沿直线传播,为何教室内如此明亮可见?一般学生会积极思考起来,这时教师可抛出光折射的思想,并引领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授课,不仅能培养其在生活中的自学能力,还能发展其思维能力.

物理课程内容众多,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但对于学生来说,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结合始终是其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尽量的扩大实验课程,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意识,以促进其科学思维和涵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吴伟国.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之我见[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7(5):37-38.

[2]张共年,刘学柱,张代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之我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9):258.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