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学指导学生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2020-09-10 18:53王新群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王新群

摘 要:物理是初中同学所接触的一门新学科,且其在初中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指导学生学好初中物理,必然要有一套科学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学习;其次要有科学的复习计划以及督促学生随时复习;最后要帮助学生联系实际,用实验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以上三点来构建好学生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指导;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3-0076-02

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教育模式也应该在变革,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单单是一块块分裂的“岛屿”,而是帮助他们将所学习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片“大陆”.以基础素质为核心,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框架.以联系实际为重点,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使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让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有一个更好更扎实的知识体系.这三个方面包括基础学习、深度复习和以实验联系实际.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物理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对的物理的热爱.

一、重视理论基础学習

理论基础中首要就是基本概念,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概念是怎么引出的?定义的基本在哪?代表着什么样的物理意义?要对这个概念理解到什么程度?学习目的是仅仅这个公式概念怎么使用,还是要深刻理解他是如何推导而来的?对于意义用法相似的概念公式,要总结这些公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这些公式在本质上的差别和用法上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们的独立思考,并且使用一些课堂讨论之类的教学技巧,来让学生对基础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对“凸透镜”这一内容的讲解时,要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透镜”,“透镜”就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可以透光的光学元件,接着就是让学生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两个的定义和区别,从与他们的形状和“凸”“凹”两个字的外形上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接下来就是对于“焦点”定义的解释,用通俗的容易学生理解的话去解释:用凸透镜在太阳下面照射桌子上的纸,调整凸透镜和纸张之间的距离 ,来达到纸张上的光点变成最小.让学生先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教课本上对于定义的科学解释,并且让学生把其中的概念、公式、规律、单位深刻的记在脑子里,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且让前后知识相连接,再讲“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一内容时,就能让先前讲“凸透镜”以及上一章节“光现象”的知识成为基础,无形中又让学生学习了一遍先前的知识,强化记忆,这样反复的学习,会让学生的基础非常的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往后的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自古以来,就有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的论语,说明了学习是一个不断去重复的过程,揭示了复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让学生学好初中物理不仅应要求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记好课堂笔记,还应该要求学生利用充分的时间去反复咀嚼上课所学习的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告诫学生不是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恰恰相反,课后复习才是学习的最重要的课后任务,作业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承载了课堂必要教学的复习任务.然而仅有这点复习时远远不够的,因为复习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所以老师应当重点向学生们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布置相关的复习任务.

例如教师再布置“力与运动”的课后作业时,可以再加上一个关于上一章节的“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物体的运动”的复习任务,因为力与运动实际就是力学与运动学的整体结合,包括着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以及运动知识,同时复习力学与运动学可以形成知识对比,让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加的清晰,对于力与运动更加了解.同时在教完“力与运动”这一章节后一定要安排学生回顾复习这一章的知识,梳理出一条知识脉络,构建出一个知识框架出来,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一个一个的串接起来,知识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生的记忆效果也就越强,并且在以后的期中期末复习中也有了自己所完成的复习资料,让复习更加的轻松高效.

三、用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初中物理的学习应该将物理实验教学添加到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去,而不能使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以及课件中,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睁开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自主的设计初中物理实验,让物理活在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让学生于生活中学习物理,让学生爱上物理.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后家庭小实验,让学生们所学知识有用武之地,这样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无刻的回味着课堂所学的知识,弄懂课堂上的疑惑点,加深所学知识的记忆;教师也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课上趣味小实验,既能活跃课堂,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达到加强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同时还能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隔阂感.事实证明,当学生喜欢老师的时候,学习的劲头会变得很足.

例如在将“压强与浮力”时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压强与浮力实验用具,当老师 带着这些“奇怪”的实验用具到班级时,无形中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上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同时老师在演示“物体的浮与沉”的实验时,可以很形象的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沉于水和浮在水上的区别.什么时候物体漂浮?什么时候物体沉底?什么时候浮在液体中间?这个实验为接下来的上课教学奠定了基础.既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了沉浮原理,又能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劲头,让课程的开展事半功倍,老师没有讲课的难度,学生也没有上课的枯燥,一举两得.老师也可以单拿出一节课来开展实验课.亲自操作过的实验学生会记得更加的牢靠,当实验中途出现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物体沉浮、不知道如何选择液体密度?老师要让学生自己翻书思考来发现问题,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无形之间,既巩固了学生的物理基础又加深了学生对于物理的兴趣,并且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何乐而不为呢?

总的来说,科学的设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一定程度的缓解初中物理的理解难度,并且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并且也能解决学生不愿学、听不懂的问题,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打好坚实的物理基础,培养独立的物理思维,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完成了课程标准的同时为下一阶段的教育输送优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军.初中物理学习方法[J].文摘版(教育),2016(05):05.

[2]刘水娇.如何学好初中物理[J].东西南北(教育),2016(08):22.

[3]卢松柏.初中物理学法初探[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09):0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