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公募REITs前景虽好,但短期不宜过度包装

2020-09-10 19:53程彩云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冷思考新基建

摘要:对于目前火热的REITs概念,如何通俗理解?与国外和之前的“类REITs”相比,此次推出的REITs有何不同?有哪些重要意义?未来,国内公募REITs行稳致远,有哪些问题待解决?文章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谈谈自身的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REITs;“类REITs”;公募REITs;新基建

距离4月30日,证监会和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已过去一段时间了,这期间,不仅政府人士、金融各界、券商机构对公募REITs表现浓厚的兴趣,而且上交所也在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快马加鞭推进首批试点项目和储备项目库。

一、REITs在国内的发展历程:由“类REITs”到基建REITs

在国外,REITs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投资工具,它是通过公司、信托或其他组织形式募集资金并投资于具有稳定收入的房地产、不动产及基础设施资产,由专业的机构进行管理,并将大部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的金融产品。

作为一种“舶来品”,早在2015年,国内就开始公募REITs探索,鹏华前海万科首只REITs在深交所上市,此后,多只REITs相继面世,但因在交易結构、营运方式等方面与国外REITs的标准存在差异,常被称为“类REITs”。

由于之前的类REITs私募发行、固定收益、产品流动性弱,导致近年来类REITs产品发展缓慢,但此次推出REITs,较之前“类REITs”产品,可以公募发行、流动性强、主要倾向于权益性产品、退出方式也较灵活。

与此同时,与国际REITs底层资产大多为商业地产,此次《通知》REITs应用领域未覆盖住宅和商业地产,主要聚焦需要补短板的基础设施领域,将通过“公募基金+ABS”的方式实现,即公募基金可购买基建REITs,基金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原始权益人必须参与战略配售,份额不少于发行量的20%,持有期不少于5年。

二、万亿新蓝海?基础设施REITs起点高、意义重大、前景好

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下行周期和疫情影响的双重困难时期,政府为了实现“六稳”,需进行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新基建仍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基建重启必须有大量资金投入,仅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和加大财政支出,不是长久之际,同时还需防范政府债务负担过重、“大水漫灌”造成脱实向虚等不良后果,此次推出基础设施REITs试点很有必要、恰逢其时。所以,基础设施REITs一经推出,就受到各界的关注,市场普遍对此次的试点方案持乐观态度。

(一)起点高,聚焦国家级的重点区域、补短板的优势项目

根据《通知》,我国基础设施REITs试点优先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等重点区域,支持国家级新区、有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试点。

优先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行业,包括仓储物流、收费公路等交通设施,水电气热等市政工程,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污染治理项目以及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除此之外,《通知》还对试点项目及发行人提出具体要求,显然此举,监管部门通过高要求、严标准,拔高准入门槛,目的很明确,就是筛选一批,权属清晰、现金流稳定、受益回报率较高的优质存量REITs项目,盘活存量资产。

(二)意义重大,赋予“盘活存量资产、降低政府负债”的金融工具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REITs有助于缓解投资压力,降低政府的负债率。近年来,各级政府基建投资压力很大,包括PPP项目在内的投资规模大、退出渠道单一、回收期长等问题,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通过REITs可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转化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使得项目成熟后快速退出,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负债。

二是盘活存量资产,对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大量优质资产在“沉睡”,通过发行基础设施REITs盘活存量资产,不但将收回资金用于新基建设施建设中,形成良性循环,而且长期来看,REITs对于拓宽投资渠道、降低政府负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三是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有效支持。REITs可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将社会长期资本与持有型物业的长期投资进行对接,真正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四是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产品。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可供投资的产品较为单一,资本不是上股市,就是上债市,还缺一个重要的REITs市场。从长线来看,美国REITs的收益率高于股债市场,这次REITs产品推出后,将会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青睐。

(三)市场前景好,万亿级的新蓝海

根据《通知》,此次公募REITs试点主要聚焦现金流回报较好的基础设施领域,产业园区、仓储物流、环保项目、收费公路、数据中心等行业非常值得期待。据统计,截至3月31日,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仅将1%进行REITs化,即可撑起万亿级的REITs市场。

如果今后再将商业地产、住宅等领域纳入公募REITs,规模还会成倍数增长。可以说,公募REITs未来将可能再造一个基金行业,再造一个新的细分资本市场。

据德邦基金统计的数据显示,以收费公路为例,截至2018年年底,国内累计建设投资总额已达8.9万亿元,当年产生的通行费收入达5552亿元。保守假设投资总额的5%被REITs化,则相当于提前变现约4000亿元。

三、公募REITs大潮下的几点“冷思考”

基础设施 REITs 虽前景广阔,但短期不宜过度包装,不宜以“蹭热点”的态度盲目推进,在操作和执行层面上,仍有许多难点待解决。

(一)法律制度缺失,基础设施经营权转让困难

《征求意见稿》公募REITS应取得“基础设施项目完全所有权或特许经营权”,然而目前许多基础设施并没有明确财产权,也没有产权登记,这样的资产能转让吗?这是其一;其二,国内基础设施领域的股权转让、资产转让、经营权转让等相关的政策法律缺失,流程尚未明确,难以对这类资产进行有效估值。

(二)无税收优惠

参考国外经验,REITs之所以发展迅速,很重要的原因是给予明确的税收政策,然而国内此次基础设施REITS到目前还未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也有人提出质疑,一提REITs,就要求照搬国外对REITS给予税收优惠,若REITS项目给予优惠,那么一些非REITS项目呢,有税收公平吗?

(三)优质资产“REITS化”意愿低

根据《通知》,目前试点要求项目权属清晰,投资回报好,要有稳定的收益及现金流。

这样的好项目,业界担心,权益人“REITS化”意愿不高,因为优质项目,融资渠道多样、融资成本也低,何必“REITS化”,而对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项目投资者又缺乏兴趣,这一问题很难平衡。

(四)各方关系复杂、地方政府积极性可能不及预期

基础设施REITs主要牵涉到地方政府和相关各方,关系相对复杂,如何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诉求,需要更加明确的细则保证。比如分红,试点政策规定90%以上要分红,但对地方政府来讲压力非常大。地方政府的第一要务是持续安全稳定地提供公共服务,若将90%的利润都分掉,政府就会担心,万一基础设施项目发生突发性危机,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还有,对公募而言,REITS是一个全新产品,目前公募很少涉及项目运营、管理,相关的业务和人才储备不足,如何做好这一新业务也是不小的挑战。

作者简介:

程彩云(1989-),女,曾获数字编辑中级职称,从事环保、固废、金融与经济等研究。

猜你喜欢
冷思考新基建
我国马拉松赛事“热”现象的冷思考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中美南海军事交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