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0-09-10 07:22黄祖权
高考·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高考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黄祖权

摘 要:新高考制度的推进为当前中学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的教学难度进一步提升,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不适用于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本世纪有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育工作者们逐渐认识到,语文学科除了需要承担学生知识技能的任务,还需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情感感知能力等。为了让传统语文课堂转变为现代多元课堂,从单纯的理论知识培养转变为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培养,就需要结合当前的新高考政策,从学生自身出发,寻找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故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就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困境及策略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新高考;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2014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可以将其称之为“新高考改革”。在新高考转型的这几年,制度转型引发了相关的问题,但已经明确成为今后高考改革的大方向。[1]

1.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的挑战与机遇

新高考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渐加快,其中语文学科受到的冲击也十分强烈,作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也应当承载起新高考制度赋予教师的职责,践行新高考核心理念,以语文学科的全面优化为教学目标。结合当前盛行的核心素养教育可知,核心素养教学能够全面发挥语文学科的功能,成为制度改革的推手,也有助于调整当前语文教学思路,突破传统教育的瓶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为社会与企业输送与时俱进的全面型人才。这是语文教育的挑战,也是教育工作者实现教学目标的新机遇,在明确语文学科重要教育功能及人文学科特制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重视高考选拔功能,同时立足于人才培养,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构建新的语文学科教学理念。

2.新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教学模式的培养基础

2.1转变传统语文学科教学范式

2014年3月,在结合国际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教育部正式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提出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在新高考背景下,推进语文课堂核心素养教育,有助于实现高考转型,让学生在提升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取得更高的升学成绩。[2]

2.2转变传统高考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传统高考文理分科的模式已经转变为新高考“3+3”模式,高考从考变成了选,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可能性,很多教育领域内的工作者认为教学模式也应当发生相应的转变,应试教育应当转变为多元教育,教学形式也从固定课堂转变为了走班制,因此系统性的知识教学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学生的要求,实质上新高考模式是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也要从知识教育转变为规划教育。

3.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

3.1强化学生的课前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让学生为接下来的课程建立充分的心理准备,这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引导,联结学生已学知识与将要学习知识的桥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选择的导学案内容,应当是学生经过仔细预习能够完成的问题,同时也要有适当的难度,不至于让学生一蹴而就,进而丧失学习热情。[3]

3.2用问题进行明确的教学导向,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探究力

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的,传统教学通常未能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结,新高考背景下,需要强化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让学生能够沿着清晰的脉络进行学习与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作为学习导向,围绕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查漏补缺等环节而来战,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解决已知与未知的冲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探究力。[4]

3.3转变单一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深化思维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教师应当革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明确学生在語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凸显学生自我意识与认知作为基础,延伸更多教学内容,不可否认的是,当前语文学科正在逐步转变,应当创设更有效的步骤与环节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还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对教师给出的探究课题进行思考、整理与总结、归纳,并运用所有可利用的渠道进行信息搜集,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能力,这一学习过程也是学生深化思维拓展的过程。

3.4明确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语文教学的基础属性是人文属性,在文化视野下,语文学科具有传承与发展我国优秀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现代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取向,进行整合与统一,将中华优秀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与经验结合起来,在共鸣与共情中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将国际视野与民族文化整合为一体,让学生能够用广阔、开放的视野关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脉络,追求文化进步与个体文化素养发展。

4.结语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建构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语文学科教学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关注学生个体需求与身心发展,以学生为教学工作的主体,满足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求知要求,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实力,以期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完成语文学科的教育使命。

参考文献

[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3]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1517.

[4]陈惠玲.基于阅读与鉴赏课程培养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2):126-127.

猜你喜欢
新高考中学语文核心素养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如何打造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高考来了,家长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