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20-09-10 07:22赖振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解题初中数学应用

赖振华

摘 要:换元法是初中数学解题中最为重要的、常见的方法,巧妙借助换元法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转化和化归等,进而使得问题解答更加简单明了.本论文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对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换元法;解题;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7-0013-02

在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数学的学习首要目标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等,并对最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等进行理解,进而充分体会初中数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借助“换元法”以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

一、换元法概述

换元法又称之为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主要是将某一个式子看做成一个整体,并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换元的实质就是转化,是用一种变数形式对另一种变数的形式进行取代,进而使得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简化.可以说,在使用换元法这一方法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其关键就在于合适地选择出“新元”,并将其引入到数学问题中进行适当的代换,进而找到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具体来说,在使用换元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其解题的步骤就是:换元——求解——回代——检验.具体来说,最为基本的换元方法主要有三种:(1)局部换元:又被称之为整体换元.主要是在已知或者未知的过程中,某一个代数式出现了几次.在解题的时候,就可以利用某一个字母对其进行代替,进而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甚至有的时候,在进行局部换元的时候,必须要将数学问题进行变形之后,才能借助这一方式进行解决.例如,在解不等式:4x+2x-2≥0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局部换元的形式进行,先设2x=t(t>0),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将不等式进行简化,进而使得学生更加方便求解. (2)三角换元:该换元方法主要应用在去根号、变换为三角形式进行求解的过程中,在进行换元的时候,主要是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的联系点进行换元.例如,在求函数y=x+1-x的值域的时候,学生在对其进行解决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三角换元的形式,将这一函数进行转化,使其成为学生熟悉的三角函数问题.学生在对本道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x∈[0,1],随之就可以将其与三角函数进行联系,设x=sin2α,α∈(0,π/2).通过换元转化,复杂的函数问题瞬间就变得简单了,更加易于学生求解.(3)均值换元:主要是在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两个未知量的和是已知,这种时候在对其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两个未知量用他们的均值、一个新的变量进行表示,进而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例如,在求解x+y=S类型的数学问题时,就可以采用均值换元的方式,设x=S/2+t,y=S/2-t之后再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

总而言之,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换元法是最为常用的数学解题方式.通过换元法的应用,使得整个数学运算更加简便,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效率.

二、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1.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历来是教學、考试的重点.就因式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来说,虽然总体难度不是特别大,但是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却非常多.例如:加减乘除、平方、代数式等,学生在进行该部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必须要对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并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比较进行探索,进而掌握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

而在进行因式分解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换元法则是学生最为常用的方法,并深得学生的青睐.具体来说,换元法在因式分解中应用的时候,首先应将原代数式中的某个部分,用新元对其进行代替,以达到减少因式项数的目的,进而使得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例如,在解方程1x2+4x+6+1x2+4x-10+1x2+4x+16=0的时候,就可以采用换元法的方式,设x2+4x-10=t,则该因式就会变为1t+16+1t+1t+26=0,在这种情况下,这一复杂的数学问题就变得更加简单,便于了学生的解决.

2.在解方程组问题中的应用

方程组也是初中数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对这部分数学问题进行解答的时候,学生只有明确找出未知条件、已知条件两者的关系,或者将方程组中所隐蔽的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时候,才能将新知识进行转化,使其成为旧知识,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而在这一过程中,则离不开换元法的应用.

例如,在对2x2-6x-1+3x2-3x+2=0这一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多数学生都对其无从下手.面对这一情况,就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换元的方式进行解答,将这一无理方程进行转化,促使其成为有理方程.具体来说,在换元的时候,可设x2-3x+2=y,通过这一换元,整个方程式就变为2y2+3y-5=0,进而学生就可以充分借助所学的旧知识对其进行求解.

3.在整式运算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整式运算是学生最为常见的运算问题,同时整式运算也相对比较复杂.许多学生面对这一问题,常常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解决.据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解答的时候,可充分借助换元法的形式,将相同的部分看做一个整体,并利用新元对其进行替代,进而这一复杂的问题进行转换,使其成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对(1-2-3-…-998)(2+3+4+…+999)-(1-2-3-…-999)(2+3+4+…+998)这一整式进行运算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借助换元法,将(2+3+4+…+999)设置为a,将(2+3+4+…+998)设为b,那么该整式运算就会简化为(1-b)a-(1-a)b,进而使得整个整式运算更加简单.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直接按照原始的方式对其进行求解,不仅使得数学问题变得十分棘手,并且致使学生在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无从下手、频频出现错误等现象.因此,在指导学生对这些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借助换元法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进行简化,进而促使学生对其进行顺利解决.

参考文献:

[1]卢春松.浅析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4(10):72+74.

[2]刘道明.换元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12):17-17.

[3]李素珍.换元法在中学数学解题中应用[J].信息教研周刊,2014(6):60-61.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解题初中数学应用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