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需要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和尊重生命的报道

2020-09-10 07:22张秦思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

摘 要:2020年,中国人度过了不同于以往的新春佳节,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肆虐至全国。《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乃至众多省级、市级媒体纷纷响应,进行新闻报道。无论是新闻评论还是人物特写,疫情期间的新闻报道都需要注重舆论导向和报道方式。在名言的引用、人物的选择以及报道的角度上都需要格外注意,应该做到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并且无论是对疫情、患者还是医护工作者的报道,都应该秉持尊重生命的原则。

关键词:融媒体报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尊重生命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42-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肆虐至全国。截至2020年1月29日,浙江、广东等29个省市自治区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物资纷纷向武汉和湖北集结,中国人打响了自SARS之后的又一场疫情战。在众多冰冷的新增确诊、新增疑似和死亡病例数据中,新闻工作者报道了疫区的真实情况、医护工作者的艰辛和努力、各地防控疫情的具体工作等内容,在传播真实信息、消除人际传播谣言、避免恐慌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但与此同时,一些值得商榷的新闻报道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比如2月12日,湖北省内3家融媒体的3篇文章被很多网友转发,以负面状态进行了传播。从新闻传播角度而言,这3篇文章到底存在什么问题?疫情期间的媒体报道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引言

于2020年1月份被发现的新冠病毒,影响了13亿中国人的新春佳节。九省通衢的武汉成为了疫区,截至2020年2月18日,全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患者72530人,累计死亡1870人。从1月下旬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疫情作出指示,李克强总理亲赴武汉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浙江、广东等29个省市自治区都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物资纷纷向武汉和湖北集结,中国人打响了自SARS之后的又一场疫情战。

在这场战役中,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纷纷派出力量进行新闻报道。不论身在何方,不同于人际传播,大众媒体报道冷静客观、真实准确,在消除谣言、减少恐慌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很多新闻媒体的报道值得商榷,也引起了不小的社会舆论。其中在2月12日,湖北3家官方媒体的3篇融媒体报道引起了不小的争论。2月12日,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长江日报旗下汉网刊登文章《“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武汉晚报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哭完还是好汉”,流产10天后她重回一线:总有人要拿起刀枪上战场》。文章发表之后,引起轩然大波,截至2月18日,3篇文章均已下线。

3篇文章发表后,更多的文章对这3篇文章进行了批驳,引起了下一轮舆论。本文分析这3篇文章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二、失格失当的类比引用

《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是一篇发表于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评论。发表的背景是日本汉语教学考试机构HSK事务局向湖北捐赠的口罩等物资照片,一度在中国社交媒体刷屏,原因是纸箱的贴纸上不仅有中日国旗和鼓励话语,最下面还印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除了抗疫物资带给中国人民在物质上的帮助之外,这些文化上同源的语句也使中国人民感到格外亲切,很多网友都对此次日本对新冠疫情的捐赠点赞。但是长江日报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的这篇评论却反其道而行之,表示“武汉加油”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更让人有战胜疫情的勇气。该评论认为,语言简洁更有力量,更汇聚人心。

且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其中引用了一句“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引发了轩然大波。这是德国思想家阿多诺写在《文化批评与社会》一文结尾部分的一句话。这句话是在声讨极权主义时期被纳粹污染、扭曲的文化,由于在这种文化中文化批评本身也出现了种种问题,所以他最后才留下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句子。[1]

奥斯维辛集中营中上百万犹太人被残杀,堪称人间地狱。对阿多诺而言,这不是灵感偶发的修辞表达,背负着的是人类良心永远无法忘记的伤痛。[2]将这样一个具有哲学意义的语句放到武汉、放到中国,显然是极不合适的。尤其是在封城的背景下,提到集中营的概念更是不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罢,这样的语句是中国人民可以接受的,有文化共同感的。但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这样的语句,是人们无法理解甚至觉得恐怖的。到底什么样的新闻评论才是优秀的新闻评论?对此,舆论导向正确既是评论生产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新闻评论的价值观所在。发表在微信公众号上的这样一篇新闻评论,显然没有做到舆论导向正确,甚至一句哲学观点的引用造成了不小的社会风波。在融媒体时代,发表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新闻评论如何继续发挥引导舆论的作用,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不合时宜的“暖心”鼓励

同一天,长江日报旗下汉网刊登文章《“疫”流而上,何不多给武汉市长暖暖心》。文章以称赞的口吻鼓励了武汉市市长,表达了对武汉市市长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也希望市民乃至全国人民对武汉市市长更加宽容,给他暖暖心。

从题材来讲,这也是一篇新闻评论。武汉暴发疫情以来,作为疫区的武汉吸引了全国的目光。政府的所作所为,有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关注,一个武汉的地方媒体站出来表达对武汉市市長的关心和肯定,似乎不合时宜。

此外,从舆论导向来看,文中的观点都是站在市长的角度进行的探讨,可是这位市长已经接受过央视的专访,且对自己的表现打出了80分。可以说,这位市长已经对大众解释过负面舆情,因此,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让人困惑。

此外,文章中的很多细节值得商榷。比如“周先旺前往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院校,督导宿舍改造为新冠肺炎定点医疗点工作”,这是唯一一个提到市长在疫情期间具体作为的语句。在如此重大的疫情期间,作者考虑的不是市长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而是“望向市长那双疲惫的双眼,眼神中透出的坚定,让人动容,今天再看到这则视察疫情的新闻,再次为这位市长默默点赞”。[3]武汉市市长作为人民公仆,在疫情期间视察疫情应该属于本职工作,这就使这位作者点赞,这样的评论难以让广大读者接受。

相较之下,在疫情的关键时刻,遭受病痛打击的武汉市民、前赴后继投入救援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坚持一线工作的众多岗位上的人都需要暖暖心。只是去视察疫情的武汉市市长,就希望武汉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给他暖暖心,这样的新闻评论,只能说是有些不合时宜。

四、缺乏人情的英雄主义

武汉晚报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哭完还是好汉”,流产10天后她重回一线:总有人要拿起刀枪上战场》被网友诟病的原因在于,树立了一个不应该被树立的英雄典型。这应该算一篇人物特写,主人公是一位刚刚流产10天的90后,这样一名护士原本应该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4]休15天的产假,但是却在流产后10天前往了抗击疫情的一线。

文章内容很感人,有主人公给未能出生孩子的日记,很催泪。可是在疫情当前,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病毒,让一位身体尚未恢复的护士上一线这件事情是否违规、是否合理值得探讨,而把这样一个人物当作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显然从舆论导向上是不正确的,甚至是荒谬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典型人物报道呢?一个好的典型,只有对所处的时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才会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典型人物报道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符合时代的需要。[5]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民情,具体到典型人物报道的时候,主要体现为在报道中充分展现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表现英雄人物的真实情感。英雄人物家庭观意识或人情味的增加,是人物真实情感的写照。媒体人文关怀意识的增强,是典型人物报道在新时期呈现的最大特色。[6]

疫情报道中可以树立英雄人物,但不意味着让需要休息的人上一线,新闻需要赞扬的不是一味的牺牲,而应该是对生命的尊重。如果医护工作者的健康和生命都得不到尊重,怎么去治病救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表示,要加强医护工作者的安全防护工作,关心关爱一线医护工作者。而这样的报道内容,显然与这样的精神相违背。

五、抗疫期间融媒体报道应该怎么做

关于融媒体的概念,目前学界多将其定义为充分利用各种互联网载体,在人力、内容、宣传方面进行系统的整合,实现各种媒介特点的互补,通过多渠道的结合方式来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例如文字、图片以及音频视频等形式的融合,以及电视、客户端、微信、微博各平台的融合。[7]

伴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谣言的传播变得更加迅速。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几乎网络上每天各种谣言都层出不穷。而且网络上流传的谣言不只停留在网络环境中,还容易形成舆论事件,对现实社会造成影响,引起公众恐慌。谣言处于传播的高峰期时,媒体往往处于失声的状态,只有媒体对舆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或者将真相报道出来,谣言传播才会进入衰退期。因此,媒体需要对社会热点事件进行采访调查,尽早发声,[8]这在疫情期间尤为重要。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的发声就尤为重要,新媒体形式可以打破报刊报道在时间和版面上的局限性,使主流媒体充分发声,遏制谣言和恐慌,形成正确的社会氛围。

这3篇报道也充分说明,在融媒体报道中,不能为了抢时效、多报道就盲目进行报道,融媒体的报道内容也应该受到一定的审核,保证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新闻报道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明确提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前,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他也曾强调,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凝聚力”,这对新闻工作者进行融媒体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实事求是

基层干部要干实事,新闻媒体要报道实际情况。融媒体应该结合自身特点,第一时间澄清事实,披露数据。每天,人民日报公众号、央视新闻公众号、央视财经公众号等权威媒体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全国疫情数据,避免谣言传播。

(二)言之有物

疫情期间,不论是新闻评论还是人物报道,都应该重视引导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记者深入了解疫情发展变化情况、一线工作的实际内容,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的报道才能有内容、有内涵。

(三)尊重生命

疫情之下,我们的敌人是看不到的病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人民群众的生命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同样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应该将尊重生命放在首位。不论是对疫情的报道,还是对人物的描写,都应该尊重生命、尊重人性。这样才能与读者产生共鸣,达到更好的报道效果。

六、结语

融媒體时代的到来是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改变的现实,对此新闻媒体必须更好地利用多种多样的报道形式,打破时空界限。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新闻媒体要坚持实事求是、言之有物、尊重生命,这样才能打赢疫情期间的舆论宣传战,弘扬正气、传达政策、消除谣言和恐慌,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勇.“奥斯威辛之后”命题及其追加意涵——兼论作家们的反驳与阿多诺的“摇摆”[J].文艺学研究中心文艺研究,2015(11):18-28.

[2] 张静静.人类苦难与艺术困境——论阿多诺的“奥斯威辛”命题[J].安徽大学学报,2012(02):26-31.

[3] 武汉官媒:市长何错之有?为何不多给他暖暖心?[DB/OL].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20/0212/22/ F57GH74M0001899O.html,2020-02-12.

[4]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D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flfg/2012-05/07/content_2131582.htm,2012-05-07.

[5] 吴振天.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论析——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走近科学家》为例[J].决策与信息,2019(10):41-46.

[6] 裴鸣,吴迪.英雄人物家庭观念变迁研究——以《人民日报》灾难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2014(10):167-168.

[7] 徐红梅.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伦理问题探究[J].传媒论坛,2020(1):176.

[8] 祁鹏程,赵璐.新媒体时代谣言传播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5):88-89.

作者简介:张秦思(1985—),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研究生,硕士,编辑职称,研究方向:实务新闻学。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毛泽东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
邓小平“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实事求是”的三重思想渊源
班主任威信来自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新闻工作者要潜心践行“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