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调查报道的职责坚守与创新思路

2020-09-10 07:22杨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冠肺炎

摘 要:在全媒体时代,受社交媒体碎片化冲击,调查报道的传统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均受到挑战,传播力和影响力相应也呈现弱化的趋势。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调查报道体现了其特有的作用与优势。本文主要以三联生活周刊、财新周刊这两家媒体的新冠肺炎新闻报道为视角,它们在坚守做好社会审时度势的瞭望者、具有人文关怀的记录者和引导受众思考的推动者的职业道德准则,专注于真相真知的基础上创新报道思路,打破同行新闻同质化,革新内容生产方式,多元化建构新闻的分发渠道,从而给全媒体时代的调查新闻报道提供了优化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调查报道;新冠肺炎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57-02

在传统媒体唱衰论和纸媒消亡论的全媒体时代,受社交媒体碎片化的冲击,调查报道的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均受到了挑战。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受众的信息渴求、正义诉求和认知需要非常强烈,因为调查报道叙事的完整性、信息的权威性、澄清谣言的科学性、监督和引导舆论的有效性等作用和优势,使传统媒体的调查报道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重回大众视野。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由未知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后被证实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1]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多传统媒体深入一线亲身采写,产生了很多经典的深度报道。这些媒体主要有三联生活周刊、财新周刊、财经、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红星新闻、新京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中国新闻周刊等。其中三联生活周刊(以下简称“三联”)和财新周刊(以下简称“财新”)的调查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较为突出。全媒体平台众声喧哗,形成了复杂的舆论场。调查报道在新冠肺炎中承担了重要的媒体角色,给受众提供了很多信息量颇大的新闻报道。在坚守职业道德准则的同时,疫情新闻报道中的创新思路也给全媒体时代的调查报道提供了优化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灾难调查报道的职责坚守

大众传播媒体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在全媒体时代依旧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调查报道被称为新闻报道中的“奢侈品”,学界对调查報道的定义各有不同。其中,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2]调查报道的话题都是涉及大众利益的公共卫生疾病和城市管理等严肃性和社会性的痼疾问题,它是新闻媒体守望责任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新冠疫情中承担着“探毒”的瞭望者、有温度的记录者、引导思考的推动者的社会责任守望角色。

(一)审视疫情局势,保障大众知情权

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关于大众传播的“三功能说”中的第一项就是环境监测功能,指出大众传媒工作者要及时监控、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然后传播给大众,因此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3]自2020年1月20日上午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新闻1+1》电视直播中连线钟南山,钟南山院士首次提出该病毒存在人传人现象,这场抗疫便开始了,虽然由权威专家提出存在人传人以及有医护人员已经感染,但其传播效力依旧甚微,社会上普遍呈现出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现象,全国上下民众并未迅速引起足够的重视。1月22号三联在微信公众号首发《武汉新型肺炎:为何直到今天才引起更大注意》的现场报道以及1月23号财新采访管轶的《管轶:去过武汉请自我隔离》报道,把武汉疫情的现场传播给全国受众,随着阅读量和转发的骤增,引起了更多民众的警醒和防护,随后众多传统媒体也涌入武汉。截至2020年3月,三联线上的公众号和线下纸媒一共发布了有100多篇有关新冠肺炎的新闻报道,财新的独立APP和线下的纸媒也一直在持续跟进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全国民众对新冠肺炎事件的知情权。

(二)记录个体命运,关怀民本之初

新闻的本质是人,信息的传播是为了人,新闻报道的最终抵达受众也是人。媒体不仅要有专业素养,也应兼备人文关怀。特别是在重大灾难中,个体命运故事要比冰冷冷的数据和高高在上百姓触不到的报道更有价值和意义,挖掘信息背后人的故事再传播给受众,更能激发人们的共情。三联在此次疫情中做了大量的个人采访的深度报道,用强有力的叙述能力表达了信息背后的故事,有武汉患者一家的故事《周洋家寻医记》,有武汉一线医护人员的故事《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唯愿冬天早点过去》《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财新对新冠逝者的特别报道《新冠逝者:数字后不可遗忘的人 新增医者袁洋洋江学庆》等等。

(三)引导理性思考,推动受众反思

大众主要是通过媒介提供经过选择、加工、符号化的“拟态环境”来了解现实。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人们对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大众传媒,因此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也是重要的影响源。[3]媒体的新闻报道起到了社会议程设置的作用,同样也扮演着无形的监督和引导舆论的角色。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大量的“阴谋论”和谣言充斥在互联网中。财新和财经等媒体进行了理性引导,带来大量深度调查报道帮助大众冷静看待问题,推动受众反思。从财新2月3日出刊的封面报道《新冠病毒何以至此》开始和《新冠病毒基因测序溯源:警报是何时拉响的》,以及财经的《专访卫健委派武汉第二批专家:为何没发现人传人》等可以看出,由一开始的原因追问,再接着一步步、一层层地调查下去,追责和质问相关部门。随着报道的深入,不断暴露出社会和相关部门在应急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启发了大众对社会各个层面的探讨与反思。

二、全媒体时代灾难调查报道的创新思路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受到社交媒体碎片化的冲击和挑战,传统媒体行业的不景气导致了调查报道的发展越来越举步维艰。面对这一困境,三联和财新作为仍然选择坚守的传统媒体,在打破同行新闻同质化、革新内容生产方式以及多元建构新闻分发渠道这些方面做到了优化。

(一)打破同行新闻同质化:突出各自特色

在社会重大突发事件中,一手资料的信息源非常重要。由于突发灾难事件具有突发性和严肃性,新冠肺炎往往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使得武汉成为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大众想要获取具体信息就必须依靠媒体在现场的报道。[4]但当全国上下的媒体都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同一场景中,如何打破新闻同质化,这关系到媒体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新闻报道是否能带来更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问题。三联的标语就是“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三联的副主编在接受“记者站”公众号采访时曾表示,在重大事件的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的个体命运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新闻报道的诸多视角是带有记者个人体验的叙述,形成一种极有带入感的基调,既看到被记录的人,也看到正在记录的人的存在。财新APP的标语是“专业专注·真相真知”,不管是疫情前期还是后期的报道,冷静理智是财新新闻报道的特色,在报道中看不到记者的影子。两家媒体在以各自特色为导向的基础上,保证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和速度。

(二)革新内容生产方式:以问题为导向

在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媒体主要是单向度地给受众传递信息,调查报道主要靠媒体人的新闻敏感以及少量的民意调查问卷形式获取选题内容。媒体的内容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缺乏信息反馈这一环节。全媒体时代,受众作为既是新闻传授活动积极的参与者也是信息的反馈者,微博在重大突发事件中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以实时互动性的传播特点给新闻媒体带来不少感知能力,微博成了疫情零散信息的来源地。疫情暴发中的武汉不管是医疗物资还是床位抑或是试剂检测盒都出现大量紧缺,微博上随处可见的武汉患者求助信息。1月23日,三联公众号发出《武汉肺炎重症患者:一床难求》的推文,接着1月24日《湖北日报》的官方微信向全国发出医院急缺物资的信号,物资的捐赠和迅速成为微博上的热搜话题,面对众多网民对物资捐赠流程的疑惑,三联作出了《口罩送达一线的路径、供应链与机制》报道。媒体高速率的新闻敏感和源源不断的受众反馈信息相互配合,让受众接收到优质的内容,也让媒体得到了社会上的众多称赞。

(三)多元建构新闻分发渠道:线上线下专题报道

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传统媒体被迫走上转型的道路,主动向互联网平台靠拢。新闻分发渠道的选择和新闻的时效性成正比,多元建构新闻分发的渠道也是传统媒体实现转型的一种思维模式。新闻报道的分发模式要与选择的平台特征相适应才能取得最大的传播效果。三联和财新此次选择的都是线上线下相辅的专题报道,这两家的线上线下操作模式又很不相同。三联线上的分发主要是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其公众号上开辟了新冠肺炎系列报道,并且还附有非典旧稿的新闻报道,线下出过一本《武漢现场 抗击新冠肺炎》的特刊和两期以新冠疫情为主的封面报道刊物。财新的线上主要是由其独立APP成新冠肺炎防疫全纪录专栏报道,并且采取一律限时免费阅读。财新线下的新冠病毒报道则聚焦于每周连续的封面报道故事,从2月3日出版《37位记者四万字全景调查:新冠病毒何以至此》周刊开始,从现场、病人、解读、国际多角度讨论展示全方位报道,疫情期间的每周封面报道以某一个角度或层面展现。

三、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调查报道要想获得良性的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守作为一个瞭望者、记录者和推动者的职业道德,结合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不断在打破新闻同质化、革新内容生产方式和多元建构新闻分发渠道方面进行创新优化,才能让调查报道在众声喧哗的网络环境中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让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知从感性逐渐转化为理性。真正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担当起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在保持“真我”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做好全媒体时代的调查报道。

参考文献:

[1] Li Q,Guan X,Wu P,et al .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J/OL]. N Engl J Med,2020.doi:10.1056/ NEJMoa2001316,2020-01-29.

[2] 刘扬.融媒时代调查报道的责任守望[J].传媒,2019(21):94-96.

[3]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9-113.

[4] 凌惠惠.突发事件报道与传播中的媒介伦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6-30.

作者简介:杨婷(1997—),女,安徽安庆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