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与创新

2020-09-10 07:22穆黎一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融合传播主流媒体新冠肺炎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在媒体实践中使用了明显、灵活的创新报道方式,直播创新开创全程媒体、技术攻关助力全息媒体、职业素养打造全员媒体、媒体融合汇聚全效媒体,体现了主流媒体全天候、全介质、全覆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后真相时代,算法推荐导致的“茧房效应”使用户选择性接触和相信新闻信息,主流媒体通过融合传播和创新发挥专业精神,及时迅速地报道疫情信息,有力地引导了舆论,破除了网络谣言,进而提高媒体公信力,赢得公众信任。

关键词:新冠肺炎;主流媒体;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063-01

突发事件报道是对新闻媒体的專业素养、报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强有力的挑战和考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众一方面期待了解疫情防治相关的有效准确信息,另一方面,人们对疫情的扩散和传染情况的高度关注,对新闻媒体及时、准确、真实报道的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四全媒体”论,强调全媒体要不断朝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方向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人民网、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在媒体实践中使用了更明显、更灵活的创新报道方式,直播创新开创全程媒体、技术攻关助力全息媒体、职业素养打造全员媒体、媒体融合汇聚全效媒体,体现了主流媒体全天候、全介质、全覆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主流媒体融合传播与创新形式

(一)直播创新开创全程媒体

2020年1月27日晚,央视频在微博开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慢直播,引发了全国网友“云监工”,浓厚的“在场感”与“陪伴性”使得“直播造医院”的传播形式走红和得到认可。首先,央视频的此次直播创新的时间点非常契合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时机,满足了网民的信息获取需求和公众监督的心理需求;其次,直播监督医院建设的形式利用了网民无聊在家的生活状态,“云监工”的身份也使得网民在这次疫情中有了参与感和陪伴感;最后,这场慢直播演变成为一次大型的“线上社交”,评论区迸发着网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样的场域下,央视频的直播就像一座“共景监狱”,网民观看施工现场的画面、评论区的互动参与和监督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为公众监督和媒介监督提供了一种新媒体时代的全新尝试。同时,央视频的直播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体现了跨时空传输、即时性传播、突发性蔓延、共时性链接、历时性扩散的特点,[1]体现了主流媒体在全程媒体上的建设尝试与效果。

(二)技术攻关助力全息媒体

此次疫情中,中国的网络传播技术不断攻关,助力全息媒体建设,体现了数据化、智能化、一体化、多屏化的特点。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监工”项目全天候24小时高清直播;湖北广播电视台通过中国广电5G网络向全网直播抗疫新闻发布会,120个客户端、30多个主流新媒体同步直播;视频素材支持云端制作、5G网络分发;中国电信与央视频和华为公司开通了武汉天河机场直播,利用5G网络24小时直播世界各地援助湖北的物资到达及转运情况;等等。这些均是5G技术在此次疫情中的运用。

(三)职业素养打造全员媒体

此次疫情中,与医护人员一起“逆行”的,还有大批新闻记者。《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媒体记者在除夕当天紧急赶赴武汉;《重庆日报》等地方主流媒体也纷纷奔赴一线,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传递湖北以及全国各地的疫情信息。

相比之下,以往在新闻事件中较为活跃的自媒体此次均沉默不语,主流媒体成熟的素材收集能力、专业的调查采访能力和高超的信息呈现能力得到突显。主流媒体在疫情报道中体现了极高的专业价值,充分证明了融媒体时代的改革创新成果,彰显了主流媒体全员媒体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媒体全员都能担当“排头兵”。

(四)媒体融合汇聚全效媒体

2020年2月5日,UC联合人民网、人民好医生客户端上线“求助通道”服务,为求医困难的患者和风险人群提供协助。[2]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紧急上线在线表格提交功能,网友可以在线提交自己了解到的目前还没得到隔离收治的4类人员(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无法排除的发热者)的求助信息,人民日报社旗下各平台将尽可能为求助者提供帮助。除了提供帮扶信息之外,主流媒体还通过“两微一端”即时发布各地累计确诊病例、疫情防控进展、官方通报、谣言澄清等。另外,主流媒体将“公民记者”作为对现场报道的另一种补充,专业媒体与用户联手生产内容,第一时间传递专业、及时、真实和准确的新闻信息。比如央视新闻与武汉当地B站UP主(指在视频网站、论坛、ftp站点上传视频音频文件的人)食贫道合作制作了《武汉观察Vlog》。央视提供平台,食贫道提供素材,实现了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优势互补。以上媒体融合的尝试和应用汇聚形成了全效媒体,体现出了全效媒体集成内容、社交、服务功能的特点。

二、主流媒体创新传播的启发与总结

在后真相时代,算法推荐导致的“茧房效应”使得用户选择性接触和相信新闻信息,主流媒体通过融合传播和创新,发挥专业精神,及时迅速地报道疫情信息,有力地引导了舆论,破除了网络谣言,进而提高媒体公信力,赢得公众信任。

(一)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道彰显媒体的专业能力

不能忽视的是,在此次抗疫报道中,主流媒体一则不谨慎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疯狂抢购双黄连口服液,对媒体影响力的滥用不仅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影响,更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威胁。同时,网络上一则某媒体记者采访钟南山的失败案例引起了网友关注,这反映了某些媒体记者缺乏以人为本的职业精神,忽视了公众关切的社会问题,伤害了媒体形象,影响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不同于“非典”、H1N1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国媒体行业发展背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中国的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时代。

事实证明,传播的形态千变万化,满足公众对准确真实信息的需求、对重大事件的知情权,是媒体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想创作出优质的新闻产品,新闻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起着决定作用。

(二)战“疫”的舆论动员中主流媒体各显神通

在战“疫”的舆论动员中,主流媒体要勇于担当,各显神通,创建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此次疫情报道中,中央主流媒体以及各地地方媒体呈现出了可圈可点的新闻产品。湖南、浙江、安徽、重庆等多家省级卫视均开设了战“疫”新闻直播节目和特别报道,向全球观众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总体来说,及时提供有效信息、坚决破除网络谣言、敢于直面社会问题、旗帜鲜明亮出观点是主流媒体打赢舆论战的有力武器。另外,充分发挥主流融媒体的传播优势,讲好一线抗疫故事,流露真情实感,也是赢得受众关注的不二法门。

(三)灾难报道中主流媒体要拥有辩证的流量思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点赞、转发等流量标准时常被当作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主流媒体在做好战“疫”报道的同时,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流量思维,考虑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新闻报道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这不仅要求媒体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更要求其具有高尚的职业担当和社会情怀。在实际灾难报道中,媒体从业者应该在采集信息、访谈调查、后期编辑和内容分发的各环节中做到3个避免——避免負面报道正面化、避免灾难报道赞歌化、避免受灾群众二次伤害。[3]灾难报道中,主流媒体要拥有辩证的流量思维,不能投机取巧、流量至上,只有真正服务群众,才能赢得忠实受众,才能拥有长久稳定的流量和支持。

三、结语

直播创新开创全程媒体、技术攻关助力全息媒体、职业素养打造全员媒体、媒体融合汇聚全效媒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时,技术创新与媒体融合的优势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彰显出来。此次战“疫”的报道既体现了主流媒体融合创新传播的成果,也暴露出值得反思的一面。在灾难报道中,主流媒体应该树立辩证的流量思维,使短期共时的传播信息思维向长效的公民社会思维转变,在提高媒体公信力的同时,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助力新时代文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提,尹韵公.习近平的“四全媒体”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0):116-121.

[2] UC联合人民网推出新冠肺炎求助者快速通道[DB/ OL].新浪科技,2020-02-06.

[3] 王卉.灾难报道中的新闻伦理——基于汶川大地震的案例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09):169-173.

作者简介:穆黎一(1971—),男,重庆人,主任记者,研究方向:主流媒体的融合传播与创新。

猜你喜欢
融合传播主流媒体新冠肺炎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融合创新,让新闻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电视节目与微博的融合传播研究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从推选到竞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