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都市报记者对专业性新闻的采写技巧

2020-09-10 16:23张硕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摘 要:本文探讨都市报记者对专业性新闻的采写,简要分析相关工作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以及有效的采写技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都市报记者;专业性新闻;采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200-01

一、引言

面向普通市民读者,都市报通常不会大量发布篇幅长、专业性高的报道。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总有人说,很多专业性新闻对都市报来说没有刊登的价值,即便发表也缺乏可读性与竞争力。但笔者认为,大众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至今,很多读者对发表新闻的专业性与适读性都有一定需求。为了满足市民读者需求,都市报记者理应注重对专业性新闻的采写技巧展开深入分析。

二、都市报记者对专业性新闻的采写面临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报中很多曾经广泛存在的社会新闻题材如今已经消失。很多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可能在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下消失,如脏乱差等现象,在大城市中已经很少见;或是逐渐被更合理合法的方式代替,如人们在城市中随意采摘绿化树木的果实,随着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提高,基本没有了这种行为;或是随着科技进步,新方式取代旧的不合理方式,如乱停放自行车占道,如今普通自行车很大程度上被共享单车取代,可以通过定位等方式,规范停放行为。

但既然是都市报,就一定要服务于市民读者。为了缩短自身和读者间的距离,达到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都市报会选择平民化的报道。[1]现阶段的都市报中的各类社会新闻,无论是选题还是写作语言乃至报道的方式,都已经逐渐表现出平民化的特征,甚至可以说形成了一些简单粗暴的“套路”。有了这样的套路写作方法,不仅淡化了文字的色彩,也封闭了选题的方向乃至记者的思路。

发布类政策新闻也是都市新闻最常见的内容,这些新闻常常在都市报中占据重要地位,看上去略微带有行业的专业性,需要记者对某一行业深入了解甚至长时间浸淫。举例来说,北京这座城市中,“水利”越来越多受到市民的重视。相比很多城市,北京缺水,无论是对气候、市容都有明显的影响,因此什刹海这一片公共水域如今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乐土。

近年来,南水北调、引黄济京等工程都在进行,北京城里也出现了旧河道、地下河复原工程,形成了优美的环境。把这当成城市新生活来介绍无可厚非,但这样做,无疑会丢掉很多与城市发展变迁有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涉及历史、人物、城市肌理等许多和市民生活相关之处,可读性、故事性非常强。它们对专业性的要求,明显比习惯思维中的新闻题材高。

三、都市报记者对专业性新闻的采写技巧

(一)重视采前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直接影响专业性新闻的采写质量。因此,需要提高重视。具体而言,在采访前,应科学设计采访流程,“找对了人”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果。根据采访对象的时间和其他安排,设计采访时间和流程等,这不仅可以表现出对采访对象的充分尊重,也有助于保证采访的成功。但是,都市报发展至今,互联网冲击严重,即使是知名的报社,也越来越少有研究者将“接受采访”视为一件“光荣”的事情。

实际工作中也能感受到,“预约到合适的人”,是前期准备过程中最困难的环节。表现出对采访问题的专业性,既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也能引起采访对象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前提下,多使用一些说话的技巧,如对自然科学研究者更谨慎地提问,而对民俗研究者更活泼地提问,甚至发出一些对其观点的质疑,既能引出对方的观点,也能让对方欣赏记者的职业素养。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即使自己确实缺乏相关知识,也要以真诚的态度,既不因外行而卑怯,更不能“不懂装懂”。

电话沟通常见,却常常达不到效果,因此要使用别的方式。问邮箱,发一份尊重对方、带有专业性的采访提纲,列出问题,是表达态度的好方法。问题不必尖锐,即便带有负面色彩,也应该明确告知对方接受采访的益处、分辨是非对社会的价值。

(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专业素质。专业素质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对新闻的敏锐度,其二是专业性。

都市报的读者市民,对文章的首要要求是“适读”。一篇看得下去、看得让人有滋味的报道,远比一篇看似重要却让人难以读下去的报道更有价值。我们都身处生活之中,艺术家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虽然不同于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但带着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平凡的生活,这种精神值得记者学习。高素质的新闻记者需要具有从所掌握素材中精准探寻出新闻点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地判断其存在的新闻价值。[2]

而专业性则要求记者更懂得某个专业。新闻记者来自各个专业,即便是新闻专业,对其他领域没有研究,也应该在平时提高自己对某个行业的关注度,或者培养某个方面的兴趣。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能做到长时间的关注,即便不是专家,也至少会具备向专家提出专业性问题的能力。再将这些带有专业性的回答转化成生活语言,找到与生活的结合点,写成文章传递都市报的读者,便达到了目的。

2.政治素养。都市报记者要想开展高质量的专业性新闻采写工作,应注重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不仅需要拥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水平,也应重视根据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方针等,开展时政新闻的写作工作,以确保所报道新闻可以起到对受众进行良好的正面引导的作用。都市报新闻记者在具体开展工作时,需要克服的问题相对较多,这也是其需要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主要原因,如此一来,不仅有助于大幅减少甚至避免报道简单化、片面化等问题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减少自身工作过程中犯错的可能性。

3.道德修养。采写过程中,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至关重要,该原则对新闻类的报道非常关键。近些年来,在对自然科学的报道中,可见不少追求利益、缺乏专业知识而导致的失实报道,尤其是网络新闻、自媒体作者。对记者来说,即使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意中写出失实报道,也是职业道德的缺失。因此实际开展专业性新闻采写工作时,不能过于追求“热度”而忽略事实。

(三)确保新闻真实性

记者必须确保新闻类报道的真实性,不能只根据自身的经验,通过想象甚至捏造内容的方式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在了解了某个行业、某方面的知识之后,难免会自大、产生一些过于自信的想法。此时如果无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则极易将读者引导至错误的方向,甚至贻笑大方,导致大量的负面舆论出现。

(四)合理选择新闻素材

都市报中的专业性新闻,其价值存在较大差异性,对一些价值较高、存在进一步探究意义的,可深入挖掘;对部分价值一般的,通常仅将相应事实精简地阐述出来即可,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新闻的价值性和可阅读性。在专业性报道上,选择新闻素材的过程中,特别应重视考虑社会大众的基本需求,他们才是真正的读者。

针对普通大众关注的事件,应进行详细、有深度的报道,以迎合大众需求。针对题材较为敏感的素材,通常不建议进行过于详细的报道,以有效避免引起社会恐慌。

(五)树立优良的道德观念

对都市报中的专业性新闻而言,其中哪些内容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采取何种方式报道,都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相关政策。实际开展新闻采写工作时,需要重视对人民和社会负责,不能过于看重如何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甚至因此忽略事实,捏造真相,罔顧报道的真实性。

四、结语

想要达到更好地吸引读者、增加受众的目的,都市报记者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及道德素养等。同时,树立优良的道德观念,合理、科学地选择新闻素材,并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进而有效保证所报道新闻的质量,满足受众需求,推动都市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秀云.融媒体时代提高广播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J].科技传播,2020,12(03):14-15.

[2] 张玲.时政新闻记者如何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新闻——文成县广播电视台《文成新闻》为例[J].传媒论坛,2020,3(01):67.

作者简介:张硕(1983—),男,北京人,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