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实践研究

2020-09-10 16:23黄敏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后期制作广播电视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也借助这一形式不断更新换代,设备得到了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应用。广播电视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数字演播室,或者是节目定制播出网络以及在非线性条件下的编辑网络都广泛应用于后期制作,为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质量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持,因此设备管理在后期制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设备管理系统较为复杂,应该提高设备系统的利用率,同时借助现有系统时刻监控设备的运转质量。一旦发生故障,能够准确定位故障的原因,制定常态化的机制,对制作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对各类机器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数据进行跟踪和计时,做好上机服务等应用。本文主要对目前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进行探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希望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N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6-0244-01

一、前言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制播分离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提高编辑节目的质量,有效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编辑水平,比较符合目前市场化竞争的环境。制播分离对传统广播电视制作模式产生了较多的冲击,改变了以往节目多靠行政指令以及行政计划制作节目的局面,对电视节目能够实行产业化管理,并且将制作广播电视节目过渡到市场化行为。在这其中,需要确定合理的经济回报机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以及激励制度,调动制作人员积极性,制作出更优质的电视节目。目前,制播分离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成本核定,制作设备管理是成本开支的重要领域,因此对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设备高效管理也是实现制播分离改革的需求。[1]

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所花费的费用需要及时进行量化,以便掌控节目制作的成本,方便在后期进行成本的核算以及控制,对节目制作总成本以及单项成本也能够了然于胸。节目制作成本的核定为节目版权定价以及交换价格制定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这对日趋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费用量化能够使得电视节目制作人员产生成本意识,打破传统不计成本制作节目的弊端,在不影响节目制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设备的使用时间,间接减少设备能耗,设备的磨损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会降低整个节目制作的成本,提升电视节目制作的经济性以及社会性。[2]

传统的广播电视经营体制是国有制,国有制电台一般具备较为雄厚的人才基础以及设备力量。为了实现市场化管理,增强国有制电台的社会经济竞争能力,在管理后期,可以向社会大众开放电视节目制作设备,提供租赁服务,以便提高设备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为民间电视节目制作提供规范的设备资源,使其早日走上现代化的制作节目道路。

二、设备管理系统实现的目标

目前,广播电视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依靠网络来控制用户使用,由于受到网络的限制,可靠性能略低,设备管理员职责比较大。良好的后期制作设备管理应该基于运行性能较为优良的机房管理系统。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源控制方法,上部机械可以行使数据管理的职责,下部机械用于前端电源控制,能够实现对每一台制作设备的监督和管理。可以建立先进的设备调度系统,方便设备计时和收费,提高设备管理和使用的效率。通过设备管理系统的使用,能够有效发挥目前电视台内部的设备资源,实现资源调度的最大化。利用IC卡来实现身份的识别,做好上机管理的自动化,同时利用多种传媒信息,对节目录制人员进行信息交流,方便其了解工作的整体进展。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能够为节目制作成本的核算提供比较真实的数据,计算时间和费用也比较快捷;通过设备管理系统,获得详细的使用数据,在后期采购以及使用过程中都能够作为参考,以指导更有效的设备管理。广播电视后期制作技术部门需要增强服务能力,以实现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设备系统的管理人员能够在主控系统上对所使用的设备状态进行随时的监控,所监控的要素主要包括使用人、使用的栏目组或者是使用的部门,通过对使用时间管理来达到协调组织的目的。设备管理可以分为计划内利用设备以及计划外利用设备,计划内利用设备将会被优先安排。在前期申请计划时,需要提前进行申请,以方便获得审批。对于计划外利用设备来说,需要设定开放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够使用设备。

三、设备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主要以量化管理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整个系统包括身份采集装置、实时监控系统、通信连接系统以及电源的控制系统。实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将原有的设备能够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局域网系统。

(一)原理概述

采用较为先进的设备自动化管理体系,能够对节目制作设备进行统一调控。开启一台设备,就会自动记录开启的时间,同时计费系统开始工作,当设备关闭时,计费系统停止计算,并将费用总额告知使用者。电视台内部员工使用制作设备,必须采用刷卡机制,如果不刷卡,将无法开启制作设备的电源。内部员工在离开制作室时,也需要关闭整体设备,否则设备将继续计时,产生额外的费用。整个制作设备管理体系支持网络运行,通过与互联网直接连接,能够实现数据网络传输,使得设备管理者能够在终端电脑上远程查看各个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建立设备运行资料库,在后期能够生成各种设备使用的报表,对在任意时间段内所使用的另一台机器记录都能够随时查询,具有较为强大的管理能力。

(二)身份采集系统

身份采集系统主要是收集员工数据信息。员工在刷卡时,传感器直接将信息传递到设备控制系统的通信单元,通信单元读取数据后,就会开启需要的设备。这种设备管理方式安全性比较高,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设备管理成本。所使用的制作机械设备都接入无线局域网系统,这种系统能够快捷地增加使用的终端用户,相较于有线网络来说,并不需要大规模改造网络线路,并且具备较强的用户扩充性以及性能上的兼容性。

(三)电源控制系统

电源控制系统主要是接到指令后打开电路,给指定的设备进行供电,用户能够直接管理该设备。当用户开启设备后,内部的计时系统就对用户使用时间进行计时。如果用户关闭系统,则可以直接再次刷卡,计算机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判断用户是否仍然在线,如果已经不在线上,就会自动停止计时,并且将原有的状态更改为关闭状态,留给其他新的用户使用。

四、设备管理系统的特点

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在界面上比较人性化,能够直观展示每一台设备的工作状态,能够支持输入以及打印。设备使用人员可以利用身份识别系统,以避免携带多种不同的证件,造成使用的不方便;也可以增加设备系统运营的时间,设备管理可以全天候运行,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值守。可以对在任一段时间內所有的机械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查询,如果发生设备故障,能够准确定位故障,发生时使用的栏目组或者是人员,自动计费系统也可以实现计费的精准化以及自动化。整个设备管理系统对原有的指标影响比较小,所产生的干扰因素可以忽略不计,由于是模块化运行,查询设备故障也比较快捷,通过模块化运作,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3]

五、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并介绍了设备管理系统运作的重要模块,阐述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后期制作设备管理效率,提高节目制作质量,并且充分发挥闲置资源的优势,体现了公益性以及社会性,希望能够给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制作艺术(装备与应用)工作委员会召开2013年江西设备管理暨技术交流会[J].现代电视技术,2013(08):144.

[2] 景长军.广播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J].有线电视技术,2005(24):63-65.

[3] 张明珍,曹旻.无锡广播电视局电视后期制作设备管理系统[J].广播电视信息,2004(12):72-73.

作者简介:黄敏(1975—),女,山东济南人,大学学历,初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设备管理系统的实践。

猜你喜欢
后期制作广播电视
效果图后期制作中Photoshop的运用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淡妆浓抹总相宜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影视同期录音的后期制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