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2020-09-10 18:23莫立恩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临床治疗效果

莫立恩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成三组,34例年龄≤25岁患者为治疗组A,33例年龄在25-60岁患者为治疗组B,23例年龄≥60岁患者为治疗组C。对所有患者进行止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手术修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A患者8w愈合率为100%,治疗B组患者8w愈合率为90.9%,治疗组C患者8w愈合率为30.4%;治疗组C患者骨折8w愈合率明显低于治疗组A和治疗组B,治疗组A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但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不理想,因需要结合老年患者口腔结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促进老年患者骨折尽早愈合。

【关键词】:口腔颌面;创伤骨折;临床治疗效果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随着近年来交通的高速发展,也随之增加了颌面部创伤骨折的几率。大多口腔颌面部骨折属于开放性,而颧骨骨折大多为闭合性。患者由于交通事故而造成的颌面部骨折以及软组织损伤,也会造成较为复杂损伤,需要及时地对其进行治疗。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成三组,34例年龄≤25岁患者为治疗组A,33例年龄在25-60岁患者为治疗组B,23例年龄≥60岁患者为治疗组C。对所有患者进行止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手术修复治疗,比较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分成三组,34例年龄≤25岁患者为治疗组A,33例年龄在25-60岁患者为治疗组B,23例年龄≥60岁患者为治疗组C。其中治疗组A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3-25岁,平均年龄(18.64±5.33)岁。治疗组B患者男20例,女13例;年龄26-60岁,平均年龄(42.57±6.37)岁。治疗组C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5.34±5.38)岁。三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9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致伤原因包括车祸伤56例,跌伤10例,砸击伤14例,挤压伤6例以及其他损伤4例。所有患者的骨折部位中包括上颌骨骨折33例,下颌骨骨折25例,颧骨骨折20例以及颧弓骨折12例。

1.2 一般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止血、输液等抗休克处理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适的手术修复治疗。具体治疗包括:

1.2.1 上颌骨

①复位:对口腔上颌骨骨折患者早期应该采用手法进行复位,若患者的受伤时间较长且其骨折处已经存在纤维愈合的现象,则应该对患者采用牵引进行复位,然后利用牙弓夹板对患者的上下颌间进行牵引和结扎。②固定:对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并采用钛板及螺钉对其进行固定。

1.2.2 下颌骨

①复位:对口腔下颌骨骨折患者早期应该采用手法进行复位,若手法复位效果不理想或受伤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该采用牵引进行复位,对临床上一些较为复杂或已错位愈合的骨折患者应该采用对患者进行切开复位。②固定:对于临床上移位较少骨折可以采用牙弓夹板进行固定;对临床上开放性骨折患者可以采用螺钉钛板对患者进行坚强内固定;而对于临床上髁状突骨折患者可以采用钛板螺钉或钢丝进行固定,固定的部位为患者的骨折端。

1.2.3 颧骨颧弓

①复位:对于临床上早期口腔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以及单纯性颧弓骨折患者可以采用盲探复位法进行复位。具体的方法是自患者上颌的第二磨牙颊侧沿着患者的前庭沟进行长度和向上来橇动骨块,并用另一手放在患者的面内固定术。具体的治疗方法为自患者的尖牙直到其磨牙,然后切开前庭沟黏骨膜,需要主要的是切口的长度在3cm左右。充分地显露患者颧骨骨折区,在骨膜剥离器、骨钳等工具的帮助下对患者的骨折段进行复位[3]。②固定:对患者进行开放复位,并采用钛板及螺钉对其进行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方差(x¯±s)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治療组A患者8w愈合率为100%,治疗B组患者8w愈合率为90.9%,治疗组C患者8w愈合率为30.4%;治疗组C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低于治疗组A和治疗组B,治疗组A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随访调查

本次9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均于I期愈合,对患者进行0.5n的随访复查,所有患者的骨折线愈合状况良好。

3 讨论

闭合或开放复位是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牵引主要目的在于维持患者骨折断端接合的位置,一般来说上颌骨折患者维持的时间为4w,下颌骨折约患者维持的时间为6w。除此之外,在对患者进行牵引的过程中,应该随时对患者的牵引力方向及咬合关系进行检查和调整。而为了有效地解决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固定会患者进食造成阻碍的缺点,可以对进行为期1-2w的固定后在患者进食时解除小橡皮圈,饭后挂上。近年来对患者采用不锈钢或钛制成的接骨板,成为治疗颌骨骨折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显著地降低对颌间固定的依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的骨愈合,尽快恢复患者的颌骨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机体减退,并且会患有各种全身性疾病。因此在临床上除了基础的治疗外也要结合老年患者口腔结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促进老年患者骨折尽早愈合。

综上所述,对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率,但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不理想,因需要结合老年患者口腔结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治疗,促进老年患者骨折尽早愈合。

【参考文献】:

[1]熊英虎,薛鹏.5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354-1355.

[2]王晓菊.132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治疗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2,26(z2):148.

[3]徐建.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18(6):117-118.

[4]鲍海.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3(11):87-87,88.

[5]石发贵.10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9(21):597-598.

[6]刘吉平.200例口腔颌面创伤骨折的治疗与回顾[J].中外医疗,2012,31(13):88-89.

猜你喜欢
临床治疗效果
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结石的治疗效果分析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
优思明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妇女40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高危冠心病临床对比观察
高频振荡通气等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临床观察
整体护理措施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手术后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用药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
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