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患者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2020-09-10 02:57代莉
康颐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理人员家属病情

代莉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525(2020)05-00-01

传染病具有病程长、根治难度大等特点,加之治疗期间需要与他人隔离,导致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其中以自卑孤独、急躁、敏感、猜疑等最为常见,若未及时干预,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绝望、愤懑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

1 心理特点

①抑郁心理。多数患者确诊为传染性疾病后,不仅在行为上与他人隔离,而且心理层面也会主动与他人形成一个鸿沟,导致患者的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消失,进而自我厌弃,出现抑郁心理。②焦虑心理。由于传染病的治疗周期长,患者对疾病的发展与预后缺乏准确了解,加之医疗费用较为昂贵,自己丧失工作能力,担心家人会因疾病与治疗费用高昂而弃自己于不顾。因此,患者治疗期间易出现焦虑,多表现为眉头紧锁、心事重重。③愤懑情绪。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影响会出现认知错误,认为自身疾病是由于他人所致,怪他人将疾病传染给自己,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他人,遇到一点小事,很容易将怨气迁怒于他人,怨天尤人,觉得自己倒霉。④绝望。多见于接受长时间治疗后,病情仍未见明显改善患者,此时患者易出现自暴自弃,一旦病情发作反复,就会出现绝望心理,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会丧失治疗信心,出现不配合、私自停药等行为。绝望患者多表现为面无表情,对家人与医护人员的问答多以漠视、不理睬为主。

2 心理护理方法

由于传染科以封闭式管理为主,患者多独自待在一个病房,与家属接触时间较短,缺乏家属的关爱,导致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与患者家属交流不当,也会导致患者家属恐慌,引起护患纠纷发生。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严谨态度、高度责任心,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日常护理服务过程中应保持沉着冷静态度,以大方且沉稳的专业态度,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告知患者病情情况时不可夸大,做好病情与预后的解释工作,针对法律法规问题给与准确讲解。护理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家属询问检查结果时,应以准确言语进行表达,不可信口开河,话语不可模棱两可,以免患者及家属因疾病过度担忧、忧虑等,同时避免患者对病情治疗康复失望,出现不配合治疗行为。

患有传染病的患者由于心理负担不同,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护理过程中不可采用“一刀切”的心理护理模式,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了解负性心理情绪的产生原因,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严格把控,针对性开展疾病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消除,稳定情绪,以正确方式疏导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可组织开展必要的娱乐活动,保持患者的积极心理,帮助患者有效克服消极心理。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正确认知疾病,有效配合临床工作,在护理过程中以语言、行为等不同表现方式,给与患者鼓励与支持,使患者的心理安慰得以保证。充分尊重患者,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帮助患者消除錯误认知,解除思想负担。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悲观抑郁患者,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耐心劝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以微笑表情、真挚目光,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信任与真诚,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提升患者治疗的毅力,以积极态度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

3 不同年龄段开展的针对性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多是独生子女,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父母相比于患儿更容易出现紧张情绪,治疗与护理期间常会向医护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而儿童受到家长情绪影响较大。因此,儿童护理中也需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使家属支持并配合护理工作开展,为患儿提供心理支持,进而获取患儿的配合。传染科患儿具有病情急、病情进展迅速快等特点,加之儿童不善于表达自身内心想法。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服务时,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做到观察入微,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表现,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突然发生。护理人员不可训斥患儿,多陪儿童玩耍,讲故事,做患儿的贴心人,获取患儿的配合。护理人员可通过表情、目光、体态等非言语行为以及语言等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不良情绪,积极开展有效护理。

青少年正处于朝气蓬勃的人生时期,一旦确诊为传染病,青少年会出现镇惊情绪,对医生诊断会保持怀疑态度,对自身患病事实给与否认。一段时间后,会承认自身患病,然后对自身主观感受的敏感性增加,出现急躁、悲观、失望等情绪,严重者也会自暴自弃,同时担心疾病会影响正常生活与学习,会对自身前途造成不利影响,也会担心朋友、家人疏远自己。青少年患者发病后,情绪瞬息万变,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了解青少年存在的不良情绪,掌握心理变化特点,给与必要的同情与心理支持。青年人具有向群性,可将同一年龄段青年人安排在同一病房内,鼓励病友间互相交流,减少孤独感。护理人员也需给与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可接纳现实,以正确心态,面对疾病,提升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年人作为家庭支柱,社会中坚力量,一旦发病后,心理状态极为复杂且较为沉重,由于自身经济压力较大,住院期间不仅无法获得经济收入,而且也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因此,治疗期间常出现急躁情绪,无法耐心养病,无法转化病人角色。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接纳疾病,动员患者家属,给与家庭支持,减少病人的后顾之忧,使患者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心治病。

老年患者患有传染性疾病后,自身会出现孤独感、无价值感,社会功能大幅减弱,疾病认知偏差,陌生住院环境,均会导致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过度忧虑,产生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多陪伴患者,耐心倾听,回答老年人问题时也需语气和缓、语速缓慢、声音柔和,使患者受到尊重与重视。

综上所述,传染科患者多存在抑郁、焦虑、愤懑、绝望等,开展心理护理后,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可引导患者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传染科护士应不断提升自身语言修养,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护理中多应用安慰性语言,表达护士自身的热情,尊重并理解患者,学会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角度去安慰、鼓励患者,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提升治疗成功的信心。面对患者及家属担忧与恐惧时多运用解释性语言,通过艺术性、科学性语言的运用,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作者单位: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

猜你喜欢
护理人员家属病情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THE FAREWELL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听诊器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