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2020-09-10 15:23李晓杰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6期
关键词:渗透途径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李晓杰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武陵小学

摘要:当前的小学教育不仅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且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各种各样的人生道理,其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强化爱国主义思想与意识。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符合教育目标,能够推动德育教育效率的提升。因此,笔者结合教育经验,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随着社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的扩大,德育教育逐渐成为了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学科教学共同促进着学生的成长。但是,许多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缺乏有效的素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思想、文化、情感等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德育教育工作。

一、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德育教育的教材是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班主任应当加强教材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努力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然后通过这些有益的素材展开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自强不息、团结友善、文明协作等多种优秀品质,能够激发学生树立伟大理想信念的意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基于多种形式的文化内容不仅能够塑造学生优良的精神品质,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应当利用信息设备等工具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

比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影视文化素材,通过影视文化素材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在具体实施时,班主任可以通过教室内的信息设备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狼牙山五壮士》等影视剧等相关片段,让学生通过影视剧中的人物的事迹、台词感受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另外,班主任可以向学生展示我国传统艺术的相关图片如京剧、象棋等,以此来丰富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

二、组织学生开展基于优秀文化的实践活动

认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产生着能动的反作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德育教育的各项内容。优秀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有利于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在以往的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小学班主任都未能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导致教育过程不全面。因此,在未来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可以结合优秀文学作品、地方文化习俗等适当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通過实践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比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汉字文化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书法比赛活动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蕴藏在汉字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在开展此类实践活动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大声诵读《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仔细摘抄其中的一些片段,以此来通过方方正正、大气的汉字形态提升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另外,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模仿不同地方的人的问候方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再现我国不同地区的人表达热情和友好的方式,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三、引导学生创设班级文化

教室是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处的主要环境,教室内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班级文化能够使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改变自身的思想意识、优化自身的行为。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许多小学班主任比较注重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创设的班级文化往往以“学习”为主题,一般也只是改变内容,而不改变主题,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认知疲劳。所以,小学班主任应当引导学生自主创设以“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时,小学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创设以“生命安全知识”为主题的班级文化,让一部分学生设计黑板报,让另外一部分学生制作手抄报,以此来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在制作黑板报和手抄报时,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一些素材,如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谚语,鲁迅先生的“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可以被用于班级文化的素材。

四、发挥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除了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也对学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两种形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在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时,小学班主任应当利用不同的信息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与学生家长分享先进的德育教育经验,建议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另外,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课后作业,推动学生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

例如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上先向学生家长分享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与家长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向家长提出关爱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的建议。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以在家长会结束之后,与个别家长展开更加具体的交流。另外,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课后作业,如“家长给学生讲述关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理想信念的经典故事”等,以此来将类似于“三尺巷”、“头悬梁、锥刺股”、“孟母三迁”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育中。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和集体智慧,更兼容多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改正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提高道德素养的同时弘扬和传承优秀文化,为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今后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小学班主任应当继续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育素材,探究有效的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孙锦玲.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

[2]袁金艳.探析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观察,2017(20).

[3]潘金凤.德育在小学教育的重要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34).

猜你喜欢
渗透途径德育教育传统文化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