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2020-09-10 15:23曾凤琴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6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曾凤琴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被提出,整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高中生物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科素养能力的有效培养,是教师们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围绕着高中生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生物;核心素养;有效教学

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进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理念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虽然教学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彻底消失,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创新探索依旧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探索,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说明。

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科学有效学习的需求,是制约教学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适应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教师选用一种教学方法,或者翻转课堂,或者合作学习,或者启发探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都需要和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教育价值。显然,部分教师的生搬硬套,并没有给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整体的课堂氛围依旧死气沉沉,表面形式上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参与,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

其次,高中生物教学的课程资源相对匮乏。教师没有结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的整合归纳,只是一味地罗列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在习题和试题的选用上因循守旧,无法满足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的需要。

最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自身的素质水平,也是影响新课改的落实和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的教学压力比较大,导致部分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了解,也缺乏对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进而导致教学活动的因循守旧。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

注重自我发展,提升专业素质

在新课改的时代发展下,在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的环境背景下,教师的因循守旧明显不合时宜。即使教师能够恪尽职守,具有崇高的事业心也不能代表可以胜任新的教学任务要求。具备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才是新时期的理想型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科内容的认知理解程度,现代生物学的最新发展状态,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学生成长的动态把握,都是教师需要认真解读的内容。教师的工作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 需要将各种条件进行有效综合和灵活运用,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并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基于此,教师要重视自我的发展与提升,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休闲时间,与时俱进地学习现代生物科学,解读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及可以借鉴利用的先进教学模式。还有,教师也要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不断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科学恰当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师团队的直接领导者,也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监督促进作用。学校可以强化校本教研这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共同提升的基地职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还可以组织教师和其他学校展开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从而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的反思,以及自身素质的完善,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进行课程整合,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常规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不够均衡,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程度不够深刻。课堂教学应该与实验教学有效统一起来,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并针对现有问题进行课程资源和教学安排的优化处理,强调实验操作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理解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应该积极向学校申请,完善相关的实验操作基础,确保落实素质教育的硬件环境。

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积极全面参与到知识的认知理解当中。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进行过实验操作,才能正确并且深刻的理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迹象的种种问题。生命知识的问题应该是严肃的、严谨的,学生不应该在人云亦云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和运用,这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理论灌输,难以实现学生思维的有效运转和创新发现。另外,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的共识,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是桥梁和纽带对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比如,在学习内环境稳态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时,这就需要学生的直观认知和实验操作,最终得出正确的认知结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猜想和推测,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试验,从而对提出的研究结论和实际的研究结论进行讨论,从而增强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效果。还有,高中生物的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设疑、析疑和学生的质疑、解疑,都应该贯穿在整个的知识探究当中。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才能不断发展进步。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是一门关于生命规律研究的学科,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乃至于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生物学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内容,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培养,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教师必须注重自我的提升与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与优化,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落实路径 [J]. 曾槐.华夏教师. 2019(17)

[2]高中生物教學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 倪慧娟.中学生物教学. 2018 (02)

[3]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J]. 王贵松.好家长. 2018(05)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