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0-09-10 07:22徐保洪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徐保洪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有益途径,对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任务,把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且阅读的自主性较为匮乏,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对此,语文教师应当秉持生本理念,将学生的实际以及发展需求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正视阅读教学的问题,并不断延伸和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均得到提高。

一、阅读的意义

几乎各类教学科目都离不开阅读。学生要通过阅读,理解内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首先可以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许多汉字都是他们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或者是通过请教他人,在平时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积累的。不仅如此,阅读还能加深学生对已经认识汉字的印象,达到加强巩固的目的。其次,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对象的理解,能够促进其对一些常用词语的正确理解及运用。汉语言是世界上含义最丰富的语言。一词多义,同义多词,褒义贬义,修辞手法等语言现象,看起来虽无甚差别,但表意却大相径庭。只有通过不断阅读,方能品味其真正用意和深层含义,而不至于不辨东西,胡乱解释。另外,教师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小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其审美情趣,促使小学生美好道德情操的形成。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改进对策

(一)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时代感与现代特点的教辅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让语文教学效果获得了很大提升。对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教学渗透,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与作用,让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明园毁灭”时,为了深化学生的阅读认知,教师可展示圆明园毁灭的影像片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象,然后与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引发学生对圆明园毁灭的思考。这样便能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怀,促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到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又如,在讲授“月光曲”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应的音频,接着提问:“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境下创造的?”“课文主要内容以及主旨思想是什么?”等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并找到相应答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够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与活跃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重视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

阅读与写作教学之间紧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利用,丰富他们的文学储备。它对写作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写作教学则能够彰显并内化学生的阅读技巧,让他们能够在写作实践中,深化自身的阅读认知,推动其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也要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升。例如,在讲授“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摘抄一些优美的字词句,或者引导他们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他们书写自身的所感、所想和所思。这样便能升华他们的阅读情感,促使他们阅读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他们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引入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众多教育实践证明,语文教师若想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是不行的。虽然语文教材蕴含着诸多经典文章,但是毕竟数目和种类有限。故此,从学生发展角度而言,教师应当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入。首先,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且也能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与时间”等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对鲁迅本人及其写作风格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依据高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阅读实情以及阅读兴趣等特点,精选课外读物并开展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可举办课外阅读竞赛,以活動为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三、结束语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总会面临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找到方法解决问题,才会不断地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秦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5):331.

[2]孙秀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6).

[3]夏明强.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名师在线,2017(15):68-69.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饶埠镇龙西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