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

2020-09-10 17:53黄煜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3期
关键词:忧患意识

黄煜

摘要:在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于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培养内容。在本文中,笔者首先摆出问题的严重性,从阐述人地协调观的具体内涵开始,指出培养人地协调观的重要性,然后分析如何进行人地协调观教育的培养和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忧患意识;培养人地协调观;中学地理教学

一、问题严峻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各种资源总量也多居世界前列,确实是“地”不可谓不“大”、“物”不可谓不“博”。然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的人口大国来说,如果用13亿这个分母来除以一下我们这个“地大物博”,“人均占有量”就会显得很“薄”。与此同时,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人口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小;资源日渐贫乏,能源日趋紧张;耕地在减少,江河在变色;蓝天不再那么湛蓝,干旱、洪涝、酸雨相伴而来;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沙漠化接踵而至……一系列危机和灾难已经或正在向人类袭来,问题很严峻!

二、解析概念

人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客观存在,造成了人类的生存和活动中,或多或少都要受到一定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就是一个需要正确面对的问题,人地协调观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究的概念。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当代,作为一个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人地协调观体现了人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在中学地理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人地协调观就是要通过对人地协调观的学习,客观、科学地面对全球和国家地区的环境、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现状和危及人类生活生存的一系列问题,使中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等正确的观念,从而培养中学生在人地关系中的危机意识,预见意识和防范意识,产生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的目的。可见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不仅有效提高中学生对地理学科所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和任务教育,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学科优势

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人地协调观培养和教育绝佳素材,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显性”学科之一。如何挖掘这些素材,把握和运用教材中所蕴涵的点点滴滴的人地协调观教育和培养方面的知识,不断提炼升华,捕捉教育教学的切入点,把人地协调观教育有机渗透在日常的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多角度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人地协调观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是中学地理教师应该着重研究的问题。

四、培养人地协调观

1.落实课程标准

从中学地理的教学实际出发,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力图使学生获得終身有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能,掌握正确的地理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终身受益的地理思维品质和地理素养。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人地协调观能够最大限度地落实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节约每一滴水;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积极宣传世界人口的严峻形势和我国的人口政策;关注巴以局势、“反恐”、新冠病毒疫情等时事问题等。

通过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关内容,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他们关注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忧患意识。真正落实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是符合中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做法。

2. 点滴做起

现在很多中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环境安定,吃穿不愁,一方面沉迷于安逸而不思进取,薄弱的忧患意识,另一方面是他们不懂忧患、不会忧患、甚至没有忧患,所以,需要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从点滴做起,对他们进行一言一行的培养和教育。小到不随意浪费水电等生产生活资料,不随手丢扔垃圾,大到从关心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现状以及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从而树立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对民族、国家、社会、家庭和自身的忧患意识,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3.抓好地理学科的丰富素材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安排着眼于“有用的地理”,使得我们的地理学科中包含有丰富的培养人地协调观素材,让我们地理老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值得学习和需要探讨的内容有很多,需要我们去认真抓好,利用好。比如我国的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资源匮乏的现状;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较低的人口素质给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阻力;人为的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加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程度;人口的激增使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面积的迅速减少;人类疯狂开采资源,肆意捕杀各种野生动物的严重后果。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到底是多少?人口的过度膨胀会不会达到地球人口的极限?地震来了怎么办?怎么断定海啸来了?

这些蕴涵于中学地理教材中的最全面、最详实的培养人地协调观内容正是中学地理教育教学的核心之一。应该充分挖掘并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中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形成“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地协调思想和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热爱家园,从而真正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4.寻找教学切入点

以中学地理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寻找到人地协调观培养和教育的教学切入点,就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地理教育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比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二节的“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的内容时,与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热带雨林的危机”联系起来学习,可以使中学生真正意识到亚马孙河流域环境与发展的严峻性,把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了进去,使中学生进一步对热带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做出选择。同样,在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中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变化过程”与初中八年级下册中第八章第一节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联系起来学习,可以使中学生加深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现状和严重性的认识,对环境忧患意识教育的紧迫性有了更新的看法。

综上所述,严峻的现实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告诉我们,需要培养人地协调观。在深入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于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培养内容。从落实课程标准、点滴做起抓好地理学科的丰富素材和寻找切入点等方面,进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和教育,从而达到培养中学生素质和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课题研究】浅谈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方法_手机搜狐网 https://m.sohu.com/a/325261011_683211

2.高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dljyxyxb201704009

猜你喜欢
忧患意识
在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的忧患意识研究
莫让秋月春风等闲度
湖湘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与魏源的“救亡图存”“经世致用”
中原文化与文晓村新诗创作
试论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警惕美国别有用心的“忧患意识”
浅析阮籍《咏怀诗》中的忧患意识
以“忧患意识”锻造领导核心
河南当代文学对中原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