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笔下的角色在挣扎中成长

2020-09-10 18:17马小迪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播剧昆仑山人物塑造

马小迪

摘 要:在广播剧创作中,如何塑造出鲜活的新时代英雄人物形象是创作中的难点。本文以笔者为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台创作广播剧《昆仑之子》为例,阐释在广播剧中应该如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英雄人物形象。

关键词:广播剧;昆仑山;贫困连队;人物塑造

“是生,还是死,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

或是挺身反抗人世间无涯的苦难,

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一、昆仑山、高山牧场、贫困连队、连长刘前东……

在接到创作广播剧《昆仑之子》任务的时候,我手头拥有的所有资料就只有这几个关键词。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仅仅依靠这几个关键词,就已经可以编写出一个好故事了。

因为是第一次写广播剧,没有任何经验的我最初设想是能去实地采访一下原型人物刘前东,去他工作生活的新疆喀什地区叶城二牧场三连走一走,和他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聊聊,以此获取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我跑去电视台新闻中心拿到了刘前东本人的联络方式,顺手拷贝了有关他的所有新闻报道视频资料,搜集了网络、报刊等相关媒体上报道的文字资料。我给自己规定好,在去实地采訪刘前东本人前,一定看完。可是事与愿违,刘前东因为从马上摔下来,脊背受伤正在山下住院治疗,谢绝一切采访。而且昆仑山正值一年气候中最恶劣的季节,上山的危险性太大,牧场并不欢迎我前去。这令我很是沮丧。如果对刘前东和他的事迹只靠道听途说,那剧本该如何完成呢?

所幸我的老师——兵团广播电视台王安润副台长曾经教给我们的一种创作方法——“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我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挑选出能够凸显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所有事件。接下来我又开始犯难了,那么多事件似乎都很重要,哪一个看起来都能突出主人公个性,那该如何取舍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家去问我的父亲——一位行业里的资深编剧。他给我念了本文开篇那段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里的名句。我完全无法领会他的用意,实在想不明白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与我要创作的广播剧有什么关联。父亲让我回去好好想想,想好再来跟他谈。我只好回去自己琢磨,在盯着这段话看了很久、又把莎士比亚的著作《哈姆雷特》重新读了两遍之后,我终于从哈姆雷特说的这段话里,看出了主人公所处困境的本质问题:不是他该不该杀死仇人,而是生与死的本质是什么?苦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死亡要比苦难更好吗?面对命运和苦难我们不反抗会怎样?这些才是真正的问题,是人类从存在之初就开始苦苦追寻的答案。于是,进一步思考我的作品,我所要创作的主人公其实和哈姆雷特一样,他的人生也时刻面临着选择,也应该在苦难中挣扎着成长。而作为听众(观众)的我们,喜欢听到(看到)人物角色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种选择可以让我们感到意外、气愤,或者好奇。主人公的选择越是让人好奇,我们就越想关注角色,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莎士比亚通过描摹哈姆雷特这个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让他在内心冲突中挣扎,随着故事的发展,哈姆雷特的成长和改变便会自然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父亲想让我找的答案——我必须要让我的主人公时刻面临人生的选择,要让他在生活的苦难中不断挣扎,逐渐变得坚强,他的内心冲突和挣扎一定会使听众产生同情,同时会构建出刘前东复杂的内心世界。

“昆仑山”,我把它定义为主人公时刻要面临的人生中的“苦难”,它的雄伟、艰险正好象征着主人公不得不面对的生活难题。“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这意味着主人公在人生选择时面临的巨大挑战。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是的,我笔下的主人公刘前东,他面前那条上山的路只有一条,他人生中的事业之路也如山路一般需要他一步一步踏出来。

二、确定了人物的成长主线,我还需要一种结构形式来讲述故事

是用顺叙、倒叙还是插叙的方式?还是其他更加新颖的结构样式?在这一点上,我又一次面临选择。父亲说,不要去想如何用炫酷的方式讲述你的故事,而是要沉下心来,用你自己的观察视角结合听众的接受心理,去找到那条你认为最合适的、也是唯一的一种讲述方式。于是,我再次把刘前东所有的资料研究了一遍,发现了我认为唯一可行的、感人的叙述结构样式——即通过刘前东的女儿刘玉阳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我把我的这个想法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导演权胜老师进行了沟通。他说还不够!这个结构里还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我问是什么问题?他说,我们写一个人的成长,写他的思想转变、精神力量,不能凭空而来,一定要有传承。你只想到了向下一代的一种传承,却忘记了来自父辈的教诲和精神指引。要知道一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必须是一代代的流传下去,不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你会发现,真正感人的那一点很可能就藏在其中。听完他的一席话,我顿时茅塞顿开。我笔下的昆仑山叶城二牧场三连连长刘前东,为连队里牧民们做的每一件事,解决的每一个困难,都是实实在在的,是最自然不过的。要说感人,他做的事情都很感人,然而因为这些事件过于生活化、琐碎化,所以讲述的时候难免不自然,有刻意烘托情感表现的嫌疑。但是,当我讲述刘前东和父亲和孩子发生的思想矛盾冲突的时候,那种感情是揪心的、痛苦的,能引起听众极大的共鸣。在此基础上,我挑选了一两个刘前东帮扶贫困牧民的特别感人的故事糅杂在一起,终于完成了这部广播剧《昆仑之子》。但是,因为受播出时间的限制,这部广播剧没有给我太多的时间进行修改就播出了,事实上,如何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没有解决,是什么呢?留给下回剧本创作来分解吧。

猜你喜欢
广播剧昆仑山人物塑造
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
万水千山总是情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推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广播剧音乐研究成果简介
格尔木
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
大小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旧时王谢堂前燕,于今将往何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