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

2020-09-10 18:23刘蕙心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规范化影子学科

刘蕙心

摘要:教学设计指的是在教学论体系的指导下对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以及统筹,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以及质量。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且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忽略了课程设计,从而导致小学科学教育始终不够规范以及系统。教师只有重视科学设计,并将这种科学化的教学手段融入小学科学学科中,才能有效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更好地实现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扎实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形成系统的科学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要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优化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应注重教学设计的方式,提升学科优势,规范学科教学,不断提升该课程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充分尊重小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及特征进行课程的设计,以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共同促进该课程的有效实施。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实践比例,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的形成与培养,从而促进课程效果的有效落地。

以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中“昼夜交替”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可以从教学目标、重点、方法、工具、步骤、时间这些教学设计的要素出发,落实该课程的教学方案为:

1.教学目标: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2.教学重点:探究昼夜形成和变化的原因,及依据已知条件计算时间;

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模拟实验

4.教学工具: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影片、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地图等);

5.教学步骤:有某地区白天和黑夜现象的产生和切换引入昼夜交替的课程概念,引导学生对昼夜现象的产生进行描述;引导学生观看昼夜交替的短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了解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以此推算某地区时间;引发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和相关学说的思考和解释。

6.教学成果: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用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设备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了解昼夜交替的产生是地球自转的结果;依据昼夜交替现象及地球自转情况推算某地的大致时间;了解历史上提出相关概念的科学家及其最重要的学说。

二、强化准确的科学知识解读

科学是严谨的,是经过反复验证的,科学知识和结论的形成是科学家经过无数实验和猜想计算而不断形成和证实的。小学科学课程的设计应建立在对理论知识的准确解读上,教师应确保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以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内容的填充,强调科学学科的绝对威严,以准确、严谨的计算和实验确保教师所传递的教学知识是完整无误的,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以五年级上册《光》这一单元中“眼光下的影子”一课为例,众所周知,在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照射的方向而发生变化,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呈相反的状态,教师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应当重视教学内容的规范化和学科化,不能单纯的以经验判定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以泛泛的模糊的概念进行授课,而是应当通过严谨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支撑教学内容和结论,从而确保课程内容的质量。如:一般情况下,我们知道当阳台位置最高时,影子的长度最短,反之则最长,人们可以利用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计算时间。但是这样的结论是非常模糊的,缺乏规范化的,因此需要严谨、科学的知识解读,利用日影观测仪,测量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并通过数据的记录形成图表,通过对图表的观察,总结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从而计算时间;并通过准确的科学理论印证,引导学生形成结论。

三、重视教学方法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可以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出体地位,弱化了科学教学的实践性,因而教学效果一般。在规范化、学科化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不断提升对教学方法的改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极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以此增强课程的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以教学方法的提升促进教学效果的落地。

以三年级上册《动物》中“寻访小动物”一课为例,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注重生活实践性,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在丰富的大自然环境中发现课本里所提到的小动物,观察他们的生活環境和主要特征,加强学生的理解。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作小昆虫收集箱,绘制小昆虫寻访地图和小昆虫打卡表,依据寻访地图在户外草地、花丛等区域寻访小昆虫,如发现小昆虫打卡表中的某一类,可以在打卡表上进行勾画,并将小昆虫装进收集箱进行观察,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

结束语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需要充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新思路,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头脑,重视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平衡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设计丰富的教学内涵,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晓,孙丽伟.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2]吴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0).

泉州台商投资区民族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规范化影子学科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