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相融合

2020-09-10 18:23欧璐斌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欧璐斌

摘要:随着信息化发展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现下很多教师都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并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趣味化,能够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刺激学生感官,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高中政治课堂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现下教育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化,是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有效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机融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致使教学课堂成为信息技术的主场,教学效率和效果可想而知。

一、传统高中政治教学的弊端

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课堂的开展主要是教师口述和板书,并且很多教师依照教材照本宣科,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点进行标记,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将重点内容记忆与背会。这种教学模式十分枯燥,会导致学生认为高中政治就是记忆大量的理论知识,会逐渐失去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成效较低,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占据着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高中政治引入信息技术的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构建高效教学课堂的有效手段,并且高中政治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课程目标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就教学内容,渗透各种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并且具备一定的可再生性,在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一节课堂后,由于相关教学内容具备较强的集成性、储存性、可再生性,在进行下一节课时,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即可继续使用。另外,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方便教师拓展教学资源,并且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教学内容变得十分丰富多彩,有效促进学生理解与消化。

三、高中政治融入信息技术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开展高效教学课堂的基础,并且良好的教学情境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跃教学课堂,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运转速度,学生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以“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这一课教学为例,由于个人经验和经历的缺乏,很多学生对于相关教学概念和知识没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一个有关侵权问题的情境,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与讨论。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十分乐意讨论相关话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碰撞出思维火花。为明确学生讨论方向和目标,教师可以引入一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与交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结果,在问题任务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在不断的讨论与探索中认识和掌握权力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明确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以往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依据教材照本宣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没有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因而对于重要的知识内容,学生知识模糊的掌握,并没有深度理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狀况,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在具体开展教学课堂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政治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设计一些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然后在教学开展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在网上搜索与查找相关的资料,搜集相应的资料并归纳成一个文档。并引导学生将相应的文档带到教学课堂上,与教师与其他学生一起讨论。

例如:以“财政与税收”这一课教学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接触相关内容,并没有对财政和税收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由于明星偷税漏税实践的发生,很多学生对于明星的收入与税收都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以以财政与税收为案例,引导学生依据明星的工作特点,搜集相关资料,探究一个顶级流量明星每拍一部戏大概要交多少的税。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引导与启发学生,将教学课堂还给学生。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下社会对于人才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人才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下社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以“神奇的货币”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识记理解商品、一般等价物、货币和纸币的概念,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分析理解货币产生的一般过程及其原因、意义,了解常用的信用工具的用途。另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金钱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我国从古至今出现的各式各样的货币形式,以及为学生呈现当前世界主流国家使用的货币形式。在学生观看之后,向学生提问:货币产生的原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相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思维。

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包罗万象,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便利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明确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金丽萍. 构建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生活相融合的高效课堂模式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8(9):228-228.

[2]陈荣义. 刍论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深度融合[J]. 读写算, 2019, 000(014):7.

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