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有效衔接探索

2020-09-10 18:23田诗琦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41期
关键词:有效衔接

田诗琦

摘要: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音乐史》这门必修科目备受关注。《高中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的必修课,对于师范类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大部分主要以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个人的就业方向。对此,师范类高校的教师需要主动的实现《高中音乐鉴赏》与《中国音乐史》之间的有效衔接,只有促进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才能够彰显教学改革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高中音乐鉴赏》;有效衔接

一、《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科目分析

《中国音乐史》主要以中国音乐文化的起承转合为依据,这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音乐课程,更代表着一门重要的学科和专业,呈现着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博大精深的学问。在学习《中国音乐史》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了解与《中国音乐史》发展相关的学问,这门学科与音乐学和历史学存在明显的联系,是一门交叉学科。《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目的较为丰富,首先以历史中的优秀作品搜集和整理为依据,进行有效的传承。其次,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以及研究来总结音乐艺术的具体规律,为后者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借鉴。最后,通过对音乐史上优秀音乐文化的有效总结以及归纳,促进这一艺术文化和形式的发扬光大。因此,对于音乐史的学习来说,在研究和创新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尽量避免静态、叙述性的分析。而需要将其与音乐实践融为一体,通过简单的研究与探索来有效的揭示音乐发展的历史规律,为音乐的创新及改革提供更多的线索。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来说,在落实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主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审美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贯穿于课程的始终,十分关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对此,教师需要有效处理好现代音乐文化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中国音乐文化与外国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着眼于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发展历程分析不难看出,对于《中国音乐史》来说,在学习及创新的过程之中,需要着眼于音乐发展的具体历程。积极调整音乐实践的方向,保障这一课程能够为当今的音乐实践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指导。其中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的学习以及弘扬最为关键,这一点有益于提升学生个人的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之中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完美契合。

二、《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衔接的意义

首先,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中国音乐史》教育教学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兴趣。《中国音乐史》的理论性比较强,其中音乐学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另外还包含许多的音乐美学和广博的历史学知识、哲学和文学。如果教师在前期备课时能够找出这一门课程与《高中音乐鉴赏》相衔接的部分,并在具体授课中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就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另外,通过衔接,教师还可以提前熟悉高中音乐教材,为个人后期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的指导。

其次,两者之间的融合能够为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音乐教师做好铺垫工作。《中国音乐史》课程博大精深,如果学生能够提前了解这一门课程与《高中音乐鉴赏》之间的交叉部分,就可以主动熟悉高中音乐教材。找到行之有效的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积极完善教学设计和优质教案的相关资料。

三、《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衔接所面临的困难

首先,大学音乐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比较浅显,不太熟悉《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师范类高校教师很少有基础音乐教育的经历,对前沿问题的了解比较片面。因此无法熟练掌握《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具体教材内容,前期的备课量偏大。其次,大学音乐教师缺乏高中教育教学经验,知识储备不够充分。有一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较为有限,不太熟悉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缺乏具体的教学设计技巧及经验,学科知识的储备不够充分,教育课堂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及提升。

最后,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师的高中案例教学经验不够充分。大部分主要以传统的讲解法为主,全面剖析《中国音乐史》。其中灌输法的使用频率偏高,極少有教师能够以案例教学法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整体的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四、《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有效衔接的路径

(一)提升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师基础音乐教学的能力

许多师范类高校音乐教师对基础音乐教学不够理解,缺乏与之对应的经验。对此,高中英高校音乐教师需要主动搜集高中音乐教学相关的书籍,尽快了解高中音乐教材,通过认真的研读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找出这一课程与高中音乐教材相衔接的部分。其中案例教学非常关键,教师可以着眼于这一教学策略,在课堂中主动贯穿《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法。掌握教育教学设计的技巧,及时给予学生简单的示范评价。找出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不足,进而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在指导学生分析《中国音乐史》和《高中音乐鉴赏》之间的衔接部分时,很多学生引起了重视,同时能够主动的搜集资料。自主完成课堂评课,课堂实践和教学设计等环节学习,学习速度和教学速度提升非常快。

(二)高校音乐教师在《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中贯穿案例教学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动性,高校音乐教师需要适当地贯穿案例教学,关注《中国音乐史》的教材解剖。音乐教学法的合理运用最为关键,这一点能够有效地彰显《中国音乐史》与《高中音乐鉴赏》相衔接的部分。其中案例教学可以为课堂带来更多的趣味和生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将大学音乐课堂作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平台。整个课堂变得非常的活跃和生动,教师也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主导性。比如在讲授《中国音乐史》唐代古琴音乐时,教师则可以直接利用情境教学法,教授情歌阳关三叠。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学习和分析。这一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确保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音乐学习的情感和魅力,了解作品之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因此整体的教育教学效果较好。

五、结语

《中国音乐史》的理论性非常强,与各个学科密切相连,文化底蕴比较丰富。对于《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来说,实践性较强,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高校需要注重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关注教育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及障碍,探索出有效的衔接路径,确保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谢丹.如何提升《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学生参与度——以交响乐作品赏析为例[J].艺术评鉴,2020,000(001):P.89-91.

[2]祝璐娅.《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课堂调控艺术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20,017(001):233.

白云区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衔接
浅谈农村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化学有效衔接问题
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衔接认同差异的实证分析
浅谈护理专业中高职贯通体外衔接的建设研究中遇到的问难及对策
解析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
终身教育背景下中高职英语类课程有效衔接途径探究
小学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衔接
从《杨氏之子》到《陈太丘与友期》
书海无涯“读”作舟
中高职公共课有效衔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