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笔下的牧童与牛

2020-09-10 07:22小小
雪豆月读·高年级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墨李可染头牛

小小

牛是李可染人生的真实写照

牛是画家李可染一生特别喜爱描绘的对象。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开始,一直到生命终结,他不断地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画的牛,同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马,黄胄画的驴,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四绝”。那么,李可染为什么对牛情有独钟?他笔下的牛又有什么不同?

李可染画牛画了一辈子。他如此笔耕不息,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牛在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扮演了不同且又重要的角色。

一开始,牛是他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李可染曾回忆:“当时我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村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它的形象着实可爱,于是我以‘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

后来,牛成为他家国情怀的精神寄托。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鼓励中国同胞顽强抗争,需要塑造一个艺术象征,李可染选择了牛这个载体。当他把牛画出来后,文学家郭沫若发现了牛身上的象征意义,并写诗盛赞牛的品格,称其为“国兽”。

再后来,人到中年的李可染,牛又是他的情感寄托。中年得子后的心境与年轻时不同,一腔柔柔的父爱化為笔下的牧童与牛。画中的顽皮牧童就像他的儿子李小可,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牛则像是他自己,俯首孺子,终生劳瘁。这也是他笔下的牧童与牛常常感动世人的深层原因。

牛对于李可染来说,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他甚至将自己的画室也命名为“师牛堂”,以牛为师,并把它树为自己人格学习的榜样。

他笔下的牛到底“牛”在哪儿

其实,要说李可染画的牛,好在哪儿,不一样在哪儿,其实并不容易。放到具体的画作上,则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一是数量多,写尽了牛的各种形态。结合牧童形象,李可染描摹过春牧、夏牧、秋牧、冬牧,景随时迁,各有不同。有的写牛驮着牧童,悠闲散步充满童趣;有的写牧童怎么都拉不动一头犟牛,看起来又十分滑稽;还有的则以牛为载体,写无忧无虑的童趣童心等。

二是在很多画牛的作品中,李可染还题了诗词,画中的境界有了很大提升:或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或是“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或是“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三是在用笔用墨上,如果和其他画家相比,别人画牛是用线勾成,李可染画牛则是用墨堆成;别人画牛,是古典农村风景的点缀,而李可染笔下的牛,则与真实的农村融为一体,让人感到格外亲切,因为他愿意真正走近并呈现给我们那片不一样的乡土,不一样的世界。

唐代画家韩滉的《五牛图》

牛对中国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习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所以历代名家画牛既会表现出牛的动作和神态,又要表现出牛的品性和精神,赋予牛人格化的魅力。

唐代宰相、画家韩滉(huàng)的《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堪称“镇国之宝”,现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姿态互异。一只俯首吃草,一只翘首前仰,一只回首舐舌,一只缓步前行,一只在荆棵(一种落叶灌木)蹭痒。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豆苗儿们,快来欣赏一下吧!

李可染的《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神态各异,或仰头或回首,而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一切尽在其眼中。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猜你喜欢
用墨李可染头牛
等不及的收徒
等不及的收徒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三头牛
微思考
黄宾虹山水画技法探微
从画家书法谈对书法墨法的理解
可贵者胆 所要者魂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