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探析初中语文优化教学模式

2020-09-10 03:53黄德深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0年39期
关键词:优化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黄德深

摘要:核心素养在新课程改革中属于重点内容,因此教育部门要把核心素养当作深化改革的目标和立德树人的基础。初中课程教学需要在培养学生知识、态度和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终身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法制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意义。初中语文应按照时代发展需求从核心素养视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探究问题和批判性思维,并且也要重视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能力等。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优化教学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对于学生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当前新课改的需求,教师必须要进行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放在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找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一、利用微课引领课前预习活动

在传统教学中,初中生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课堂为中心,学生的自主课前预习大多流于形式,效率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不足、师生对课前预习阶段的重视度不够、预习方法不够科学、缺乏充足的预习资源做支撑等,导致学生不愿意预习,或者预习也只是把课本内容熟悉一遍,预习效果较差,不能起到很好的课前准备和铺垫作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则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课前预习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意识强化、方法引导、资源储备等多个方面对预习活动的开展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热情,提升预习阶段知识的内化效率和质量,为打造高质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奠定基础。以七年级课文《春》的教学为例,如何让学生掌握课文中提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并提升景物观察和描写能力是本章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身心特征,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基础,将本节课需要讲解的内容浓缩到微课视频之中,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视频内容提前熟悉教材内容,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标注出描写景物的关键语句,并深刻领悟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强化文章阅读效率,全面提升预习阶段的质量。这样,不仅能让45分钟的课堂时间可以集中到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重难点及拓宽知识面等内容之上,而且还有利于学生良好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

二、制定不同层次的语文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完成语文学习的分层后,应当在备课过程中,充分按照学生的语文学习差异性,制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层次;其次,教师要让语文学习差等生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再次,教师应当推动语文学习中等生,充分重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能够灵活掌握语文知识,并培养自己的语文创造性思维;最后,教师要让语文学习优等生全面掌握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技能,更加深入掌握初中语文知识点,主要培养优等生对初中语文学习能力的迁移性与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创造性思维,并且不断拓宽他们对语文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推动他们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对初中语文学习差等生,要求他们更加清楚作者的情感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效掌握虚实结合与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对初中语文学习优等生,教师应当为他们制定“学会运用擬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对冬天进行写作”这一语文教学目标;而对初中语文学习中等生,教师要求他们能够在掌握差等生语文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完成对优等生目标的有效拓展。

三、采用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是近些年所提出的新概念。它的具体内涵就是由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创造出和文章相匹配的虚拟情景。然后在课堂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代入文章中的具体人物或者具体角色,进行情景体验,对文中人物的心情、动作、表现进行重新刻画,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推断文中句子的意思,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等特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掌握主动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部分,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加强了文章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为以后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鉴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仍未成熟。采用情境教学法仍要遵守以下的几点原则:首先,应该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接受能力出发,不能好高骛远,只追求创设情境的丰富性,而忽略了学生的现实情况。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设的情景不能过于复杂,不能超过其认知能力,超过学生的学习范围,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其次,要注意“以本为本”的原则。教师所创设情景应该以不脱离课本的现实情况为基础,以不超过学习大纲的范围为原则。不能为了情境的丰富而随意引伸扩大,剑走偏锋,将学生带到背离课本内容的方向上去。最后,要遵守趣味性,由于初中学生的自制力仍未形成,在课堂的学习中如果不能遵守趣味性原则就会形成老师“登台唱戏”,还是“独角戏”的窘境,让学生慢慢产生厌倦心理,从内心背离和抵触阅读课的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初中语文课程有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素养的职责,因此初中语文需要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学价值和目标有着正确的认识,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不足,挖掘语文教学价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引导优势,带动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许建友.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06):4-5.

[2]胡辉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探讨[J].东西南北,2019(11):228.

[3]鲁振华.渗透核心素养,优化语文学科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7):146.

广西合浦县石康镇十字中学

猜你喜欢
优化教学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优化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巧借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中职会计教学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